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与李丽质很快返回咸阳。
加冠礼已成,接下来,他就要启程前往北境。
回到咸阳,扶苏先去拜访张仪。
张仪正在府中,见扶苏亲自登门,十分欣喜。
“君上已完成加冠?”
张仪看着头戴紫金冠、身穿玄色锦袍的扶苏,眼前一亮,笑着问道。
他对扶苏一向欣赏。
可以说,朝中百官中,他是最看好扶苏继位之人。
一见面,他便看出扶苏已正式被赐封为少阳君。
“相国还是唤我扶苏或公子吧,君上二字,听来太远。”
扶苏闻言笑了笑,摇头说道。
虽然他已得封号,但还没习惯这种称呼,还是从前的叫法更亲切。
“礼数不能乱,君上迟早要适应。”
张仪大笑。
扶苏轻笑一声,不再多说。
他今日来,并非只为叙旧,而是想与张仪谈一谈李斯与赵高之事。
即便历史可能会变,未雨绸缪终归没错。
张仪谋略过人,朝中局势他最清楚。
不过,他刚进门,便察觉张仪一身正装,似要出门。
扶苏不由问道:“相国这是要进宫?”
“今日不是休沐之日,无需上朝吧?”
咸阳朝政每日皆有早朝,但每隔十日有一次休息,无需入朝。
提起此事,张仪神色微微一沉:“君上不知,边境出了大事,大王急召群臣入宫议事。”
“消息刚到,我正要动身。”
“边关出了什么状况?”
扶苏面色微紧,第一反应便是赵地出了问题。
可转念一想,赵地有白起坐镇,不该出事。莫非是与宋国开战了?
“具体情形,我也不清楚。”
张仪轻摇头,他只接到入宫召令,却不知内情。
扶苏略一思索,说道:“那我陪你走一趟,我也正好要向父王汇报近日事务。”
李斯与赵高的事可以稍后再议,眼下边境突发状况更重要。
“好。”
张仪应声答应,没有推辞。
二人随即同乘一车,直赴王宫。
秦国王殿。
“嬴成蛟!胆子不小!”
“寡人命他守边,他竟敢背弃信任,在这节骨眼上反咬一口!”
怒吼声在殿堂中震荡。
嬴政在殿中来回走动,神色中满是震怒与杀意。
殿内,苏秦、李斯、卫鞅、章邯皆已到齐。
听闻嬴政的怒言,无人敢出声回应。
他们都清楚嬴政为何暴怒。
就在今晨,边关急报传来——驻守屯留的长安君嬴成蛟公然叛变,连取边境三座城池。消息传来,嬴政当场掀翻案几!
自他一统六国,建立大秦,已有八年无人敢违逆其意志。
凡有异心者,皆已化作枯骨。
而今,这个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竟敢公开背叛!
更在他无暇顾及之时,背后一刀!
若是换个时间、换个人作乱,嬴政未必如此震怒。
偏偏此时,宋国与秦在赵地冲突不断,局势正紧。
嬴成蛟身为王族血脉,竟不顾国难,弃守边疆,发动叛乱!
三座重城,被他用诈术轻易拿下,城中秦官尽数被斩,首级挂于城头。
这不是反叛,是赤裸裸的羞辱!
是对嬴政的挑战,更是对整个秦国的挑衅!
“王上,叛贼兵力不过五万,臣请命出征平乱!”
章邯上前请战。
话音未落,便有人出声反对。
“不可!若章将军出征,咸阳岂不空虚?”
“王都不可无兵,章将军不能离!”
苏秦神情凝重,语气坚定。
咸阳乃大秦之根,嬴政所在之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谁又能保证,成蛟是唯一的叛徒?
苏秦话音落下,章邯神情微微一滞。尽管心中不情愿,却终究没有再争执下去。
他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是守卫王城。
对章邯而言,咸阳与秦王的安全,才是最该关注的事。
“成蛟……呵!”
嬴政此时已恢复平静,面容冷冽,眼神中藏着一抹寒意。
他对成蛟的反叛感到愤怒。
但在他看来,成蛟不过跳梁小丑,谈不上任何真正的威胁。
正此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禀报:“王上,右相与少阳君已到。”
话音未落,扶苏与张仪已然步入大殿。
殿中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们。
准确地说,是落在扶苏身上。
他身着流云刺金锦袍,头戴紫金冠,腰间佩鹿卢剑,举止之间尽显贵气。
一见扶苏装束,不少人神情微变。
“这是……少君的衣饰?”
李斯眼中闪过震惊,下意识抬头望向嬴政。
嬴政却面色如常,仿佛视而不见。
李斯心中顿时一紧,迅速低下头,不敢再多看。
其余人亦是震惊不已。
扶苏此举,显然逾越礼制,毕竟他并非少君。
可秦王未曾言语,谁也不敢妄议。
扶苏入殿后,一眼便看见翻倒的桌案与满地狼藉,心头一震。
看来,这里刚刚发生了不小的事。
能让嬴政情绪失控,绝非寻常。
他站直身躯,拱手行礼:“扶苏,参见父王。”
“臣,参见王上。”
张仪也随即躬身行礼。
嬴政目光淡淡扫过扶苏身上那身衣饰,语气平静:“回来得这么早,冠礼已经完了?”
“臣需赴边疆历练,故不敢拖延。”
扶苏恭敬答道。
他略一打量殿中情形,便开口问道:“父王,臣听闻边疆再起战事,可是匈奴来犯?”
