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钢贸案的余震仍在持续。东海分行内部人心惶惶,各种检讨、追责、资产清收会议占据了管理层绝大部分精力。普惠金融部虽然并非风暴眼,但也因受到波及而步履维艰,林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坏账和安抚客户,疲于奔命。
但在他内心深处,那个关于“导师”和“幽灵船”的疑团从未消散。他坚信,这场看似独立的传统信贷危机,与那个高科技、全球化的金融黑产网络之间,必然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在又一个加班到深夜的晚上,林墨屏蔽了所有外部干扰,将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再次打开电脑,调阅所有与江北钢贸案相关的、他能接触到的数据。他不再仅仅关注东海分行自身的损失,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这场危机的全貌。
他调取了涉及重复质押的那些核心仓单的流转记录,追踪它们在不同银行间抵押的时间线和资金流向。这项工作繁琐至极,如同在沙漠中筛选沙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万籁俱寂,只有键盘和鼠标的敲击声在房间里回响。眼睛因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布满血丝,但林墨的精神却愈发集中。
突然,他的目光死死锁定了屏幕上几条几乎被海量数据淹没的记录!
这几笔通过江北某家问题钢贸商质押贷款流出的资金,在经历了与其他违规资金类似的、在数个空壳公司间短暂流转后,并没有像其他资金那样沉淀下来或用于维持骗局,而是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汇入了一个……境外支付平台的账户!
而这个境外支付平台的注册代码,经过林墨在加密平板上的快速比对,与“天宇跨境”用于接收境外个人“垫付款”的平台,高度相似!
更让他背后发凉的是,这几笔资金流出境外的时间点,恰好就在江北钢贸危机全面爆发、所有银行开始冻结账户、抽贷的前几天!
这绝不是巧合!
一个惊人的推论在林墨脑海中炸开:
“幽灵船”网络,不仅仅是利用了这场危机。
他们很可能 是这场危机的幕后推手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引爆者”!
他们通过控制的渠道,向这些早已问题重重的钢贸商注入“看似合规”的资金(如同他们对“天宇跨境”供应商所做的那样),一方面吹大了泡沫,加速了危机的到来;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这个庞大的、即将引爆的“资金池”作为掩护,在最后关头,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通过他们熟悉的跨境通道转移了出去!
这不仅仅是一次“声东击西”的战术干扰,更是一次 “废物利用”式的精准掠夺!他们在监管和银行体系发现并锁定这个巨大的风险敞口之前,抢先一步,从这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里,偷走了最具价值的部分!
其胆大、精准与冷酷,令人发指!
林墨立刻将这个突破性的发现,连同详细的数据截图和分析,通过加密通道紧急报送“磐石”。
这一次,专案组的反应远超以往。
不到半小时,“磐石”直接请求了加密视频通话。屏幕上,不仅是他,还有总指挥那位目光如炬的官员,以及几位技术分析专家。
“林墨同志,你的发现极其重要!”总指挥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凝重,“这证实了我们一个最大胆的猜想——‘幽灵船’网络并非孤立存在,它像一个高度智能的金融病毒,不仅会躲避追查,更会主动寻找并利用宿主经济体内已有的‘病灶’(如钢贸泡沫)进行繁殖和掠夺!它的危害性和适应性,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一个等级!”
一位技术专家补充道:“我们正在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反向追踪那几笔资金的最终去向。如果能确认它们最终汇入了‘幽灵船’主资金池,这将是证明其国内犯罪行为、并将其与境外实体进行直接关联的铁证!”
“但是,‘导师’非常谨慎。”林墨冷静地提醒,“他选择这个时机和方式,就是看准了钢贸危机爆发后,数据混乱,追查困难。我们很难凭这几笔资金就锁定他。”
“没错。”总指挥点头,“所以,我们接下来的策略需要调整。既然‘导师’擅长利用和制造混乱,那我们就不能再被动地追在他后面。我们要利用他这种贪婪和自信,为他创造一个……无法拒绝,却又暗藏致命陷阱的‘完美病灶’!”
一个新的、更加宏大且冒险的反击计划,在专案组最高层的心中,开始酝酿。而林墨,作为最先发现这一关键模式的人,无疑将在新计划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放下通讯器,林墨走到窗边,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一夜未眠,他却感觉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充满力量。
废墟之中,他不仅找到了火星,更看清了敌人真正的作战模式。挫败没有击倒他,反而让他触摸到了这场战争更深层次的本质。
他知道,反击的号角,即将吹响。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