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的行为让嬴政怒不可遏。
身为天子之子,竟无丝毫骨气,也无面对失败的担当!
连一个宦官赵高都不如!
倘若胡亥能有几分坦然接受失败的气魄,嬴政也不会如此鄙夷他!
他并不怪罪胡亥争夺王位。
在这乱世之中,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
他最无法容忍的是,胡亥被人利用却浑然不觉,失败之后竟露出如此懦弱的模样!
看着嬴政怒火中烧的神情,胡亥脸色惨白,眼中最后一缕希望也彻底熄灭。
泪水不断从眼角滑落,不知从哪涌起的勇气让他猛然站起,朝着嬴政哭喊:
“我就是没用!我就是废物!又能怎样?”
“我只是想让你多看看我,我只是想证明我不比大哥差!”
“既然大哥那么出色,你又为何要生下我?”
胡亥的哭声在牢房中回响。
他倔强地盯着嬴政,抬手狠狠抹去脸上的泪水,声音沙哑地喊道:“我恨你!!”
说完,他猛然转身,一头撞向墙壁!
“住手!!”
嬴政惊怒交加,但已经来不及了。
“砰——!”
一声沉闷的撞击响起。
胡亥重重撞在墙上,头破血流,倒在地上,气息全无。
胡亥突然撞墙自尽,完全出乎意料。
章邯连忙冲进牢房查看。
他探了探胡亥的脉搏,脸色凝重,向嬴政摇了摇头。
一切发生得太快,谁也来不及阻止,胡亥便已死在嬴政面前。
“愚蠢!”
望着胡亥满面鲜血的尸身,嬴政心中悲愤交加,低声怒骂。
胡亥是他诸多儿子中最为宠爱的一个,如今却死在自己面前,他又怎能不心痛?
可心痛之余,更添愤怒,愤怒于胡亥如此轻率、任性的举动。
足足过了半刻钟后,嬴政才慢慢平复情绪,略显疲惫地对章邯下令:“派人来处理遗体,就以王子之礼安葬吧。”
这是他对胡亥最后的一丝温情。
“是。”
章邯看出嬴政心情极差,没有多言,立刻领命。
交代完毕,嬴政再看了胡亥一眼,随后转身离开牢房。
眼中寒意如刀,杀机凛然。
若非宋国暗中挑拨,赵高怎敢谋乱?胡亥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切,都是宋国造成的!
嬴政心中所有的怒火,此刻全部倾注在了宋国身上。
十日光阴,转瞬即逝。
这段时间里,秦宋两国虽未开战,却已在暗中激烈交锋,百姓却浑然不知。
整个咸阳都知道一个消息。
太子扶苏即将凯旋返回王都!
随着这位皇子归来的日子渐渐临近,全城上下都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扶苏毫无疑问是大秦的骄傲!
他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北方匈奴,几乎将其彻底击溃,还为大秦扩张了三千里疆域!
扶苏本就深受百姓爱戴,再加之嬴政下令大肆宣扬此战功绩,使得万民皆翘首以盼,盼望着亲眼见证他的归来。
今天,文武百官也都格外庄重。
他们早早沐浴更衣,身着正式礼服,以示敬意。
咸阳三座城门同时开启,街道洒水清尘,遍铺鲜花,仪仗队伍人数达数千,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绵延十余里!
而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之人,正是秦王嬴政!
天刚亮,他就带领群臣出城三十里,等候扶苏凯旋。
自嬴政即位以来,唯有白起曾享受过如此殊荣。
当年白起在长平之战大破六国联军,坑杀四十万人,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
那时,嬴政亲自率百官出迎。
今日,扶苏也将享有同样的荣耀。
满朝文武对此毫无异议。
扶苏安定北疆之功,其意义不在白起当年之下!
此时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刚刚经历一场大雪。
天气虽晴朗明媚,却异常寒冷,寒风凛冽,百官皆冻得发抖。
可没人因此抱怨,更无人轻动。
在百官之中,张仪正与李斯低声交谈。
两人过往并不和睦。
但自从李斯决定支持扶苏后,昔日恩怨便一笔勾销。
“王上亲迎,除了武安君之外,这还是头一回。”
张仪语气中带着笑意。
扶苏创下如此功绩,他无疑是最感欣慰的人之一。
这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支持扶苏,是他人生中最明智的一次决定。
李斯点头回应:“匈奴遭此重创,已无力再犯我大秦。”
“等殿下归来,便能集中兵力对付宋国。这一次,绝不能再轻易放过他们,定要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李斯言语中透出肃杀之气。
此次宋国之举,激怒了整个秦国朝堂,众人心中积愤已久,只等扶苏归来发号施令。
张仪正欲回应,忽然听见身边官员骚动起来。
与此同时,地面似乎也微微震动。
“那是……”
他心头一震,随即抬头望向前方,神色顿时凝固。
在场的许多官员也被吸引了目光。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风雪翻腾;在漫天飞舞的雪片中,一道黑色洪流隐约浮现,宛如滔天巨浪席卷而来!
随着那道黑色洪流不断推进,地面开始传来阵阵震颤;那道黑色浪潮的真实面貌,也渐渐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他们看见了什么?
旌旗猎猎,如蛇行灰线,绵延数十里!
一面面战旗在凛冽寒风中狂舞,十万铁骑踏风雪而来,带着冲天的锐气,仿佛要撕裂这片天地。
这是大秦的边军!
十万黑甲铁骑,如同不息的波涛,又如骤然泼洒在画卷上的浓墨,在这洁白的天地间,强行染上属于自己的颜色。
军队尚未抵达,威势早已压境!
马蹄轰鸣、铁甲铿锵,交织成山崩地裂般的声浪,让人毫不怀疑,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都会被碾为齑粉。
即便知晓这是秦军,围观之人仍不由自主地心惊胆战,神魂不稳。
将领们虽稍好些,却也下意识地紧握腰间兵刃。
这是面对极大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随着军队渐渐逼近迎接的队伍,速度也慢慢减缓,最终在一处停下。
紧接着,军阵中分,一骑黑红锦袍、玉冠加身、面容俊朗的青年策马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