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销售部的玻璃隔间里,暖光灯被调得格外暗。小张把最新的VR设备销售报表摊在桌上,红色的下滑箭头从月初画到月末,像一道刺目的伤口——原本预期月销5万台的“织梦幻境”AR眼镜,实际只卖了2.8万台,退货申请却比上个月多了三倍。他指尖划过“用户评价”栏,满屏的“担心安全问题”“怕像心流一样伤神经”,连之前最受欢迎的“文化沉浸”套餐,咨询量都跌了一半。旁边的打印机还在“咔哒咔哒”吐着数据,每一张纸上的数字,都在印证这场信任危机的残酷。
林曦刚结束一场与投资者的视频会议,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李总皱着眉的画面。这位之前力挺织梦bcI研发的投资人,此刻手里捏着行业分析报告,语气里满是谨慎:“林总,不是我们不看好,现在整个前沿科技板块的基金都在撤资——‘心流’出事后,散户看到‘神经交互’‘沉浸式’就躲,我们也得控制风险。”他身后的书架上,原本摆着的“年度科技投资标的”奖牌,被悄悄转到了背面。林曦看着屏幕下方弹出的财经新闻推送——“全球VR\/AR设备销量环比下滑32%,投资者集体观望”,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最终只敲出一句“我理解,后续我们会同步安全进展”。
放下电脑,林曦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窗外的城市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裹着,连平日里最显眼的摩天大楼,都只剩模糊的轮廓。她打开手机里的行业论坛,置顶帖已经从“bcI技术未来可期”变成了“沉浸式技术是否该全面暂停”,下面的评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所有脑交互设备都该禁售”,有人骂“幻镜毁了整个行业”,偶尔有几条替织梦说话的“织梦之前做过安全公示”,很快就被“谁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的质疑淹没。法务部刚发来的邮件里,附了欧洲某国消费者协会的问卷——超过7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内不会购买任何深度交互设备”。
这时,秦涯抱着一摞文件敲门进来,白大褂上还带着实验室的消毒水味。他把一份《行业神经安全调研报告》放在林曦桌上,首页的图表显示,近一个月内,全球12家头部沉浸式技术公司,有9家暂停了新项目,其中包括两家原本计划和织梦合作的欧洲企业。“刚才收到维也纳剧院的消息,他们想把《唐璜》的数字项目延后,说‘等行业安全风波过去再说’。”秦涯的声音里带着无奈,“我们之前建的安全标准,现在没人敢信了——大家怕的不是我们,是整个‘沉浸式技术’这个标签。”
林曦拿起报告,指尖划过“行业信任指数”那栏——从“心流”上市前的82分,跌到了现在的35分,红色的曲线像断了线的风筝。她忽然想起沈哲之前说的“资本推动的危险趋势”,现在才明白,幻镜的错误,代价要整个行业来扛。如果只是织梦一家守着安全底线,其他公司要么跟风妥协,要么被危机拖垮,最后所有人都会一起掉进“信任崩塌”的深渊。
她把报告合上,眼神慢慢变得坚定。窗外的薄雾似乎散了一点,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玻璃,落在“行业协作”那几个被秦涯画了圈的字上。林曦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里几个行业老友的号码——有美国“星核科技”的cEo,有日本“幻境株式会社”的技术总监,之前大家都是竞争关系,可现在,只有携手才能把行业从阴云里拉出来。
“秦涯,帮我准备一份《行业安全协作倡议》,”她转头对秦涯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决心,“我们不能等别人来救,得先站出来,把愿意守底线的公司聚在一起——重建信任,从来不是一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