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昆明,总督府书房里,唐启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他手指紧紧捏着那份刚从欧洲传来的电报。
\"总督,您要的冰镇酸梅汤。\"秘书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浓重的西南音里带着几分讨好。
唐启头也不抬,只是将电报往桌上一拍:“老王,你看看这个。”
秘书放下青花瓷碗,眯起眼睛凑近那张薄薄的纸片。他识字不多,但足够认出来自维也纳的惊人消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这...这是要出大事啊!\"秘书倒吸一口凉气,黝黑的脸上皱纹更深了。
唐启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巨幅世界地图前。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
之前还担心自己的穿越会改变一些历史轨迹,但现在历史好像朝着它相似的地方奔涌而去
\"不是要出大事,\"唐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是已经出大事了。欧洲那些列强,这次非得打个你死我活不可。”
他转身抓起桌上的铜铃猛摇几下。清脆的铃声在闷热的空气中格外刺耳。“立刻通知军政委员会全体成员,一小时后在议事厅开会。还有,把兵工厂和制药厂的负责人也都叫来。”
秘书刚要转身,又被唐启叫住:“等等,让厨房准备些凉茶和点心,今晚怕是要熬通宵。”
窗外,昆明的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唐启站在窗前,望着总督府外那些低矮的民房和远处新建的工厂烟囱。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时,西南还是一片贫瘠。如今,在他的经营下,昆明已经有了三座现代化兵工厂、两座制药厂和一座钢铁厂。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唐启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棂。作为现代军工专家,他比谁都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议事厅里,二十多名军政要员已经到齐。风扇呼呼地转着,却驱散不了室内的闷热。唐启大步走进来,所有人立刻起立敬礼。
\"都坐下吧。\"唐启摆摆手,径直走到长桌尽头的主位。他环视一周,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有留学归来的技术专家,有从底层爬上来的军官,还有几位是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诸位,欧洲即将爆发全面战争。\"唐启开门见山,“根据可靠情报,德国、奥匈帝国将对英国、法国和俄国开战。这场战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将远超我们想象。”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龙骧推了推金丝眼镜:“总督大人,您是说...我们要参战?”
\"恰恰相反。\"唐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要严守中立。”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几个大字:中立并积极贸易。
\"诸位请看,\"唐启的粉笔在黑板上划出两条线,\"同盟国需要武器和原材料,协约国需要药品,战争后期不排除武器的需要。而我们...\"粉笔重重地敲在黑板中央,“两者都能提供!”
商务部长周天摸着山羊胡子,小眼睛里闪着精光:“总督的意思是...两头赚钱?”
\"正是!\"唐启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末,“我已经下令兵工厂全力生产德式步枪和弹药。至于制药厂,青霉素的产量要翻三倍。”
工业部林墨皱起眉头:“可是总督,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复杂,培养菌种...”
\"设备问题我会让兵工厂积极配合你们。\"唐启打断他,\"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默一眼,“这是青霉素大批量制造的’改良方案’。”
林墨快速拿起方案。仔细阅读每一行,那份方案上根据青霉特性改进的技术之先进,远超当时现在的工艺水平。他一直以为是总督从什么秘密渠道搞来的,现在看来...
\"另外,\"唐启继续道,“我们要立即扩建昆明到重庆的铁路,同时疏通长江航道。所有出口货物必须贴上’西南制造’的标签。”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当唐启终于宣布散会时,窗外已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老王,你留一下。\"唐启叫住准备离开的秘书。
等其他人都走光了,唐启才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明天一早,你亲自带人去趟上海。”
\"上海?\"秘书一脸茫然。
\"对,去找那些洋行的买办。\"唐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告诉他们,西南政府有大批青霉素现货,价格...比市场价高五成。”
秘书瞪大眼睛:“五成?那些洋鬼子能答应?”
\"他们会答应的。\"唐启冷笑,“因为很快,整个欧洲都会为青霉素疯狂。”
三天后,总督府外的场景印证了唐启的预言。十几个西装革履的洋人跪在大门前,有英国人、法国人、甚至德国人。他们操着蹩脚的中文,声嘶力竭地喊着:“总督大人!这是救命的药啊!”
昆明城的老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看那些洋人,也有今天!”
“听说他们求的是唐总督发明的那种神药,能治百病呢!”
“活该!当年他们怎么对我们的?”
唐启站在二楼窗口,冷眼旁观这一幕。秘书站在他身旁,脸上写满不可思议:“总督,您真是神了!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洋大人,现在跟哈巴狗似的...”
