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这支奇特的“艺术修仙”长征小队,终于在里斯本集结完毕,盛装出发。
金一诺,此行的核心与发起人,身着一件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的黛青色连衣裙,外罩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却又带着一丝探寻的迷茫。此行的明面目的,是寻找母亲因一场车祸而丢失的、关于童年与家族的重要记忆,她相信,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老艺术与美学,或许是唤醒母亲脑海深处封存画面的钥匙。她的背包里,除了个人物品,最重要的就是一架徕卡相机和一本厚厚的、空白居多的素描本,她希望用影像和画笔记录下所有可能触发灵感的瞬间。
推着两个超大号行李箱,并负责所有体力活的,是诺亚。这位刚刚招募的助手,23岁,身高188cm,德国退役军人,前德国联邦国防军士兵,拥有着标准的日耳曼硬朗轮廓和一副值得信赖的身板。他穿着实用的多功能战术裤和速干衣,外面是一件同样多口袋的摄影背心,里面不仅塞着相机备用电池、存储卡,还挂着一台Gopro。退役后,他迷上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武术、中国书法和山水画,并能说一口略显生硬但足够交流的中文。这次应聘成为金一诺的司机、保镖兼摄影师,对他而言,既是工作,也是一场深度文化浸染之旅。行李箱里,除了常规行李,还装着他精心准备的各种“道具”:一套便携文房四宝、几个仿古香炉、若干中国结和京剧脸谱书签,甚至还有一小包他亲自挑选的武夷山岩茶——他坚信,在合适的场景下品茗,能更好地理解东方美学精髓。
安静地待在特制透气猫包里的,是那只通体雪白、眼如蓝宝石的波斯猫,晶宝。它不仅仅是宠物,更是金一诺从小到大的陪伴,在某些时刻,一诺甚至觉得晶宝能感知到她情绪最细微的波动。此刻,它优雅地舔着爪子,透过网状窗口好奇地打量着机场熙攘的人群。
而队伍中最特殊的存在,便是金一诺的母亲——金曼如。一位破产后,因车祸失忆,曾经的千亿医美富豪。多数时候她安静而慈祥,眼神有些空洞,会紧紧牵着诺诺的手。但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当她看到特定的图案、色彩或景物时,会突然冒出几句充满玄机、关乎古老美学甚至修炼法门的话语,仿佛触摸到了另一个维度的知识。此刻,她正顺从地由一诺搀扶着,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妈妈,诺亚,晶宝,我们的第一站,里斯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特别的线索。”金一诺的声音温和而充满期待,她握紧了母亲的手,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诺亚认真地点点头,检查了一遍设备;晶宝“喵”了一声,像是在回应。
飞机掠过云层,降落在里斯本。大西洋的海风混合着咖啡与古老石墙的气息,扑面而来。小组入住提前预订的、位于阿尔法玛老城的公寓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探索。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面朝特茹河、气势恢宏的商业广场。柠檬黄色的拱廊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很开阔。”金母忽然轻声说,目光扫过广场,“但石头记得的,不只是地震。”她的话没头没尾,却让一诺心中一动。
诺亚已经熟练地架起了相机和三脚架,开始录制空镜。“一诺,你看那些立柱上的浮雕,航海元素非常突出,充满了力量感。”他用中文说道,语气带着鉴赏者的认真。
一诺顺着他的指引看去,那繁复的绳索、锚链雕刻,确实充满了一种向外扩张的张力。她正思索着,金母又喃喃低语:“形似而神未至……雕琢太过,失了石头本身的呼吸……我们家的‘灵石雕’,讲究的是‘引’,不是‘刻’……” 这些话如同碎片,一诺赶紧拿出手机记录,这些或许都是拼凑家族记忆和那神秘“艺术修仙”传承的关键碎片。
接着,他们登上了着名的28路复古电车,慢悠悠地穿梭在阿尔法玛区陡峭、狭窄的巷弄里。当两侧墙壁上那铺天盖地的蓝白色瓷砖画(Azulejos)映入眼帘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我的天……”一诺低呼,这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她心跳加速。她感觉脑海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轻轻触动。
诺亚立刻调整相机焦距,对准那些描绘着历史故事、航海冒险的瓷砖。“这蓝色,非常像中国青花瓷的钴蓝。”他肯定地说,“历史上,葡萄牙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瓷器,深刻影响了这里的艺术风格。”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的金母忽然挣脱了一诺的手,颤巍巍地走到一面巨大的瓷砖壁画前,虚抚着上面描绘的帆船和波浪。她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透出一种深邃的光。
“瓷韵西渡,蓝白交辉……好,好一个‘化用’!”金母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诺,你来看!此地的匠人,取我青花之色与形,却未照搬其魂。他们将这蓝色用于讲述自己的故事,覆盖墙壁,叙事宏大。这正暗合了我家传承的‘融汇’之道——汲取外相,滋养己神,而非固步自封。美,无界域;道,亦如是……”
一诺屏住呼吸,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试图抓住这清醒的瞬间:“妈妈,您是说,我们家的……技艺,也需要这样融合与变化吗?”
