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的手指还停在开关旁边。灯没关。他也没动。
屏幕上的脉冲还在跳,频率比刚才快了不少。那不是机器自己乱响,是跟着节奏来的。一下接一下,像有人在外面敲墙。
“它在等。”他说。
娜娜站在实验台另一侧,镜头微微转动,对准主控屏:“远程信号强度持续上升,本地样本响应同步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一。”
苏珊从医疗室回来,手里端着一杯水,走到终端前看了一眼数据。“你们没关设备?”
“刚发现点事。”陈浩没回头,“我们一照它,外面那个也变了。不是巧合。”
“你是说……它能感应到我们的操作?”她把杯子放下,声音轻了些。
“不止。”陈浩指着波形图,“我们用两秒频闪光,它回的是两秒节奏。我们改震动频率,它那边也调。它不是被动反应,是在配合。”
屋里安静下来。只有仪器运行的声音,还有卡尔在病床上翻身的动静。
“所以它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苏珊低声说。
“可能早就知道了。”陈浩咧嘴一笑,“咱们这点小动作,搞不好人家看半天了。”
娜娜接入数据库:“检索关键词:远程共振、非接触式能量传递、生物矿物交互模型。”
进度条开始走。慢得像老式打印机。
“别指望它给答案。”陈浩转身拉开工具柜,“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查资料,是搭个更狠的装置出来。”
“你又要拼东西?”苏珊皱眉。
“不是拼,是升级。”他掏出一个旧散热风扇、两块备用电路板,还有一根扭曲的金属支架,“昨天那套太简单,光靠闪灯和晃桌子,顶多让它打个哈欠。这次我们要把它叫醒。”
“你打算怎么做?”娜娜问。
“加料。”他把零件堆在桌上,“第一,换光源。紫外灯功率不够,我拆了照明系统的高强灯,波段更集中。第二,震动平台提速,模拟更多人同时走动。第三,温控箱加湿功能打开,复现昨晚空气变干的过程。”
苏珊看着那一堆破烂:“这看起来不像实验室设备,像废品站捡的。”
“能用就行。”陈浩已经开始接线,“咱们又不是什么大研究所,能凑合就上。”
娜娜走过来:“我可以协助组装。我的机械臂精度更高。”
“那你负责焊电路。”陈浩递给她一把电烙铁,“我写字都歪,你可别把线路接反了。”
“不会。”她说,“但我建议增加隔离层,防止电流反冲影响监测系统。”
“听你的。”他低头拧螺丝,“反正炸了也是炸你的模块。”
半小时后,新装置搭好了。样子丑,四四方方像个烤箱,外面缠着胶带和电线,中间塞着矿石样本。三组刺激源全部接入,由主控台统一调度。
“命名这个设备。”娜娜说。
“叫它‘太阳灶’吧。”陈浩拍了下外壳,“毕竟咱是拿石头做饭的人。”
苏珊忍不住笑出声:“你这名字真寒酸。”
“实用最重要。”他坐到操作位,“准备启动复合模拟。先按A-01序列来一遍,看看它认不认。”
“已载入参数。”娜娜确认,“光照周期两点七秒,震动频率每分钟一百二十次,温控设定为二十八度降至二十二度,湿度同步下降。”
“开始。”陈浩按下启动键。
灯亮了。振动传来。温控箱发出低鸣。
十秒后,荧光再现。蓝色微光浮现在矿石表面,比之前更亮一些。
“温度上升零点九度。”苏珊盯着读数,“不是环境传导,是内部产热。”
“电流峰值0.21毫伏。”娜娜报告,“仍在上升趋势中。”
屏幕上脉冲再次出现,节奏稳定。紧接着,远端信号增强提示跳出。
“同步率百分之九十四。”娜娜说,“且本地输出能量呈指数增长曲线。”
“它来了劲。”陈浩眼睛发亮,“再来一次,这次我把光照缩短到一点五秒,试试能不能逼它更快。”