\"这只是开始。\"唐启转身走向办公桌,“告诉商务部,青霉素价格再涨五成。还有,让《西南日报》的记者来拍几张照片。”
\"拍照?\"秘书更糊涂了。
唐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让全中国的人都看看,洋人是怎么跪着求我们中国人的。”
接下来的日子,西南地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兵工厂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黑烟,制药厂的工人三班倒,新建的铁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延伸。
唐启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厂里。这天,他正在视察新建的第三兵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熟练地操作着设备。
\"总督大人,\"厂长是个精瘦的相省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按照您的图纸,新式步枪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五百支了。”
唐启拿起一支刚下线的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不错,但还不够。\"他放下枪,转向厂长,“从明天开始,实行三班倒。工资加三成,伙食标准提高一级。”
\"可是总督,\"厂长面露难色,“原料和资金...”
\"原料我已经联系了吩咐了滇省的几家矿场,他们会优先供应。\"唐启打断他,\"至于资金...\"他指了指停在厂区外的几辆马车,“商务部不仅能全款支付给你们,还有丰厚的奖金。”
离开兵工厂,唐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制药厂。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发酵味道。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穿梭其间,记录着各种数据。
\"总督!\"林默小跑着迎上来,眼镜片上沾着些许药粉,“好消息!按照您的方法,青霉素的纯度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唐启点点头:“产量呢?”
\"日产两百公斤,是上个月的三倍。\"林默兴奋地说,“不过...”
“不过什么?”
“法国公使的代表昨天找过我,愿意出双倍价格买断我们的技术。”
唐启冷笑一声:\"告诉他们,技术不卖。不过...\"他压低声音,“如果他们愿意用法属越南的主权来交换,我可以考虑授权生产。”
林墨倒吸一口凉气:“法属越南?那可是法国人在远东的命根子啊!”
\"现在战争爆发,药品比领土更金贵。\"唐启胸有成竹地说,“去谈吧,记住底线,技术可以授权,但越南必须在我们手里。”
夜幕降临,唐启终于回到总督府。书房里,秘书已经等候多时。
\"总督,这是今天的贸易报表。\"周天递上一叠文件,“光是青霉素,今天就卖出去五吨,收入折合西南银元三亿。”
唐启粗略翻了翻报表:“德国人的军火订单呢?”
\"已经签了,十万支步枪,两千万发子弹。\"周天擦了擦额头的汗,“不过英国领事提出了抗议,说我们这是在助纣为虐。”
\"告诉英国人,\"唐启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他们想要药品,就少管闲事。”
周天欲言又止:“总督,咱们这样两头卖,会不会...”
\"得罪人?\"唐启终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老周,你记住,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列强们打他们的仗,我们发展我们的工业。等他们打完了回过神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灯火通明的昆明城,“就会发现,龙国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了。”
周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他眼里,这位年轻的总督总是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做出常人不敢做的决定。
\"对了,\"唐启突然想起什么,“我让你找的那些留学生,有消息了吗?”
\"有!\"周天连忙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名单,“这是今年从欧美回来的留学生名单,都是学工程和军工的。按您的吩咐,已经派人去接触了。”
唐启仔细查看着名单,突然在一个名字上停了下来:“这个王助?...多大年纪?”
\"二十一岁,总督。\"周天一脸茫然,“您问这个做什么?”
唐启愣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没什么,全力联系这位。就是绑也给我绑昆明来。\"
\"再通知人事处,\"唐启放下名单,“给这些归国留学生最优厚的待遇,房子、薪水都按最高标准。告诉他们,西南政府需要他们的才华。”
夜深了,唐启独自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工厂的火光。作为穿越者,他比谁都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最后的发展窗口期。
\"四年...\"唐启轻声自语,“我们只有四年的时间,决不能在列强舔舐伤口的时候进行军阀混战。”
身后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唐启收敛思绪:“进来。”
是周天,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总督,德国人同意了!他们愿意用克虏伯的炼钢技术交换青霉素生产授权!”
唐启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告诉他们,合作愉快。”
当周天离开后,唐启回到书桌前,摊开一张中国地图。他的手指从昆明出发,划过四川、湖北,一直到上海。
\"铁路、钢铁、军火、药品...\"唐启轻声念叨着,仿佛在念诵某种咒语,“还有时间,我们还有时间。”
窗外,轰隆隆的雷声传来,倾盆大雨而下,远处,滇池的水位正一点点上升。
半夜,后世强大的盛世在唐启的梦中显现。他嘴里呢喃着:“吸空英法,扫灭倭国。”
然而伴随雨声的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唐启隐约间听见“山洪...泥石流...交通...”
求催更、求评论、求点赞、求为爱发电。感谢读着老爷们。写的不好轻点喷,我每天看你们的评论都陷入深深的焦虑。这章一个关键人物介绍给大家。
波音公司奠基人?
1916年,王助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身份加入波音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他改进波音首架飞机model c,解决机翼涡流问题,使公司获得美国海军首笔订单,奠定波音发展基础?。
因美国军方禁止其参与试飞,1917年辞职回国,波音公司至今仍陈列其铜像?。
1919年与巴玉藻合作设计中国首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1922年发明世界首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航母前身)。
担任飞机工程处副处长期间,设计15种机型,并创办飞潜学校培养人才,钱学森曾受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