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那朱红的高墙之外,世界正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嬗变着,而在这座新近被定为大帅府的深宫之内,一种更为隐秘、足以撬动未来世界格局的博弈,正在一方小小的、光线略显晦暗的会议室里悄然进行。
门被轻轻推开,秘书引着几个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日耳曼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身材高大挺拔,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金发梳得一丝不乱,鼻梁高挺,嘴唇抿成一条坚毅的直线,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冰蓝色的眼睛,锐利得像鹰隼,透着一股日耳曼民族特有的严谨与近乎傲慢的自信。
他便是阿道夫·希特勒最为信赖的秘密特使之一,冯·埃克斯坦男爵。跟在他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同样神情肃穆,步伐整齐划一,仿佛不是来谈判,而是来接受检阅的士兵。
“大帅,您好。”冯·埃克斯坦用略带口音、但异常清晰的中文问候,微微欠身,动作标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礼节周到却毫无温度。
他目光迅速扫过会议室,在那些军工模型上停留了一瞬,一丝难以察觉的热切从他眼底掠过,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静。
“特使先生,请坐。”唐启微笑着起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声音温和,带着一种奇特的、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他才是这间屋子的真正主人,而非身处一场与虎谋皮的险局。他注意到冯·埃克斯坦在看向那些模型时,右手食指曾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西裤的侧缝,那是人在面对极度渴望之物时,一种下意识的克制反应。
看来,元首对远东这片土地上突然冒出来的“航空奇迹”,确实是垂涎已久了。也难怪,自己凭借超越这个时代数十年的知识,点拨之下设计出的那几款试验机型,虽然在自家看来还粗糙得很,但在这些欧洲老牌强国的眼中,恐怕已不亚于天顶星科技了。
双方落座,简单的寒暄过后,会议便直接切入正题,没有丝毫多余的客套,这倒是很符合德国人的风格。唐启微微侧首,示意坐在他左手边的一位戴着圆框眼镜、面容精干的中年男子。此人名叫周天,是商务部的首席谈判代表,也是唐启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官话里,却藏着绵里藏针的厉害功夫。
“冯·埃克斯坦特使,”周天推了推眼镜,打开面前的文件夹,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贵国元首对我国航空技术的关注,以及对于钨、锡等战略矿产资源的兴趣,我们已通过前期渠道有所了解。我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原则上是愿意与贵国开展合作的。”
冯·埃克斯坦点了点头,身体微微前倾,做出倾听的姿态,但那双冰蓝色的眼睛依旧锐利:“周先生,请直言。德意志帝国需要的是能真正提升我们航空工业实力的核心技术,尤其是贵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那令人惊叹的突破。至于矿产,我们希望是长期的、稳定的,并且是具有优先权的供应。”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元首对此事极为重视,这关系到欧洲大陆未来的力量平衡。”他这话半是实情,半是施压,试图将这次交易提升到战略高度,从而在心理上占据优势。
他内心其实远不如表面这般平静,临行前元首在书房那番近乎咆哮的指令言犹在耳——“必须拿到!埃克斯坦!我们必须搞清楚,那些黄种人是怎么让他们的飞机飞得那么高、那么快的!这关系到日耳曼民族的命运!”想到元首那双狂热的眼睛,冯·埃克斯坦的后背就不禁泛起一丝凉意,他深知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周天脸上依旧挂着职业化的微笑,但话语却像出鞘的刀,精准而冰冷:“特使先生,您说的核心技术,请恕我直言,这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命脉,是真正的立国之本,就像贵国的克虏伯大炮配方一样,是绝无可能对外提供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想都不要想,提也不要再提。”他用了两个否定词来强调,语气斩钉截铁,甚至带上了一点西南官话里那种直来直去的劲儿,让人丝毫不怀疑其决心。
冯·埃克斯坦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周天的断然拒绝在他意料之中,但如此不留情面的表述,还是让他感到一丝被冒犯。
他强压下心头的不快,沉声道:“那么,贵国所谓的合作,基础何在?难道仅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边角料吗?”他身后的副官忍不住用德语低声咕哝了一句,大概是在抱怨东方人的狡猾。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有些凝滞。这时,唐启却轻轻笑了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端起面前的青花瓷盖碗,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茶,动作悠闲得仿佛在品评香茗,而非进行一场事关国运的谈判。“特使先生,稍安勿躁。”
他放下茶碗,声音不疾不徐,“核心技术不能给,这是原则。但是……”他刻意拉长了音调,目光扫过冯·埃克斯坦瞬间又专注起来的脸,“我们可以提供上一代,也就是我们现在主力战机所使用的‘风暴-1型’发动机的完整改进版图纸。
请注意,是改进版,其性能,据我们评估,相较于贵国目前最先进的型号,至少领先五年。而且,是完整的生产图纸,绝非你所说的边角料。”
他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冯·埃克斯坦的心脏猛地一跳!上一代的完整改进版图纸?领先五年?
这简直是……天降横财!虽然得不到最顶尖的技术,但若能获得这份图纸,足以让德国的航空工业少走五年的弯路,甚至更久!元首一定会满意的!他强行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依旧平静:“大帅先生,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那么,矿产方面呢?”
“至于钨砂和锡锭,”周天接过话头,默契地配合着唐启的节奏,“我们可以与贵国签订一份为期十年的长期供货合同,每年保证供应量不低于……这个数字。”他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推了过去。那是一个足以支撑德国大规模军工生产两年的惊人数量。
冯·埃克斯坦看着那个数字,呼吸都几乎要停滞了。钨和锡,这是制造高性能合金、穿甲弹头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德国本土储量稀少,一直以来都受制于国际市场的供应,若能获得如此稳定、大量的供应,其战略意义甚至不亚于得到发动机技术!
东方人这次的手笔之大,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狂喜之后,一丝疑虑悄然浮上心头:他们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所图必然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