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煤油灯在夜风中摇曳,将唐启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作战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湘西一带的地形轮廓,那里的每一道山岭都浸透了鲜血。窗外传来伤兵的呻吟声,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着他的神经。
\"唐总督,人都到齐了。\"副官轻声提醒。
唐启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满屋子的军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军装上的血迹和尘土还未干透。第六军军长顾品珍独自坐在角落,目光低垂,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
\"诸位,首先通报战果。\"唐启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湘西会战,我军全歼北洋军三十五万大军。”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军官们只是互相交换着沉重的眼神。唐启知道,这个数字背后是七万西南子弟永远长眠在湘西的土地上。
“第六军全歼段祺瑞部七万,俘虏八万;第八军歼灭冯国璋部四万,俘虏两万;第一军歼敌一万六,俘虏一万;第七军歼敌四万,俘虏一万;第五军歼敌三万,俘虏三万四千。”
唐启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当他看向顾品珍时,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军长像被烫到一般缩了缩肩膀。
\"但是,\"唐启的声音陡然提高,“第六军不顾战局计划擅自行动,导致我军战士大量伤亡!”
第一军军长李选廷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我第一军六千多弟兄,都是因为你的冒进活活累死的!\"他双眼通红,几步冲到顾品珍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你还我的战士!”话还没说完,李选廷就哭了起来。
李选廷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别号佐青,云南马关县人。 1909年8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甲班(后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学习,1910年8月毕业。
顾品珍的脸色惨白,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会议室瞬间乱成一团,有人上前拉架,有人冷眼旁观,更多人则低声议论着。
\"够了!\"蔡锷司令一掌拍在桌上,茶杯震得跳了起来,“指挥室里打架,你们眼里还有我这个司令吗?”
李选廷的手慢慢松开,但眼中的怒火未减分毫。唐启注意到蔡锷的脸色异常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司令最近咳得越来越厉害了。
\"继续战况汇报。\"蔡锷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按着胸口。
唐启清了清嗓子:“第六军原有兵力五万八千人,现仅剩不到九千;第一军战斗减员三千,非战斗减员六千多人;第七军伤亡过半;第五军战斗减员两千,非战斗减员两千。”
每报出一个数字,会议室里的空气就凝重一分。这些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家有室的年轻人。
\"鉴于第六军的严重失误,\"唐启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建议撤销顾品珍第六军军长职务,由叶宜伟暂代,顾品珍送交西南军事法庭审判。”
顾品珍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后的释然:“我接受处分。”
\"你接受?\"李选廷冷笑,“七万条人命,你拿什么接受?”
\"李军长!\"蔡锷厉声喝止,“这是军事会议,不是菜市场!”
唐启适时地转移话题:“现在讨论俘虏处置问题。我建议召开公审大会,有罪者送去挖矿修路进行劳改,无罪者愿意参军的收编,不愿的发路费放回。”
\"放回?\"第八军朱代珍立刻反对,“那不是放虎归山?北洋军最擅长的就是抓壮丁,要是放回了重新集结,我们又要伤亡很多兄弟!”
\"可我们哪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六万俘虏?\"第五军的参谋反问,“现在湘西刚打完仗,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
争论越来越激烈,唐启注意到蔡锷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在桌下微微发抖。他悄悄倒了杯热水,不动声色地推到司令面前。
\"不如折中,\"唐启提高声音压下争论,“全部判处三年刑期,再逐一审查和定罪,欺负过老百姓的,根据罪行大小,七年到十五年吧,罪大恶极的直接枪毙,表现良好可提前放回。既能西南修路解决劳力问题,又不会过度消耗资源。”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军官们交换着眼神,最终陆续点头。连最激烈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那就这么定了。\"蔡锷的声音有些嘶哑,“唐总督,你让民政部负责拟定具体方案。其他人,回去安抚部队,统计伤亡名单。散会。”
军官们陆续离开,只有顾品珍还坐在原地,像一尊雕塑。唐启走到他身边,发现这个曾经骄傲的军长眼中噙着泪水。
\"唐总督,\"顾品珍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对不起我们西南的战士们”
唐启没有回答。他知道任何安慰都是苍白的,战争从不会因为好意而减少残酷。
等会议室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蔡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赫然出现一抹刺目的红色。唐启心头一紧:“蔡司令,您的肺,”
\"没事,\"蔡锷摆摆手,迅速收起手帕,“北洋那边有消息吗?”
\"刚收到电报,\"唐启压低声音,“袁世凯暴跳如雷,但已无力再战,派宋教仁来调停。”
蔡锷冷笑一声:“调停?怕是来探虚实的。告诉情报处,盯紧宋教仁的一举一动。”
夜色已深,窗外的军营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兵的脚步声偶尔打破寂静。唐启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影。湘西会战赢了,但他心里没有一丝喜悦。七万条生命换来的胜利,太过沉重。
\"在想什么?\"蔡锷走到他身边。
\"我在想,顾品珍虽然犯了错,但他当时战机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唐启轻声说,“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决定可能拯救千人,也可能葬送万人。”
蔡锷沉默良久:“政治更是如此。袁世凯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较量。”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情报处长匆匆进来,附在蔡锷耳边低语几句。唐启看到司令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怎么了?\"等情报处长离开后,唐启问道。
蔡锷的眼神变得锐利:“袁世凯派了刺客,目标是各军高层。从明天起,加强警卫,你自己也要小心。”
唐启心头一凛。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政治的暗流已经开始涌动。他忽然意识到,比起战场上的明刀明枪,接下来的斗争可能更加凶险。
\"蔡司令,您更应该注意安全。\"唐启看着蔡锷苍白的脸色,忍不住说。
蔡锷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唐启读不懂的复杂:“我的时间不多了,得抓紧做些事情。”
夜风穿过窗缝,吹灭了最后一盏油灯。黑暗中,两个身影久久伫立,各自怀揣着无法言说的心事。远处传来伤兵的呻吟,像一首无休止的悲歌,回荡在湘西的夜空下。
蔡将军1916年因病去世,1913年被袁世凯骗到北京,那个时候他的病开始显现症状,但没有我写的那么重,不是我不想给他写活了,癌症这玩意现在都没有好办法,蔡将军在6月就已经没因为喉咙肿痛,没办法说话了。蔡将军是喉癌去世的,救不了,只能尊重他的命运,这位在民国留下传奇历史的蔡总,他去世时遗嘱如下:
国会、大总统均鉴:
锷病恐不起,谨口授随员等以遗电陈四事:
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以建设好国家。
二、现在各派意见多乖,竞争权力,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勿谋私利。
三、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劝。
四、锷以短命,未能尽力民国,应为薄葬。
临电哀鸣,伏乞慈鉴。
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叩。
临终遗嘱中没有一句提及他个人私事。四件事情全是为了革命和士兵,凌晨,蔡锷病情严重恶化,延至凌晨2时溘然长逝,年仅34岁。所有人都说他是军阀,但他有兵从不行军阀之事,对权利淡薄。袁世凯让他去北京,他直接放下十万部队赴约,让位唐继尧。
感谢爱吃清炒丝瓜的杜兆基、用户、用户、用户、逆血龙鳞、千叶风、喜欢拇指琴的沐禾苏的催更,感谢各位阅读的大佬,努力码子中。湘西的战斗落幕了,快写了十章了,读者老爷们是不是疲惫了,接下来进入列强一战战备阶段,进攻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和谈,1912年南方13省归孙,所以革新派卡在地图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