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清晨,薄雾笼罩着这座西南重镇。唐启站在总督府二楼的窗前,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窗框,目光穿过朦胧的雾气,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
张百麟,蒲殿英、向传义三人也未离开,三人因为信仰问题跟工农党人唇枪舌战了一整夜无奈,唐启只能搬出那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神句。
\"总督,革新派的代表们已经到了会议室。\"副官在门外轻声报告。
唐启收回目光,整了整深蓝色的军装领口:“我马上过去。”
会议室里,十几位身着西式服装的年轻人已经落座。他们大多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此刻正交头接耳,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张百麟、蒲殿英、向传义三人坐在前方。唐启推门而入时,议论声戛然而止。
\"诸位久等了。\"唐启在主位坐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大家因为革命信仰的不同而争论不休,今天我们去负责城西的土地改革一事。大家对土改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问。”
坐在右侧第三位的戴眼镜青年率先开口:“总督大人,我们不明白为何要采取赎买政策。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几百年,他们的土地本就应该无偿收回!”
\"对!革命就是直接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这才是彻底革命的做法!\"另一位短发女青年激动地补充。
唐启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的回应。
\"诸位,\"唐启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革命是革命,不是割命。直接没收土地固然可以收回大量土地,但那些地主也是靠几代人的努力才有这些田地,如果我们强势的收回土地,第一会引发大规模武装反抗,到时候血流成河,受苦的还是老百姓。第二,地主没了土地,西南多了一个穷光蛋,政府还要养他,不划算,第三地主拿了钱,他可以在我们提供技术的情况下投资办厂,既解决了建厂所需资金,又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还能加速经济发展。”
\"那总督的意思是继续纵容地主阶级?\"眼镜青年咄咄逼人地追问。
唐启突然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如炬:“既然诸位质疑我的政策,不如我们做个实验。就在成都周边选几个乡,试行赎买土地、建立合作社的方案。如果效果不好,我唐启立刻辞职!”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革新派代表们面面相觑,没想到总督会如此决绝。
滇省的人全是唐启长期的熏陶和定向培养的学生,改革工作也比其他三省提前一个月,所以滇省革新派基本都转投了工农党,剩余的去投奔南京政府,但黔省,川省,东川就不太一样了,革新派势力根深蒂固,强制镇压固然可取,但山高水深的西南地貌,后世这四省剿匪持续了近十余年的时间,特别山城剿匪,所以要赶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取好处,就需要和平解决这些问题。
三天后,成都城外的赵家村热闹非凡。村民们聚集在打谷场上,好奇地打量着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唐启一身便装,站在台上,身边是几位政府官员和革新派代表。
\"乡亲们,\"唐启的声音洪亮而亲切,“从今天开始,政府将以公平价格赎买地主的土地,然后分给大家耕种!”
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老农赵大根颤抖着举起粗糙的双手:“总督大人,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有自己的地了?”
\"千真万确!\"唐启微笑着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成立农业合作社,大家一起劳动,共享收益。”
革新派代表们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了怀疑。眼镜青年,名叫陈志明的学生低声对同伴说:“看吧,地主们怎么可能乖乖交出土地?这不过是唐启的缓兵之计。”
就在此时,一队士兵押着几个衣着光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为首的正是本地最大的地主刘世荣,他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
\"刘先生,\"唐启走下台,来到刘世荣面前,“根据评估,您的五百亩土地作价一千五百大洋,这是银票。”
刘世荣冷笑一声:“唐总督好大的官威啊!我刘家世代积累的产业,就这么被强买了?”
\"这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土地必须收归国有\"唐启平静地说,“而且价格公道,您可以在城里投资其他产业。”
刘世荣接过银票,突然将其撕得粉碎:\"我刘世荣不缺这点钱!但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今天你唐启怎么对我,明天就会怎么对其他人!\"说完,他转身就走,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愤懑的地主。
这一幕让在场的农民们既兴奋又忐忑。赵大根小声对身边的儿子说:“看来真要变天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成都周边的土地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政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登记土地,发放地契。合作社的架子也搭了起来,农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喜悦。
然而,暗流正在涌动。
一个雨夜,刘世荣的宅院里灯火通明。二十多名地主聚集在密室中,气氛凝重。
\"诸位,\"刘世荣站在桌前,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唐启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啊!今天他买我们的地,明天就会要我们的命!”
