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对折的、质感挺括的象牙白卡纸,静静地躺在锃亮的银质托盘里,由华懋饭店那位永远表情矜持的侍者躬身呈上。它并非普通的信件,其左上角凸印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皇家徽记,右下角则是手写体的流畅英文邀请。这不仅仅是一张请柬,更像是一把锻造精巧、泛着冷光的钥匙,其齿痕精确地对应着孤岛上海那扇通往真正权力核心圈的、无形而沉重的巨锁。对于萧琰而言,接过它的瞬间,意味着他精心扮演的角色,终于通过了第一轮严苛的甄别,被允许踏入那弥漫着香槟气与阴谋味的角斗场中央。
在英国驻沪领事詹姆斯·卡特看来,这场为欢迎某位路过上海的本国外交部官员而举办的晚宴,不过是例行公事的外交礼仪,是他维持情报网络、交换各方看法、彰显大英帝国虽显颓势却余威犹存的众多社交活动之一。邀请肖衍,是因其新近表现出的金融敏锐度以及在华人商圈迅速崛起的影响力,是一笔对潜在有价值人士的低成本投资。而在梅机关苏黛的案头,这份宾客名单的副本则是一份需要仔细研判的情报摘要。她看到肖衍的名字位列其中,嘴角或许会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这证明她的“鱼饵”(给予些许商业便利)正在起效,猎物正按预期游向更广阔也是更易监视的水域。至于那些同样收到请柬的汪伪高官和日本商社代表,他们看到的则是一个需要评估的新面孔,一个或许可以合作、或许需要提防的变数。
肖衍指腹摩挲着请柬上凹凸的徽印,脸上并未流露过多欣喜,反而是一种审慎的凝重。机遇总是与风险并行。领事馆绝非华懋饭店,那里的每一双眼睛都更毒辣,每一句交谈都可能被过度解读。他需要一套无懈可击的行头——并非最奢华,但必须极致得体,彰显品味而非暴发户的俗气。他需要重温所有可能与会重要人物的公开资料、近期动向、甚至癖好禁忌。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套缜密的“社交策略”:对谁示好,对谁保持距离,对谁可以“无意”间透露某些信息,又从谁那里可以“顺带”套取只言片语。这好比下一盘让子棋,他必须步步为营。
请柬的措辞是标准的官方文体,但肖衍用情报人员的本能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宴会主题是“促进贸易与文化交流”,时间地点清晰。然而,在印刷体的宴会主题下方,有一行极细微的、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水印暗纹,需侧光才能瞥见:“black tie optional”。(建议着黑领带正装,但不强制)。这或许是无心之举,或许是英式幽默的体现。但肖衍却联想到《韩非子》中的名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事情因为保密而成功,言语因为泄露而失败)。他决定选择最标准的black tie出席——严格遵守未明言的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低调的示好与身份的宣示。他甚至准备了一条带有细微暗纹的深蓝色领结,既不喧宾夺主,又在细节处彰显与众不同。
晚宴那夜,英国领事馆内灯火通明,与窗外上海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空气里弥漫着雪莉酒、古龙水和一种刻意维持的、彬彬有礼的疏离感。肖衍手持酒杯,周旋于衣冠楚楚的人群中。“肖先生,听说您在华尔街的经历非凡?真是年轻有为。”一位秃顶的英国洋行大班搭话,语气带着探究。“您过奖了,不过是恰逢其时,学到了些皮毛。比起各位在远东开创局面的魄力,不值一提。”肖衍谦逊回应,巧妙将焦点转移,并暗示对在场者的尊重。“听说您对最近的汇率波动很有见解?”一位汪伪财政部的官员状似无意地问。“市场风云变幻,哪有什么真知灼见,无非是跟着感觉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肖衍笑道,引用《诗经》名句,既回答了问题,又表现出商人的谨慎,未透露任何实质内容,反而显得真诚。
英国领事馆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国际政治舞台。水晶吊灯下,是昔日殖民荣光的余晖;墙壁上悬挂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目光威严地注视着这个已渐失控的远东前哨。这里的宾客,无论国籍,都操着流利的英语,遵循着西式的社交礼仪,但言谈间无不围绕着战争、物资、航道、政策这些冷酷的主题。它是孤岛中的孤岛,是各方势力在此进行非正式接触、试探、交易的灰色地带。
肖衍的目标很明确。他利用一个恰当的时机,自然地接近了今晚的主角之一——詹姆斯·卡特领事。“领事先生,感谢您的盛情邀请。这座领事馆本身就是一段活的历史,令人印象深刻。”肖衍的开场白选择了对方可能感兴趣的建筑与历史话题。卡特领事显然对此受用,微笑着与他交谈起来。肖衍适时地表现出对国际局势的“肤浅但有趣”的见解(实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他商人身份的言论),并“无意”中提及了某些欧洲银行对远东业务的谨慎态度,这引起了卡特的兴趣——这关乎他的业绩评估。不远处,苏黛正与一位日本海军武官低声交谈,但眼角的余光始终未曾离开肖衍。她观察着他与卡特交谈时的姿态(不卑不亢)、表情(真诚而略带求知欲)、以及卡特的反应(频频点头,显得愉快)。肖衍的表现堪称完美,完美得让她心中的疑窦更深了一分。这种过于流畅的适应能力,本身就不寻常。
果然,苏黛端着酒杯,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肖先生,卡特领事,在聊什么这么投机?”她笑容明媚,眼神却锐利。“在听肖先生分享一些有趣的金融观点。”卡特笑道。“哦?”苏黛转向肖衍,看似随意地问,“萧先生如此精通金融,不知对日本最近推出的‘军票’巩固政策有何高见?它似乎对法币汇率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直接涉及日本的经济政策,答得好坏,极易暴露立场或深度。肖衍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依旧从容,他略作思考,答道:“云子小姐这个问题很专业。我是个商人,关注的是市场波动本身而非政策源头。任何一种新货币的推行,总会伴随阵痛和投机机会。就像水手,不关心风从哪里来,只关心如何调整船帆到达目的地。目前看来,‘军票’势头很猛,但法币根基仍在,如何取舍,考验的是眼光和胆量。”他巧妙避开了直接评价政策,而是从纯商业角度分析,滴水不漏,再次巩固了其“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苏黛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失望,随即笑道:“很形象的比喻。肖先生果然是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
整个晚宴,肖衍的精神都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微笑,甚至每一次举杯,都是经过计算的表演。与苏黛的这次简短交锋,更是险象环生。但当晚宴结束,他礼貌告辞,坐回自己的轿车时,一种混合着极度疲惫和微弱成就感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他成功了,他不仅进入了这个圈子,还在第一次考验中站稳了脚跟。
英国领事馆晚宴,是一场极致的“假面舞会”。每个人都戴着精心打造的面具,用礼貌的寒暄掩盖真实的意图。肖衍的“商人”面具在此刻显得尤为贴合。这场表演,是他生存和战斗的武器。
车窗外的上海夜景飞速掠过。肖衍松了松领结,感到一丝窒息后的放松。领事馆的请柬如同一把已经插入锁孔的钥匙,他转动了第一下,门缝已悄然开启,透出内部世界的炫光与复杂。然而,他深知,锁孔之后,并非坦途,而是更为幽深曲折、陷阱密布的迷宫。苏黛那双冷静审视的眼睛,如同隐藏在迷宫深处的探照灯,从未离开过他。踏入核心圈,仅仅意味着真正的较量,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