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瑞的背叛像一道浅疤,虽然结了痂,却在团队里留下了隐隐的钝痛。技术部讨论核心算法时,小宇会下意识把平板往怀里拢一拢,说话声音放得很轻;午休时,没人再像以前那样凑成一圈吃外卖、聊新出的游戏,大多是各自坐在工位上,对着屏幕扒饭;连平时最热闹的茶水间,也少了说笑,只有咖啡机运作的嗡鸣,透着股说不出的疏离——尤其涉及核心技术,每个人都多了份谨慎,信任的重建,像被打乱的拼图,得一片一片慢慢拼,急不得。
夏晓雨最先察觉到这股不对劲。她抱着刚背完的剧本,捏着剧本角,指尖把纸边揉得发皱,小心翼翼地敲开林曦办公室的门。女孩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头发扎成低马尾,眼底带着点怯意,声音细细的:“曦姐,我……我总觉得最近大家都不太开心。是不是因为上次拍互动剧片段,我NG了好几次,演技不够好,拖了团队后腿?”她说着,头往下低了低,耳朵尖都红了——她总觉得,团队气氛低迷,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林曦抬头,看着眼前这个把什么错都往自己身上揽的女孩,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了下来。她起身走过去,伸手帮夏晓雨理了理耳边垂落的碎发,语气放得温柔:“傻丫头,不关你的事。”她拉着晓雨坐在沙发上,指尖轻轻点了点她的剧本,“团队就像一棵小树,长得快了,难免会遇到风雨,会掉几片叶子——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她顿了顿,看着晓雨清澈的眼睛,认真地说:“记住,你不用想太多,做好你自己,把每个角色都演得让观众心疼、让观众喜欢,就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贡献,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驱散这股低迷的气氛,林曦提议搞一次“轻量化团建”——不跑远,就用周末下午的时间,包了工作室附近影院的一个小厅,陪大家看了部刚上映的喜剧片。电影散场后,又让人把工作室的大会议桌清空,搬来两个鸳鸯火锅,桌上堆得满满当当:肥牛卷、虾滑、毛肚、青菜,还有几箱冰镇啤酒和可乐,连秦涯那个从不碰零食的人,都被苏瑾塞了一包鱼豆腐。
火锅的热气腾腾地往上冒,氤氲了整个房间,把每个人脸上的拘谨都熏得淡了些。陆岩脱了外套,撸起袖子,夹着一片肥牛在红汤里涮了涮,边吃边讲起拍《浮灯》时的糗事:“你们还记得拍雨戏那回吗?我演的书生要摔进泥坑,结果踩滑了,整个人扑进去,嘴里都进了泥,导演喊卡的时候,我吐出来的泥里还带了根草!”
“哈哈哈,我记得!”苏瑾笑得直拍桌子,喝了口啤酒,也跟着分享起娱乐圈的八卦:“前阵子有个明星录综艺,忘关麦了,跟助理吐槽‘这节目钱少事多’,结果直播出去了,第二天就上了热搜,现在还在躲风头呢!”
秦涯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筷子,有些笨拙地夹起一块虾滑,想给大家解释他最新的技术构想:“我最近在优化AI情绪识别,比如用户哭的时候,屏幕亮度会自动调暗,背景音乐也会……”他说着,还用筷子在桌上比划代码逻辑,结果没人听懂,反而被他认真的样子逗得笑作一团。秦涯愣了愣,看着大家笑,自己也跟着笑了,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手里的虾滑掉回锅里,也不介意,又重新夹了一块。
夏晓雨坐在林曦旁边,悄悄给她碗里夹了块煮得软烂的土豆,小声说:“曦姐,这样真好。”林曦看着她眼里的笑意,又看了看眼前的场景——陆岩和小宇在抢最后一片毛肚,苏瑾在跟秦涯科普“涮毛肚要七上八下”,火锅的咕嘟声、笑声、碰杯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一家人。
她端起可乐,跟大家碰了碰杯,看着杯壁上的水珠慢慢滑落,心里忽然感慨:挫折会有,背叛也会有,但只要这群人还在,只要大家心里那点“一起做好一件事”的火种没灭,哪怕散了,也能重新聚起来。就像这火锅,不管之前多冷清,只要点起火,添上料,总能煮得热气腾腾,暖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