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的到来,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农场幸存者中漾开了层层涟漪。她慈祥的笑容、温和的话语,以及和苏冉、林默之间显而易见的亲厚关系,都让其他原本只是暂时依附、心中惶惶的幸存者们,莫名地感到一丝安心。
连那个煞神般的少年都对这位老人保持着基本的礼貌(至少没有冷眼相对),这无形中削弱了林默带给人的恐惧感,增添了几分“人性化”的色彩。
第二天清晨,阳光驱散了夜的寒意。苏冉站在农场主屋前的空地上,看着眼前聚集起来的二十多号人。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面黄肌瘦,眼神中混杂着麻木、警惕以及一丝对新一天的茫然。
她知道,不能再这样松散下去了。恶霸上门是一个警告,“灯塔”的阴影是悬顶之剑。要想在末世活下去,并且是作为“人”而不是野兽活下去,就必须建立秩序。
苏冉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耳中:“大家静一静,我有几句话要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这个看起来温婉柔和的年轻女子,却是这个据点实际的主心骨,更是那个恐怖少年的唯一“控制器”。
“首先,欢迎王奶奶加入我们。”苏冉侧身,将王奶奶稍稍让出半步,“以后,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既然是家,就要有家的规矩。”
她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规矩不多,只有三条,但必须遵守。”
“第一,劳动换食物。这里不养闲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分担工作。青壮年负责防御、巡逻、外出搜寻物资;体力稍弱的负责内部整理、清洁、协助烹饪;有手艺的(比如木工、种植经验)发挥特长;孩子们…也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学习知识,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具体的分工,晚点我们会一起商议。多劳多得,不劳…不得食。”
人群中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骚动,但大多数人对此并无异议。末世之中,这本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第二,禁止内斗,守望相助。”苏冉的语气严肃起来,“外面已经是地狱,如果我们内部还要互相倾轧、抢夺,那和外面的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有任何矛盾,可以来找我或者张叔调解。但谁敢对自己人动手,抢夺物资,一律驱逐!”
说到“驱逐”二字时,她的声音带着冷意。在末世,被驱逐出相对安全的据点,几乎等同于死亡。几个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想起了昨天那群恶霸的下场,以及少年冰冷的目光。
“第三,”苏冉的声音放缓了一些,却带着一种更深远的意义,“保持学习,记住我们是谁。我们会定期组织学习,可能是认字,可能是讲述过去有用的知识,也可能是…教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活下去,但不能只像野兽一样活着。”
这第三条规矩让一些人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尤其是在朝不保夕的当下,“学习”似乎太过奢侈。但看着苏冉平静却坚定的眼神,以及她身边那个因为“学习”而变得强大又…“讲道理”的少年,没有人提出异议。
“以上就是最基本的规矩。”苏冉总结道,“愿意遵守、愿意把这里当成家一起努力活下去的,我们欢迎。觉得做不到的,现在可以离开,我们会分给一天的口粮。”
场下一片寂静,没有人动弹。离开?能去哪里?外面是数不尽的丧尸和比丧尸更险恶的人心。这里虽然有规矩,但至少安全,有食物,还有一个强大到令人安心的“守护神”。
“我们听苏姑娘的!” 张叔第一个出声支持。王奶奶也连连点头:“小苏说得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了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苏冉心中稍稍松了口气。她看向林默:“小默,规矩对所有人都一样,包括你和我。明白吗?”
林默点了点头。他对这些规矩本身没有太多概念,但“听苏姐姐的话”是他最高的行为准则。苏姐姐说要做,那就做。
规矩立下之后,农场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一种名为“秩序”的东西开始生根发芽。
在苏冉和张叔的组织下,人员很快被粗略地分成了几个小组。青壮年组成了防卫队,由林默…呃,担任“技术指导”和“定海神针”(主要负责在出现强大威胁时出手),日常巡逻和警戒则由其他人轮流负责。一些妇女和王奶奶一起负责后勤,整理物资,准备食物。有个以前是农技员的中年人,兴奋地带着几个人去研究那片荒废的菜地,计划着能不能重新开垦。
苏冉则带着几个识字的幸存者,开始清点、登记他们现有的所有物资,从罐头、瓶装水到药品、工具,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制定了初步的配给制度。
林默大部分时间依旧沉默,但他会按时出现在巡逻的队伍里,也会在苏冉分发物资时,默默地站在她身后,用他特有的方式维持着秩序。他那平静的目光所及之处,无人敢喧哗,也无人敢争抢。
看着原本死气沉沉的农场逐渐变得井井有条,看着人们眼中重新焕发出一点点名为“希望”的光彩,苏冉感到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欣慰。
她走到正在默默擦拭一把消防斧的林默身边(这是他目前比较“喜欢”的武器,因为苏冉说过“这个看起来比较文明”),轻声说:“看,大家正在慢慢变好。”
林默抬起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在努力清理石块准备种菜的人们,又看了看身边嘴角含笑的苏冉,似乎理解了“变好”的含义。他低下头,继续擦拭斧头,低声说:“嗯。苏姐姐喜欢这样。”
只要苏姐姐喜欢,那他就会守护好这里的“规矩”。
然而,在一片看似欣欣向荣的氛围中,张叔站在稍远的屋檐下,看着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的林默,眉头却微微锁紧。他注意到,少年在擦拭武器时,那眼神并非空洞,而是一种极度专注的…冰冷,仿佛在审视一件无关紧要的工具。这种超越年龄的冷静和偶尔流露出的、对生命近乎漠然的态度,总让他心里隐隐不安。
“灯塔”里出来的孩子……真的能完全被这些“规矩”束缚住吗?他心里的疑虑,如同阴云,并未完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