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行动遭遇的挫败,并未让林墨感到意外。与“普罗米修斯”这种层级的对手交锋,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动态博弈。对方的果断收缩,反而印证了其组织严密、反应迅捷的特性,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并未消散,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处。
林墨的“b计划”随即启动。这套方案的核心,并非强攻,而是 “营造漏洞,引蛇出洞”。
他授意赵工团队,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对“风眼”系统监控的某几个次要指标进行了极其细微的“技术性调整”,并刻意通过某个被严密监控的、看似中立的金融数据服务商渠道,“泄露”出一条经过精心伪装的信息:由于系统算法优化,对部分基于“历史贸易流水”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监控阈值将被临时性、小幅提升。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提升的阈值范围恰好覆盖了“迅通物流”那个已暴露的“肿瘤”网络惯常的操作区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模拟了内部流程不慎泄露的假象。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调查转为地下,重点追踪那十七家红色标记供应商的实际控制人。网安部门则调整策略,不再强求穿透“普罗米修斯”的核心钱包,而是全力监控那个庞大的暗网“混币池”的异常资金流出方向,试图捕捉其下一个“清分”周期和资金去向。
在遥远的境外,苏晴的工作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
她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对那几个持续增加的空头仓位进行穿透式分析。这些仓位分散在全球十几个不同的交易平台,通过数十个空壳公司持有,结构复杂得像一团乱麻。但苏晴凭借其深厚的国际金融市场经验和人脉,还是发现了一个关键共性:这些空头仓位的建立和增仓,在时间点上,与一系列看似无关的“小事件”高度吻合。
这些“小事件”包括:东南亚某国一家中型电子代工厂突然失火;某国际航运公司临时宣布调整亚太部分航线;甚至包括几家影响力有限的环保组织,突然加大对区域内某特定工业园区的“污染”指控力度。
这些事件单独看,微不足道,无法对宏观景气指数产生实质影响。但如果……它们是被精心策划,并在特定时间点被刻意放大和传播呢?
“他们在制造‘死亡螺旋’!”苏晴在加密通讯中对林墨说,语气带着一丝发现真相的寒意,“我怀疑,‘普罗米修斯’的计划根本不是等待经济自然下行,而是主动制造一场针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完美风暴’!通过一系列精准的供应链干扰和负面舆情打击,人为地、快速地拉低那个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从而让他们巨大的空头头寸获利!”
这个判断让林墨脊背发凉。这已远超传统的金融犯罪,而是一种融合了实业破坏、舆论操纵和金融狙击的“混合战争”模式,其残酷性和破坏性前所未有。对手为了在衍生品市场获利,不惜摧毁真实的企业和就业。
就在此时,“b计划”的鱼饵似乎被触动了。
“风眼”系统捕捉到,“迅通物流”那个沉寂数日的“肿瘤”网络,突然出现了一丝微弱的资金流动。虽然金额不大,操作方式也更为隐蔽,试图绕过之前的模式,但其核心特征依然被系统识别。
“他们很谨慎,在试探。”赵工汇报,“但确实动起来了。”
几乎同时,网安部门也传来消息,监控中的暗网“混币池”出现了新一轮的“清分”活动,部分资金流向了几个之前未被标记的、与线上赌博和地下钱庄关联的新地址。
“机会来了。”林墨眼中锐光一闪,“通知专案组,盯死这些新出现的资金接收地址,顺藤摸瓜,务必找到境内实际操作人员的落脚点!苏晴,密切关注境外舆情和供应链相关动态,一旦发现异常集中出现,立刻预警!”
然而,“普罗米修斯”的狡猾和残酷,很快以另一种形式展现。
就在林墨以为抓住对方尾巴的时候,滨城下辖的青川县,一家为“磐基基材”提供特种陶瓷原粉的小型供应商——“青川矿业”,其矿区突然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停产整顿,理由是“涉嫌排放超标”。几乎同一时间,数家自媒体开始集中报道“青川矿业”的“环境问题”,并有意无意地将矛头引向其最大客户“磐基基材”,质疑其供应链的“环保责任”。
“磐基基材”的股价应声下跌。
这绝不是巧合!林墨立刻意识到,这是“普罗米修斯”的警告,或者说,是反击。他们在告诉林墨:我知道你在查我,我也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如果你不收手,我能精准地打击你辛苦培育起来的核心企业!
“林组长,”“磐基基材”的郭教授焦急地打来电话,“这……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原料供应要断了!”
“郭教授,别急,这是恶意攻击。”林墨冷静地安抚,“我会处理。请相信我们。”
挂断电话,林墨面沉如水。对手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直接攻击他守护的价值核心。这种手段,卑劣而有效。
“通知青川当地政府和我们中心的环保专家,立刻组成联合调查组,用最快的速度理清事实,澄清谣言!”林墨下令,“同时,将‘青川矿业’事件与境外做空仓位、以及我们监控的舆情动态进行关联分析!我要确凿的证据链!”
战斗,已然在多个维度同时打响。数据、资金、舆论、乃至实体产业,都成为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林墨知道,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金融犯罪组织,更是一个深谙如何利用现代社会脆弱性进行精准打击的残酷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