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项目名义上聚焦于“pEt能源优化”,但暗地里,林辰的目标始终明确——灵魂同步技术的核心奥秘。
通过观察光热斗与洛克人、炎山与布鲁斯等顶尖操作员与领航员的实战及训练数据,结合科学省数据库中被标记为“理论推演”或“高风险实验”的加密文件,林辰和枢灵逐渐拼凑出了灵魂同步的真相。
这项技术的核心,并非简单的精神连接,而是一种极其精妙的 “意识-数据-能量”三位一体的共振协议。
意识层面:操作员高度集中的意志、情感和战斗直觉,通过pEt的特殊传感器,被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脑波共振信号。这种信号并非具体的指令,而是更接近于一种意图的蓝图或思维的旋律。
数据层面:网络领航员作为高度发达的AI,其核心程序具备一种动态适应与学习模块。这个模块能实时解析操作员传来的脑波共振信号,将其“翻译”成具体的程序指令和战术动作。同时,领航员将周围环境数据(网络空间地形、病毒特征、敌方数据)进行高效压缩,通过共振信号逆向反馈给操作员,形成一种近乎“心灵感应”的共享感知。
能量层面:pEt设备充当了关键的能量中转与放大站。它将操作员的生物电能、以及可能存在的某种更微妙的“心灵能量”,与网络空间的数据能进行耦合、放大,为灵魂同步状态下的数据实体化攻击提供能量基础。这种能量转换效率,是决定领航员在现实世界战斗力强弱的关键。
“精妙的平衡……”林辰在临时下榻的酒店房间内,闭目推演。“将脆弱的生物意识与稳定的数字智能通过能量场连接,实现近乎完美的协同。这个世界的科学家,在有限的科技树下,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
然而,他也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过度依赖pEt设备,同步深度受操作员精神状态影响巨大,且对高强度的信息冲击(如高级逻辑病毒)抵御能力有限。
“直接复制这项技术并非上策。需要将其精髓剥离,与我的体系融合。”林辰构思着优化方案。“用光符核心代替pEt的能量转换功能,其稳定性和能级远超pEt。用强化后的战士意识或枢灵的超级AI子程序代替人类操作员,避免精神疲劳和情绪波动。将灵魂同步协议改写为更高效的混沌数据链接协议,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枢灵的数据分身在与科学省专家的“交流”中,开始有倾向性地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引导对方讨论更深层的同步原理,尤其是在去除pEt中介,实现更直接意识连接的可能性上。这些讨论虽然被科学省专家视为天马行空的理论探讨,却为林辰和枢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验证。
与此同时,林辰也注意到了科学省数据库中关于 “黑暗同步” 和 “混沌领主” 的残缺记录。那是一种更加危险、更加暴力的强制同步方式,能极大提升力量,但会侵蚀操作员和领航员的心智。这从反面为林辰提供了警示,也让他对数据能量的“黑暗面”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