一提到边疆,嬴政神色顿时阴沉下来。
苏秦见状,替扶苏解释:“并非匈奴,而是屯留的长安君嬴成蛟起兵反叛。”
扶苏闻言,眼中微动。
心中却已掀起波澜。
成蛟之乱!
他通晓秦国历史,自然清楚这段往事。
嬴成蛟乃秦庄襄王之子,因不满嬴政主政,于屯留起兵。
叛军一度攻占数城,声势浩大。
最终被王翦平定,成蛟逃亡赵国,其余部尽数被诛。
而在那场变乱中,还有一人不容忽视。
那便是樊于期。
他乃成蛟部将,在叛乱中幸存,后逃亡他国,为助荆轲刺秦,献出头颅。
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
扶苏大致明白眼下发生了什么,心中已有判断。
虽说事态发展与他所知的历史略有出入,但这次的叛乱依旧如旧。
照此推测,最终平定叛军的,应该还是王翦。
正当他这样思索时,嬴政开口说话了。
“扶苏,眼下国内无法调动兵力,章邯需驻守咸阳,赵地战局也正激烈,难以抽调人马。”
“寡人给你两万兵士,让你去平定叛乱,你可愿意?”
嬴政的目光落在扶苏脸上。
他话音一落,殿中众人皆是震惊。
派扶苏去平定成蛟?
这未免太荒唐!
朝中谁人不知公子扶苏推崇儒学、行事温和,从未接触过兵事?
而成蛟,可是经历过灭国大战的将领。
让扶苏去迎战他,简直如同送死一般。
“王上万万不可!那成蛟岂是公子所能应对的?”
张仪率先出声,满脸焦急。
连一向冷静的卫鞅也皱眉道:“王上,此事恐怕不妥。”
在场之人,无一相信扶苏能胜过成蛟。
但就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扶苏却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王,儿臣愿往!”
殿中顿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满是震惊与不信。
扶苏竟真愿意出征平定成蛟?
“公子切莫儿戏,成蛟曾率军攻破齐国,非等闲之辈!”
章邯神色凝重地提醒。
他深知成蛟的实力,绝非易于之辈。
因此,他也不认为扶苏能胜任此任。
“章将军不必担忧,我自有分寸。”
扶苏淡然一笑,继而看向嬴政,“只是,儿臣有一事相求。”
“你要向寡人求何物?”
嬴政来了兴致,微微扬眉。
他倒是好奇,扶苏究竟是凭什么如此自信。
扶苏迎着嬴政的目光,一字一句道:“请王上予我黑冰台之力,并调三千铁鹰剑士随行!”
此言一出,连嬴政神色也为之一变。
只因这两个名字——
黑冰台,乃大秦最隐秘、最强大的情报组织,由嬴政亲手建立。
其专司谍报与暗杀,曾在灭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六国之中,有三分之一的高官,皆死于黑冰台之手。
战后,它便隐匿于世人视线之外,只在极少数人知晓的黑暗中运作。
而铁鹰剑士,则是从各军中精选而出的战中之王,是大秦军队的巅峰精锐。
大秦的铁鹰剑士堪比大唐的玄甲军,虽然在装备上略逊一筹,但单兵作战能力更强。这支精锐人数极少,总共不过三万,全都驻守咸阳。
可以说,铁鹰剑士是大秦最锋利的一张底牌。
扶苏目光坚定地看着嬴政。
即便没有黑冰台和铁鹰剑士,他也有信心平定叛乱。
但他想提前掌控这股大秦最隐秘、最强悍的力量,因此提出了请求。
嬴政凝视扶苏许久。
整个大殿陷入沉默,气氛凝重。
众人内心忐忑,生怕嬴政会因此震怒。
毕竟黑冰台和铁鹰剑士,才是真正的王权象征。
“好,寡人答应你。”
“给你三千铁鹰剑士,两万步兵,还有黑冰台的情报支持。”
“但寡人只给你四十天。”
“四十天内若不能平定叛乱,你就自请辞去爵位。”
嬴政目光锐利,语气不容置疑。
这是他破格给予的机会。
“二十日内,若不能取成蛟首级,臣愿承担一切后果!”
扶苏语调清亮,眼神中透出无比自信。
他竟将期限缩短至二十日,仅为嬴政所定的一半。
所有人震惊无言。
章邯看向扶苏,眼中尽是惊讶。
连他都不敢保证十五日内完成任务。
单是从咸阳奔赴边疆,就至少需要十日路程。
也就是说,他要在十日内彻底平定五万叛军?
这简直难以置信。
可话已出口,便无回头路。
“你若成功,那三千铁鹰剑士便归你统领。”
嬴政嘴角微扬。
他欣赏扶苏的魄力与气场。
最初只是想考验扶苏是否有担当。
现在,他反倒有些期待了。
“多谢父王!”
扶苏拱手行礼,随后转身佩剑,昂首离开。
“章邯,去吧。”
嬴政朝章邯点头,将手谕交予他。
章邯掌管咸阳城防,统领三万铁鹰剑士。
调拨三千人,需手谕与章邯亲至方可执行。
“诺!”
章邯接令,随即退出大殿。
待两人离去后,张仪忧心地开口:
“王上,二十日内平定叛乱,兵力只有两万……”
成蛟麾下,可是整整五万大军啊。
即便带着两万人马,再加上三千铁鹰锐士,扶苏的力量仍远远无法与叛军抗衡。
“这是他自己决定的。”
嬴政神色冷峻,语气毫无波动。
他之所以答应,并非出于别的原因,而是从扶苏身上察觉到了一种熟悉的气息。
正是如此。
扶苏,就该是这个样子!
你想要的,寡人都可以给你。
让寡人看看你的魄力,还有你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