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编织者”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在联合专案组内部引发了高度警惕。这个黑客组织在国际上恶名昭着,以针对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精准、破坏性网络攻击而闻名。他们与“幽灵船”的资金往来,几乎坐实了对方准备采用非常规手段配合金融突袭的意图。
专案组判断,这很可能是一次多方位“压力测试”的开始。对手不仅要测试目标国家的金融市场韧性,可能也在测试其金融基础设施的防御能力。
警报立刻传达到各相关机构和重点金融机构,东海分行自然位列其中。总行下达了紧急安全加固指令,要求各分行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等级,进行漏洞排查和应急演练。
作为普惠金融部的负责人,林墨管辖的“税易贷”等线上业务高度依赖网络系统,自然成为了分行内部重点防护的对象。It部门派驻了专人进驻,协助进行安全加固。一时间,部门里弥漫着一种临战前的紧张气氛。
然而,林墨和专案组都清楚,官方的、常规的防护升级,未必能完全挡住有备而来的专业黑客组织。真正的较量,在肉眼不可见的数字深渊中早已展开。
在专案组的授意下,林墨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他需要以“配合总行安全演练”为名,在普惠金融部的业务系统中,故意设置几个极其隐蔽、看似无心之失的“后门”或脆弱配置。这些漏洞经过专案组技术专家精心设计,看似是系统配置失误,实则内嵌了追踪程序和蜜罐陷阱。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计划——“诱饵行动”。
目的有二:一是如果黑客真的对东海分行,特别是对普惠金融部这类业务活跃、数据价值高的部门发动攻击,这些“诱饵”可能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突破口,从而暴露其攻击路径、工具和行为模式;二是通过监控对这些“诱饵”的探测和攻击行为,可以反向追踪攻击源,甚至可能定位到黑客组织的部分基础设施。
林墨必须亲自操作,确保整个过程看起来像是一次忙碌中的配置疏忽,而不能留下任何人为设置的痕迹。这对他的心理和技术理解都是巨大的考验。
就在他按照专案组提供的“剧本”,小心翼翼地在系统后台进行着危险操作时,方薇拿着一份报告匆匆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困惑。
“林总,有点奇怪。刚才风险监测系统自动报警,显示有几笔来自境外Ip的‘税易贷’查询请求,参数异常,像是在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的漏洞扫描。已经被我们的新防火墙拦截了。”方薇汇报着,眉头微蹙,“以前也有爬虫,但这次的感觉……更专业,更有针对性。”
来了!动作比预想的还要快!
林墨心中一震,但脸上不能有丝毫表露。他接过报告,假装仔细查看,然后故作轻松地说:“可能是总行安全演练的一部分,或者是最近同行竞争搞的小动作。通知It部门,加强监控,按应急预案处理就好。”
方薇虽有疑虑,但还是点头应下,转身去执行。
林墨立刻通过加密通道,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磐石”。专案组技术团队随即启动,对拦截到的扫描流量进行深度分析。
初步反馈很快回来:扫描手法高度专业化,使用的工具和攻击特征,与“暗影编织者”过往的活动记录存在高度关联性。对方确实已经将东海分行,很可能就是普惠金融部,列为了潜在攻击目标之一。
“诱饵”已经布下,鱼儿也开始在周围游弋。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在空气中。
与此同时,王鹏那边也通过他的渠道,打听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南方某个以金融科技着称的城市,一家规模中等的城商行,其核心系统在昨夜遭遇了不明来源的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导致线上业务瘫痪了数小时。虽然很快恢复,但业内传言,攻击流量异常巨大且精准,不像普通的黑客勒索,更像是一次……火力侦察。
“磐石”确认,该城商行也是“幽灵船”网络资金流动的渠道之一,但并非核心节点。这次攻击,很可能是一次针对次要目标的“佯攻”或“测试”,既是为了扰乱视线,也是为了评估我方的反应速度和防御强度。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对手的进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金融领域,而是呈现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多维打击态势。
林墨站在办公室的白板前,上面已经画满了复杂的资金流向图、人物关系图和最新的威胁态势图。他感觉自己就像风暴中心的船长,不仅要盯着海面上的惊涛骇浪(金融市场异动),还要警惕水下潜行的暗礁(网络攻击)和随时可能从雾中袭来的敌船(周天宇等人的直接行动)。
“幽灵船”和它的盟友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他们的“压力测试”,一步步挤压着安全防线的空间。林墨知道,留给“牧羊人”找出狼群主力和最终陷阱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比对手更快,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