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爷子坐在飞驰的火车软卧车厢里,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兴致勃勃地转头对林知夏说:
“夏夏,等到了京市,爷爷带你去吃全聚德的烤鸭,那鸭子烤得,外酥里嫩,用薄饼那么一卷,嘿,绝了!还有东来顺的涮羊肉,这天气吃正好。再去北海公园划划船,看看白塔,故宫里头转转,看看以前皇帝老儿住的地方……”
老爷子如数家珍,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已经带着孙媳妇逛遍了四九城。
林知夏乖巧地听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和微笑。
末世物资匮乏,能吃饱已是奢望,更别提这些精致的美食和闲适的游览。
她对京市的认知更多来自于原主模糊的记忆和书本,此刻听老爷子描绘,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真实的向往。
“谢谢爷爷,我都听您安排。” 她声音柔和,带着对长辈的尊敬。
秦铮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沉静的侧脸,知道她虽来自乡下,但心性见识绝不浅薄,见她能与爷爷自然交谈,心中慰帖。
苏念卿和秦卫东也含笑看着这一幕,对这位儿媳妇的懂事和沉稳愈发满意。
经过一天多哐当作响的颠簸,火车终于在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缓缓驶入了庞大而喧嚣的京市火车站。
站台上人头攒动,气息混杂。林知夏跟着秦家人走下火车,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林家屯、与海市都不同的氛围。
这里的人流更密集,节奏似乎也更快一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属于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气息。
站台上,早已有人翘首以盼。
来接站的是秦铮的二叔秦卫疆一家,秦卫疆在某部委工作,气质儒雅,带着金丝边眼镜,他的妻子李淑华则在文化部门工作,衣着得体,笑容温和。
他们身边站着两个半大的孩子,是秦铮的堂弟妹。
此外,还有秦家老宅那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管家,以及一位身姿笔挺、目光警惕的警卫员。
“爸,大哥,大嫂,一路辛苦了!”
秦卫疆迎上前,先跟老爷子和兄嫂打了招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秦铮和他身边那个穿着枣红色列宁装、容貌清丽、气质沉静的姑娘身上。
“这就是知夏吧?欢迎欢迎!我是二叔秦卫疆,这是你二婶李淑华。”
林知夏落落大方地微微躬身:“二叔好,二婶好。”
李淑华笑着拉住林知夏的手,仔细端详,眼中掠过一丝惊艳和了然:
“好俊俏的姑娘,难怪我们小铮铁树开花了。一路上累了吧?快,车就在外面,回家好好歇歇。”
寒暄间,一行人簇拥着出了车站,坐上早已等候的吉普车,驶向了那个守卫森严、绿树成荫的军区大院。
京市军区大院,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
秦家一大家子,包括早已离休的老爷子、现任师长的秦卫东以及他们那个年纪轻轻就当上团长的优秀儿子秦铮。
齐齐离京前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小村庄参加婚礼,这消息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院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