\"可是刘爷,军队都在唐启手里,我们怎么反抗?\"一位瘦小的地主忧心忡忡地问。
刘世荣冷笑一声,拍了拍手。几个壮汉抬进来几个木箱,打开后,里面赫然是崭新的步枪和弹药。
\"我早就有所准备,\"刘世荣得意地说,“这些年走私的军火,足够武装三百人。再加上各位家里的护院、长工,凑个五百人的队伍不成问题。”
地主们面面相觑,有人兴奋,有人恐惧。
\"三天后的午夜,\"刘世荣压低声音,“我们同时攻打成都周边的五个政府办事处,杀掉那些分地的官员,给唐启一个血的教训!”
雨越下越大,雷声掩盖了这场密谋的罪恶。
第三天傍晚,唐启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李成匆匆推门而入:“总督!刚接到密报,地主武装准备今晚暴动!”
唐启猛地站起身,眼中寒光一闪:“消息可靠?”
“千真万确!我们在刘家的内线冒死送出的情报。”
唐启立即走到墙上的军事地图前,手指快速划过几个点:“立刻调集第一、第三营,埋伏在这几个位置。记住,要抓活的,特别是刘世荣。”
\"是!\"李成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唐启望向窗外的夕阳,喃喃自语:“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午夜时分,五支地主武装同时从不同方向向政府办事处进发。刘世荣亲自率领一百多人,悄悄接近赵家村的合作社办公室。
\"记住,一个不留!\"刘世荣对手下命令道。
就在他们准备破门而入时,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士兵们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枪口对准了地主武装。
\"放下武器!\"扩音器里传来威严的命令。
刘世荣脸色惨白,但很快又狰狞起来:\"跟他们拼了!\"说着举枪就要射击。
\"砰!\"一声枪响,刘世荣的手腕被精准击中,手枪掉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地主武装在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全部制服。
天亮时分,唐启亲自来到赵家村视察。街道上还残留着昨夜战斗的痕迹,村民们躲在门后,既害怕又好奇地张望。
\"总督大人!\"赵大根壮着胆子走上前,“那些地主老爷…他们还会回来吗?”
唐启拍了拍老农的肩膀:“放心吧,赵大叔。从今往后,土地是你们的了,谁也夺不走。”
他转向围观的村民,提高声音:“乡亲们,昨夜的事件证明,封建主义虽然被打跑了,但地主阶级不甘心失去特权。任何想要重新在你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请大家相信政府和军队,我们会保护大家的利益!”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几个青年甚至敲起了锣鼓,喜庆的气氛逐渐冲淡了恐惧。
就在这时,陈志明等革新派代表走了过来。陈志明的表情复杂:“唐总督,这半个月来,土改让很多百姓获得了土地,但有什么用呢?”
唐启摇摇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新派以为推翻了朝廷,换个大王,这天下就太平了?你看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因为得到土地而喜悦。而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启亲自带队下乡,走访每一个改革试点村庄。在赵家村的打谷场上,他站在简陋的木箱上,向数百名农民宣讲政策。
\"乡亲们,土地分给你们了,但怎么才能种好地、过上好日子?\"唐启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政府会给大家提供新式农具,还有高产的土豆、玉米种子!”
工作人员抬上来几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是闪亮的铁制农具和饱满的种子。农民们瞪大了眼睛,他们祖祖辈辈用的都是粗糙的木制工具,从未见过如此精良的农具。
\"这些…真的给我们用?\"赵大根的儿子赵铁柱小心翼翼地问。
\"当然!\"唐启拿起一把锄头递给他,“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家轮流使用。等收成好了,还可以买更多!”
赵铁柱接过锄头,激动得双手发抖:“爹,这可比咱家那把破锄头强多了!”
赵大根抹了抹眼角:“娃啊,咱们遇上好时候了…”
就在这温馨的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总督大人,我有话说!”
人群分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叫王老五,是村里有名的懒汉。
\"王老五,你有什么问题?\"唐启和蔼地问。
\"凭什么赵大根家分到的是河边的好地,我家分的却是山坡上的薄田?\"王老五愤愤不平地说,“这公平吗?”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赵大根急忙解释:“总督,那地是按人口分的,我家七口人,自然比王老五家三口人多…”
唐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是个好问题。土地分配确实要公平,不能因为某些人家人口多就占便宜,也不能因为某些人勤劳就多分。”
他转向随行的官员:“立刻重新核查所有土地分配情况,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绝对公平!”
王老五愣住了,他没想到总督会如此重视他的意见。他结结巴巴地说:“那个…其实我家山坡地也能种,我就是…”
唐启拍拍他的肩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提出了合理诉求,这很好。新政权的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表达意见。”
这番话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陈志明等革新派代表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夕阳西下,唐启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试用新农具的场景。李成走过来,递上一份电报:“总督,昆明来电,询问改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