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笔往台面上一搁,金属笔身撞出清脆的响。他盯着白板上那条刚画下的线,像是给自己打气,又像是说服别人。
“先动起来。”
苏珊抬头看了他一眼,“动?你连梯子都爬不利索。”
“我不用爬。”陈浩指了指c区夹层的投影图,“打通墙就行,又不是登天。”
娜娜站在终端前,光学镜头微微偏转,已经调出了建筑材料回收清单。她的声音平稳得像台不停机的打印机:“可拆解材料共十七项,预计可用率百分之六十三。施工震动控制需精确到0.8级以下,否则可能影响矿石共振频率。”
“那就慢点敲。”陈浩咧嘴,“反正咱们不赶着去投胎。”
卡尔坐在辅助椅上,手撑着扶手换了姿势。伤口还在扯着疼,但他没说。他盯着温控模块的电路图,手指在膝盖上轻轻划着线路走向。
“我跟苏珊先拿地窖那套试。”他说,“反正坏了也不影响住人。”
“行。”陈浩点头,“你们负责低压端,我和娜娜盯储能。谁也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苏珊起身走到另一台终端前,调出温控系统的原始参数。屏幕亮起的瞬间,她皱了眉:“这玩意儿出厂是按稳定直流设计的,咱们现在给的是脉冲电,它能撑过三次启动就算命大。”
“那就让它少启动。”卡尔凑过去看数据流,“加个延迟继电器,别一掉压就重启。”
“治标。”苏珊摇头,“它要是频繁触发保护,内部芯片会烧。”
“那你说怎么办?”
“改固件。”她敲了敲键盘,“写个动态补偿算法,让它自己适应电压波动。”
“你能干这活?”
“不能也得能。”她瞥了他一眼,“你现在能走路吗?不能的事多了。”
卡尔没吭声,低头开始整理接线图。两人之间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提示音。
陈浩绕到主控台后,拿起对讲器:“施工组五分钟后进场,准备破墙工具。b3层西侧通道清空,所有设备断电避震。”
娜娜忽然开口:“建议使用手动液压凿,避免高频振动。同时开启矿石样本隔离罩,防止能量场干扰。”
“听你的。”陈浩放下对讲器,转头看她,“资料库那边有新东西没?”
“正在检索。”娜娜的镜头闪烁了一下,“传统储能模型均基于连续电流,与当前输出模式不匹配。已有方案无法直接应用。”
“那就找不传统的。”
“已切换至深层索引。”她说,“关联关键词:非周期性输入、间歇充电、梯度吸收。”
屏幕上开始滚动文献条目,速度越来越快。几分钟后,画面突然停住。
一份编号为【E-7421】的旧时代航天能源报告被高亮标记。
“发现潜在适配理论。”娜娜说,“‘多级电容错峰充能系统’,用于深空探测器在太阳耀斑间隙收集散射能量。原理为利用不同容量电容组分阶段吸收脉冲能量,避免瞬时过载。”
“听着像排队上厕所。”陈浩挠头,“一个接一个进。”
“逻辑相似。”娜娜没有笑,但语气似乎轻了一丝,“该架构可提升间歇式充电效率最高达四倍,且具备实验验证记录。”
“那就抄作业。”陈浩抓起记事本开始画草图,“三个电容组,小中大,轮流接电。大的存得多,小的反应快,中间那个过渡。”
“需要定制接口。”娜娜提醒,“现有插座不支持分级接入。”
“那就焊新的。”陈浩咧嘴,“反正咱们焊枪还没坏。”
他转身看向苏珊和卡尔那边。两人正围着一块拆下来的控制板比划,苏珊拿着烙铁,卡尔举着手电照焊点。
“进度怎么样?”