金母没有直接回答,目光依旧锁定在瓷砖上那密集的、代表海水的波浪纹路上,喃喃道:“覆盖……他们覆盖的是史诗,我们追求的覆盖,是意境,是天地灵气的脉络……” 说完,眼中的神采渐渐褪去,又恢复了那种略带茫然的状态。
但这一瞬间的爆发,已经给了金诺巨大的启示。她转向诺亚,眼神闪亮:“诺亚,快!多拍一些瓷砖的细节,还有,把我们带来的那个青花瓷杯拿出来,做一个对比拍摄!”
诺亚心领神会,立刻行动。他甚至还拿出一个中国结,让一诺站在瓷砖墙前,红色的流苏在蓝白背景上划过,形成惊艳的视觉焦点。晶宝也从猫包里被放出,乖巧地蹲在一块低矮的瓷砖旁,它雪白的毛发和湛蓝的眼睛,与背景的蓝白瓷砖构成了绝妙的和谐画面。诺亚敏锐地捕捉着这一切。
随后,在热罗尼姆斯修道院,面对那将航海元素与宗教建筑融为一体的曼努埃尔式建筑极致雕琢,诺亚不禁感叹:“这简直是将整个大航海时代的野心和荣耀,都雕刻在了石头上。每一种材料的极致运用,都值得尊重。”
一诺抚摸着那柔韧如绳索的石柱,接口道:“是啊,他们让石头仿佛拥有了生命。这和我们玉雕中‘因材施艺’、尊重材料本身美感的思想,在某些层面是相通的。”她感觉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那种寻找东西方美学共通点的视角,似乎正是开启某扇大门的关键。
傍晚时分,小组登上圣乔治城堡的制高点。夕阳将特茹河染成金红,整个里斯本老城在脚下铺陈开来,红瓦、白墙、星星点点的蓝瓷砖,宛如童话。
一诺站在镜头前,诺亚为她打上柔光板,晶宝安静地趴在她脚边。金母坐在一旁的长椅上,微笑着看着孙女,目光慈爱。
“大家好,我是金一诺……”她的开场白带着一丝初次面对镜头的羞涩,但更多的是真诚,“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为我,也为我的妈妈,寻找失落记忆的旅程。我的妈妈多年前因为车祸后遗症出现了失忆,听说在灵石里可以封印人的神识,我想找到灵石,我想帮她找回记忆。这是一场关乎灵石雕刻大法寻找的万里长征。我们第一站来到里斯本,意外地发现,这里的美学,与我们东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举起诺亚带来的那个青花瓷杯,与身后城堡下大片大片的瓷砖屋顶同框:“看,这漂洋过海而来的蓝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了不一样的花。这让我相信,美好的事物,记忆的碎片,就像这蓝色一样,拥有跨越山海的力量。它们或许会改变形态,但本质的光芒,永不湮灭。”
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晶宝,声音温柔而坚定:“接下来的旅程,我会和大家一起,继续去寻找这些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化纽带与记忆线索。如果你们也相信美的力量,请跟随我们的脚步,点赞、评论、转发,支持我们走下去!下一站,我们里斯本见!”
镜头定格在一诺充满希望的笑容、晶宝优雅的身影以及远处里斯本华灯初上的璀璨夜景上。
拍摄结束,诺亚检查着素材,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非常棒,一诺!情感真挚,文化切入点独特,视觉对比强烈。第一个vlog的基底非常好。”
金母也缓缓点头,轻声说:“诺诺,做得对……找下去,总会找到的……” 虽然她又回到了那种半清醒的状态,但话语中的鼓励是真实的。
晶宝“喵呜”一声,蹭了蹭一诺的脚踝。
夜幕降临,里斯本灯火阑珊。对于金一诺来说,这不仅仅是旅行的开始,更是一场深入艺术瀚海、追寻失落记忆与家族隐秘的艺术“修仙”长征。塔古斯河的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她的故事,刚刚写下充满希望的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