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织梦工作室忙着内部架构磨合、新流程刚见起色时,市场上的一阵暗流,悄无声息地涌到了门口——一家名叫“新界互娱”的公司,像颗突然炸开的惊雷,横空出世。
没人知道这家公司的真正底细,只听说背景深不可测,资金雄厚得吓人:行业峰会的巨幅广告位一夜之间全换成了它的logo,地铁灯箱上循环播放着创始人的采访片段——那是个留着利落短发、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自称“海外归来的科技新贵”,说话时总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傲慢,身后的背景板上,“重新定义互动叙事”几个字格外刺眼。
更让织梦团队心头一紧的是,新界互娱高调宣布主攻“互动叙事”赛道,发布的概念片里,无论是暗黑悬疑的世界观设定,还是“玩家选择决定剧情分支”的核心玩法,都和《镜界迷城》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但镜头扫过技术演示画面时,秦涯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对方用的实时渲染引擎,居然是还没在国内普及的海外新引擎,连“动态天气影响剧情氛围”这种织梦只敢在内部讨论的激进想法,新界都直接拍进了概念片,配文“三个月内实现技术落地”,口气大得惊人。
“这不是相似,是针对性对标。”秦涯把概念片投屏在会议室的幕布上,手指点着画面里的技术参数,黑框眼镜后的眼神凝重,“他们的技术路线比我们更冒进,像是拿着钱在赌,赌自己能先跑到终点。”苏瑾坐在旁边,手里攥着刚从猎头那拿到的新界资料,眉头皱成了疙瘩:“我托人查了,他们的注册资本填了十个亿,背后的投资方里,有两家海外的科技基金,根本查不到最终受益人——太神秘了。”
真正的不安,是从第一封“挖角邮件”开始的。
那天早上,技术部的小吴刚坐下,就收到了一封匿名猎头的邮件,点开一看,新界互娱的offer赫然在目:基本工资是现在的两倍,年终奖保底三个月薪资,还承诺“核心技术岗期权”,括号里标注的数字,让他握着鼠标的手都抖了。没过多久,创作中心的两个年轻编剧也收到了类似的邀约,对方甚至精准报出了他们在《镜界迷城》里负责的支线剧情,开出的条件是“独立负责一个新项目的剧本,预算无上限”。
挖角来得又快又狠,像精准的手术刀,专挑织梦有互动项目经验的核心人才下手。最先动摇的是几个入职不到半年的技术骨干——他们刚从大学毕业,对“前沿技术环境”的渴望远大于对团队的归属感。
周三下午,技术部的小张敲开了秦涯的办公室门,手里攥着一封折得整齐的辞呈,头埋得很低,声音带着愧疚:“秦哥,对不起……新界那边给的薪资,是我现在的三倍,还说能让我参与新引擎的开发,那是我一直想做的……”
秦涯正对着电脑改技术架构图,闻言抬起头,目光落在小张紧绷的肩膀上——这孩子是他亲自招进来的,聪明肯干,上个月刚独立负责了《镜界迷城》的一个小模块优化。他沉默了几秒,伸手接过辞呈,指尖捏着纸角,微微泛白。办公室里很静,只有空调的出风口在轻轻吹风,桌上的枸杞茶早就凉了。
“人往高处走,我理解。”秦涯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却在抬头时,轻轻拍了拍小张的胳膊,“去了那边,好好做技术,别只看钱——但要是受了委屈,或者想回来,织梦的门,还为你开着。”
小张猛地抬头,眼眶有点红,想说什么,最后只憋出一句“谢谢秦哥”,转身快步走了。秦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慢慢坐回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上“技术团队稳定性方案”的文档,久久没动——这已经是三天内走的第三个人了,都是他亲手带起来的,手里或多或少都握着《镜界迷城》的核心代码逻辑。
消息像投入水面的石子,在织梦内部炸开了涟漪。茶水间里,原本讨论“流程优化”的声音,变成了压低的议论:“听说新界给李编剧开了年薪五十万?”“真的假的?我也收到猎头消息了,问我愿不愿意去做项目主管……”有人悄悄在手机上刷新界的招聘页面,眼神里藏着犹豫;也有老员工皱着眉,对着那些心动的年轻人叹气:“钱是多,但那家公司连个成型的项目都没有,靠谱吗?”