“第一版算法写完了。”苏珊头也不抬,“等下烧进去试试。”
“别烧了你自己。”陈浩走过去看了一眼,“上次你焊飞了一个电阻,风扇转成了吸尘器。”
“那次是意外。”她瞪他一眼,“这次我戴护目镜。”
“那你戴着吧。”卡尔插嘴,“我要是看不见你脸,还能假装你在认真工作。”
苏珊反手就把笔帽扔了过去。
测试开始是在四十分钟后。
地窖温控模块重新接通电源,指示灯闪了两下,亮起绿光。
“第一次启动。”苏珊盯着屏幕,“电压0.58毫伏,波动范围±0.03。”
“在容忍区间内。”卡尔看着接收曲线,“保持住。”
三秒后,指示灯熄灭。
“重启了。”娜娜报出结果,“原因:电压跌落超过阈值,保护机制触发。”
“再来。”苏珊咬牙,“第二次加载,补偿系数上调百分之十五。”
第二次启动坚持了十秒。
第三次二十秒。
第四次,一分十四秒,然后断了。
“还是不行。”卡尔靠回椅背,“算法跟不上变化速度。”
“不是算法问题。”苏珊盯着波形图,“是我们低估了脉冲间隔的随机性。它不像钟表,一下一下准点来。有时候连着两下,有时候隔好久。”
“就像抽风。”陈浩站在后面看,“电一阵一阵的,机器受不了。”
“那就让它习惯抽风。”卡尔突然坐直,“我们不在前端稳压,改成后端缓冲。加个微型蓄电池,哪怕只存半秒的电,也能撑过低谷。”
“想法不错。”苏珊眼睛亮了,“用超级电容做临时储能,平滑输出端电压。”
“我这里有报废的备用电源。”陈浩拍腿,“拆两个下来试试。”
五分钟内,他们从仓库拖来了三个旧电源模块。拆壳,取芯,接线,重新封装。
第五次测试开始。
指示灯亮起,持续闪烁,但没灭。
三十秒……一分钟……两分钟……
温度曲线开始平稳上升。
“运行正常。”娜娜确认,“连续供电突破一百二十秒,系统未触发重启。”
苏珊松了口气,往后一仰,差点从椅子上翻过去。
卡尔笑了下,抬手跟她击掌,结果没打准,拍到了扶手上。
“歪了。”他说。
“你手抖。”她回。
陈浩看着屏幕上的稳定曲线,嘴里哼起了跑调的歌。他掏出笔,在本子上划掉“设备适配”这一项,写下“成功一次”。
“看来咱们还不算废物。”
娜娜那边的数据流仍在滚动。那份航天报告已经被拆解成结构图,旁边列着材料需求清单。
“梯度吸收模型推演完成。”她说,“初步模拟显示,若采用三级电容组,理论储能效率可提升至原有四点二倍。”
“能做出来吗?”
“需要七种特殊元件。”她调出库存列表,“其中四种缺失,两种可替代,两种需手工制作。”
“又是麻烦事。”陈浩揉了揉脖子,“不过比啥都没有强。”
他站起身,绕到实验室角落。那里已经被收拾出一块空地,架起了折叠床,放着几包干粮和一瓶咖啡。
“我值夜班。”他说,“你们轮着睡。这地方不能停人。”
“你真打算熬着?”苏珊问。
“我不累。”他说,“再说,躺这儿还能做梦发财。”
“梦里你是首富?”
“梦里我找到了不用充电的手机。”他一摊手,“比首富厉害多了。”
没人笑。
但他们肩膀都松了些。
时间一点点过去。苏珊和卡尔继续调试第二套设备,娜娜不断优化模型参数,陈浩坐在床边记录数据,时不时打个哈欠。
凌晨三点十七分,第三轮测试开始。
这一次,温控系统运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温度维持在四度上下,误差不到零点一度。
“成了。”苏珊看着日志文件,“参数锁定,标记为可复用方案。”
卡尔靠在椅子里,闭着眼睛听完结果,点了点头。
“总算干了件人事。”
陈浩拿起对讲器,声音有点哑:“施工组,准备进场。c区夹层,今天必须打通。”
他放下对讲器,走到主控台前,盯着储能模块的示意图。
红色警报还在闪。
他伸手点了点屏幕。
“下一个。”
咖啡瓶倒在一旁,液体洒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