宫女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酸涩之意。
武媚娘的好运早已传遍宫中。
当日她遭人欺辱时,恰好被长公主李丽质撞见,长公主心生怜惜,便在李世民面前提了一句。
第二日,李丽质刚离开长安,李世民便亲自点名,将武媚娘调入御书房,成了御前宫女。
这个身份极为尊贵。
不仅能日日面圣,还能协助处理奏章,待遇优厚。
因此宫女们个个眼红。
她们的议论虽低,武媚娘却听得一清二楚。
若是从前,她或许会难过。
可如今,她已不再为此动摇。
那天李丽质所说的话,她一直铭记在心,再不会被这些闲言碎语所影响。
“长公主殿下给予我如此难得的机会,我定当全力以赴。”
武媚娘在心中默默激励自己。
她脸上虽显青涩,却透出一股执着的神情。
穿过层层宫墙,她来到御书房外,恰巧遇上掌印太监从屋内走出。
“吴公公安好。”
武媚娘抢先一步行礼,声音清脆悦耳。
见到她,一向严肃的吴公公也露出些许笑意。
武媚娘年仅十五岁。
年长之人往往对聪慧少年心生喜爱。
加上她平时举止得体,常亲切地唤他一声“吴爷爷”,更让他倍感亲切。
“进去吧,陛下已等候多时。”
“昨夜陛下休息不佳,记得准备些浓茶让他提提神。”
吴公公语气温和地叮嘱道。
太监实行轮班制度,昨夜他整夜侍奉李世民,今日则由御前宫女接替。
“谢谢吴公公指点。”
武媚娘微笑说着,递上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囊,认真地说:“听闻您最近睡眠不佳,这是我特地为您做的。”
“里面装了一些从太医院取来的药材,佩戴身上有助于安神助眠。”
并非贵重之物,但情意真挚,令人感动。
“有心了。”
吴公公眼中泛起欣赏,坦然收下香囊。
待吴公公离开后,武媚娘才轻步走进御书房。
御书房内。
李世民正于案前专注批阅奏章。
在他身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也已就座,各自处理政务。
大唐惯例,每五日举行一次朝会。
平日无朝之时,李世民习惯将重臣召集于御书房,共同商议国事。
书房中一片静谧。
唯有翻动奏折与批阅文书的细响。
武媚娘入内后便开始忙碌,一边将整理好的奏折呈送李世民,一边为诸位大臣添水换茶。
她的到来,为书房增添了几分生气。
“换茶。”
李世民将茶杯轻轻一推,语气平静。
武媚娘立即换上热腾腾的浓茶,正是李世民偏爱的口味。
自杜如晦从秦国归来,带回扶苏所传授的泡茶技艺后,大唐上下皆对此法青睐有加。
李世民抿了一口茶,望了武媚娘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
起初,他因李丽质的推荐才特地召她前来侍奉。
然而她的表现,却令他颇感惊喜。
年纪虽轻,却做事细致利落,竟让他生出几分熟悉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李丽质。
放下茶杯后,李世民继续翻阅奏折,其中一份军务文书引起了他的注意。
“扶苏亲征?他竟亲自统领大军出战?”
李世民手中握着奏折,脸上写满了诧异。
此言一出,众臣纷纷侧目。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投来目光。
“太子不是在咸阳监国吗?怎会亲自率军奔赴秦宋交战之地?”
房玄龄率先开口,话语中透出不解。
李世民将奏折细读一遍,方才沉声说道:“确有此事。他已领兵二十三万,亲赴前线参与对宋作战。”
“算时间,现在应已进入赵地。”
听闻此言,众臣皆面露震惊。
扶苏乃秦国储君,身负监国重任,身份尊贵,远非昔日少阳君可比。如今竟亲自率军出征,这般胆魄,非一般人所能拥有。
杜如晦感慨道:“秦太子竟有如此魄力,难怪能令匈奴俯首,实在令人敬佩。”
李世民却冷哼一声,语气不悦:“敬佩什么?这哪是魄力,分明是鲁莽!”
“身为储君,安坐后方即可。秦国名将众多,战事何须他亲自动手?”
“亲临战场,只会成为敌国重点针对目标,令己方处处掣肘!”
他言语间透出一丝怒意。
李世民本就是征战出身,功勋卓着,最懂军务。
在他看来,扶苏此举实属不智!
更让他不悦的是,李丽质已有身孕,扶苏却不顾家人,执意奔赴边疆。
这是十足的不负责任!
若真遭遇不测,以李丽质性情,恐怕会做出极端之事。
众臣皆知李世民心之所想。
长孙无忌劝说道:“秦太子素有军事之才,能令匈奴归降,必有过人之处。他既做出此决定,想必自有考量。”
“再者,储君亲征,亦可极大鼓舞士气。”
这话虽有道理,但李世民仍旧面色阴沉,对扶苏此举极为不满。
“宋国那边目前有何举动?”他转而问向房玄龄。
先前情报称宋国边境布兵三十万,这点兵力根本难以抵挡秦国大军。
李世民料定宋国定会增兵。
房玄龄翻阅案前奏折,随即答道:“宋王再度启用老将杨业,调兵四十万开赴边境,已在燕云十六州设防。”
“又添四十万……”
李世民听后,神色沉重。
四十万加上原有的三十万边军,共计七十万之众,几乎与大唐兵力相当。
而秦国兵力仅五十余万。
这场战争,注定将是一场苦战,血流成河。
宋军战力不容小觑,配备精良,补给充足,且以众击寡,占据优势。
秦军胜算,确实微茫。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人正议论秦宋战况,武媚娘也在一旁静静聆听。
“秦太子扶苏……不就是长公主夫婿吗?”
武媚娘眼神微闪,心中泛起波澜。
她不禁思索,能让才情出众、气质优雅的长公主倾心的男子,究竟是何等人物?
她虽未见过扶苏,却听闻过不少关于他的传奇。
譬如早年以诗才击败大唐才子李白,平定秦国叛乱,夺取九鼎之一,率三千铁骑直捣匈奴王庭,以五万兵力大破匈奴二十万大军,逼得匈奴单于投降,献上祭天金人……
单是听闻这些事迹,便已令人惊叹。
如今他更亲自统兵奔赴前线,对抗宋国大军,这般胆略,实在令人敬佩。
听李世民等人谈论,武媚娘对扶苏越发感兴趣。
若能有幸一见,那便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