陆岩的创作中心也受了影响。有个跟了他两年的美术,因为纠结要不要接新届的offer,连着两天画错了角色设定图。陆岩没骂他,只是把人叫到办公室,指着墙上贴满的《镜界迷城》原画,轻声说:“你刚来时,画的第一个角色,现在还在游戏里当Npc。我们一起改了八版的世界观,你忘了?钱重要,但能让你画得开心、画得有成就感的地方,才更重要。”
林曦的办公室,这几天也格外热闹。苏瑾每天都带着新的“挖角情报”来汇报:“新界又挖走了隔壁星火工作室的主策划,薪资翻倍”“他们在行业群里发公告,说要在月底举办‘互动叙事峰会’,邀请了所有头部团队,唯独没请我们”;秦涯则拿着技术团队的名单,圈出了几个“高风险”人员,语气凝重:“这些人手里有核心技术,要是被挖走,《镜界迷城》的后续开发会受影响”;陆岩也来了,眉头紧锁:“新界的概念片里,有几个剧情设定,和我们还没公开的dLc内容高度相似,他们是不是在盯着我们?”
林曦坐在办公桌后,指尖轻轻敲着桌面,面前摊着三份文件:一份是新界的挖角名单,一份是《镜界迷城》的开发进度表,还有一份是沈哲昨天发来的邮件,上面写着“新玩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用资本打乱你的节奏——守住核心团队,稳住项目进度,就是最好的反击”。
她抬头看向窗外,创意园区的马路上,新界互娱的广告车正缓缓驶过,车身上的“激进创新,引领未来”格外醒目。林曦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当初和恒星传媒对抗时,他们靠的是《镜界迷城》的demo破局;而现在,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恒星那样“靠资源压制”的旧势力,而是新界这种“用资本砸市场、用高薪挖人才”的新玩家——对方像一头来势汹汹的巨兽,不讲情面,只看结果。
但她的眼神没有慌。她拿起笔,在挖角名单上,把那些“老员工”的名字一一划掉,然后抬头看向苏瑾、陆岩和秦涯,声音坚定:“慌没用。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阻止别人走,是让愿意留下的人,觉得值得。”她顿了顿,指了指桌上的《镜界迷城》开发进度表:“新界有资本,有激进的技术,但他们没有我们三年磨一剑的项目积累,没有我们一起熬夜改剧本、一起调试代码的团队默契,更没有我们对‘互动叙事’的初心——这些,不是钱能买走的。”
那天傍晚,林曦在全员例会上,没有提新界的挖角,也没有画饼,只是站在台上,笑着说起了工作室刚成立时的事:“我们当初挤在一百平的小办公室,夏天空调坏了,就抱着冰西瓜改bug;《镜界迷城》的第一个demo,我们改了十七版,陆岩熬得流了鼻血,秦涯差点把电脑砸了,苏瑾顶着压力谈下第一个合作……我们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运气,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把织梦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她看向台下,目光扫过那些犹豫的年轻人,也扫过那些坚定的老员工:“我知道外面有更高的薪资,更好的条件。但我想告诉大家,织梦或许给不了你现在最高的工资,但能给你一个能安心创作、能放心试错、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出真正让自己骄傲的作品的地方——这个地方,需要我们一起守。”
散会后,林曦刚回到办公室,就看见秦涯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刚才技术部的几个老员工,主动来找我,说愿意签长期合同,还说要帮我稳住那些年轻的——他们说,跟着你做项目,比拿高薪踏实。”
林曦接过纸,上面签满了名字,有她熟悉的,也有刚入职不久的。窗外的夕阳刚好落下来,金色的光洒在纸上,也洒在她的脸上。她知道,这场和新界互娱的仗,才刚刚开始;但织梦,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留在身边的人,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初心,就是他们最硬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