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办公区刚响起键盘声,行政小姑娘突然举着手机冲进研发区,声音带着哭腔:“林总!不好了!好多大媒体都在写我们!”她的手机屏幕上,《织梦“自主AI”疑云:核心代码源自海外开源?》的标题用刺眼的红色加粗,下面配着所谓“前员工”的匿名访谈截图,字里行间都在暗指技术造假。
消息像泼出去的冷水,瞬间浇凉了办公室的热度。陆岩一把抢过手机,手指飞快滑动屏幕,看到“管理混乱”“压榨创意”的字眼时,额角的青筋猛地跳了跳,他攥着手机的指节泛白,猛地把手机拍在桌上:“肯定是楚瑶那伙人搞的鬼!上次抢项目输了,现在玩阴的!”他转身就要去找公关,却被林曦伸手拦住。
林曦正坐在工位上,指尖在平板上放大文章里的“技术分析”段落,屏幕光映在她脸上,看不清情绪。文章里把“方舟”的算法模块和某海外开源项目做了对比,用红框标出几个相似的函数名,却刻意隐去了核心的优化逻辑——笔法老到得不像普通媒体,更像懂技术的人故意挖的坑。她指尖轻轻点在“前员工”的匿名头像上,眼底闪过一丝冷光:“不是楚瑶。恒星的手段向来直接,要么抢客户要么挖人,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写‘深度调查’;新界互娱要是想合并,更不会把我们的技术名声搞臭,这是自断后路。”
秦涯这时抱着一摞技术文档走过来,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愤怒:“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断章取义!这个开源函数我们早就做了二次开发,优化了37处逻辑,研发日志里都有记录!”他把泛黄的研发路径图摊在桌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每天的代码修改记录,最早的日期能追溯到去年冬天,纸页边缘还留着咖啡渍和折痕——那是他熬了无数个夜的证明。
苏瑾拿着一份皱巴巴的公关预案走过来,指尖在“紧急澄清方案”上划了划:“现在舆情发酵很快,已经有行业号在转发了,要不要立刻发声明?我联系了几家媒体,能帮我们做澄清报道。”她推了推细框眼镜,语气里带着专业的急切,却没像平时那样立刻动手准备。
林曦抬眼看向窗外,阴云正慢慢遮住太阳,办公区的光线暗了几分。她伸手拿起秦涯桌上的技术白皮书,指尖拂过封面上“织梦核心AI算法V3.0”的烫金字样,忽然笑了笑,眼神却透着坚定:“不发。让他们接着炒。”她把白皮书放回桌上,指腹在“研发里程碑”那页顿了顿,“现在跳出来澄清,反而像欲盖弥彰;等舆论吵到最凶,所有人都盯着我们的时候,再把完整的研发日志、专利证书、第三方检测报告一起放出去——一次就把质疑锤死。”
她转头看向苏瑾,语气平静却有分量:“你帮我盯紧舆情走向,记录下哪些媒体在跟风转发,尤其是背后的投资方背景;秦涯,把核心算法的原创性证明整理成可视化报告,重点标出自研模块和开源代码的区别;陆岩,你去查那个‘前员工’的匿名信息,顺着Ip查,看看能不能摸到背后的人。”
陆岩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好!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搞鬼!”办公区的空气重新紧绷起来,但这次不是慌乱,而是憋着一股劲——每个人都知道,这不仅是舆论战,更是织梦对背后势力的一次反击。林曦看着大家忙碌的背影,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她眼底的冷光渐渐褪去,只剩下胸有成竹的沉静:这场仗,他们未必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