“风险提示。”娜娜抬头,“当前系统负载已达百分之七十六,若继续提升强度,可能导致样本结构不稳定。”
“没事。”陈浩已经调整好参数,“大不了它炸了,咱们再捡一块。”
“你倒是轻松。”苏珊扶额,“这可是最后一块完整样本。”
“所以才要试。”他说,“一直省着用,永远不知道它能干啥。现在它明显能干活,那就让它多干点。”
第二次启动。
灯光闪烁加快。震动更强。空气变得干燥。
十五秒后,荧光没有消失,而是持续亮着。电流表指针猛地一抖,跳到了0.38毫伏。
“输出翻倍。”苏珊盯着屏幕,“而且是稳定的。”
“不只是电。”娜娜突然说,“检测到微弱磁场生成,范围局限在样本周围十厘米内,方向垂直于光照面。”
“有磁?”陈浩凑过去,“这不是发电那么简单了。”
“初步判断。”娜娜分析,“该矿石在复合刺激下,不仅产生光电效应,还触发了局部空间场畸变。虽然极弱,但符合新型能源核心的基本特征。”
屋里没人说话。
过了几秒,陈浩笑了:“你说它是个电池,它还真给自己配了个充电头。”
“这不可能。”苏珊摇头,“天然矿物不会自带能量转换和场调控能力。除非……它是被造出来的。”
“谁造的?”陈浩问。
“不知道。”她看着数据,“但它的反应模式太规律了。不像自然演化产物,倒像是某种装置的一部分。”
“装置?”他摸着下巴,“你是说,咱们挖回来的不是石头,是零件?”
“有可能。”娜娜补充,“根据数据库残存记录,地壳深层曾发现类似结构,被称为‘活体晶格’,具备自组织与远程呼应特性。该项目因资金中断被冻结。”
“又是半截工程。”陈浩叹气,“难怪没人知道它能干啥。”
“但现在我们知道。”苏珊看着屏幕,“只要条件到位,它就能工作。”
“那就让它多干点。”陈浩站起来,“下一阶段,我们不再复现野外情况,我们要超越它。看看它到底能撑到哪一步。”
“你要加大强度?”苏珊紧张起来。
“当然。”他重新设置参数,“光照降到一点二秒,震动提至每分钟一百四十次,温差扩大到十度,湿度直接抽到最低。”
“系统警告。”娜娜提示,“样本承受压力已接近临界值。”
“我知道。”陈浩手指悬在确认键上,“但不试,怎么知道它会不会吐口金豆子出来?”
“你真是赌命。”苏珊说。
“咱这地方,谁不是赌命。”他按下按钮。
装置全速运转。
灯光急闪。平台剧烈震动。温控箱发出尖锐警报。
三十秒后,荧光转为持续蓝白光。电流峰值突破0.5毫伏,并保持平稳。
更奇怪的是,远端信号突然增强了三倍。
“同步率突破百分之九十五。”娜娜说,“且远端频率开始引导本地输出节奏。”
“不是我们在控制它。”苏珊声音变了,“是它在教我们怎么用它。”
陈浩没说话。他盯着屏幕,看着那条脉冲线,一点点变得平滑有力。
像心跳。
像呼吸。
像某种东西正在醒来。
“第三次测试完成。”娜娜说,“建议暂停,收集当前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不急。”陈浩摇头,“再来一次。这次我把所有变量全拉满,看看它有没有极限。”
“样本可能无法承受。”娜娜提醒。
“那就让它崩。”他说,“崩了我也要知道它是怎么崩的。”
他重新输入参数。光照频率压缩至一秒一次。震动频率提到极限。温差设为十二度。湿度归零。
“最终测试准备就绪。”娜娜说,“是否启动?”
陈浩看了眼苏珊。她没阻止。
他点头。
“启动。”
设备轰鸣。灯光疯狂闪烁。整个实验台都在抖。
十秒后,荧光没有减弱,反而扩散开来,笼罩住整个样本容器。
电流表跳到0.6毫伏,稳住。
然后,主屏幕弹出新提示:
【检测到未知能量波动】
【频率:7.8hz】
【波形特征:类神经电信号】
“这是什么?”苏珊猛地站起。
娜娜调出解析图:“该信号不属于任何已知物理激发模式。其传播方式类似生物电传导,但载体为无机晶体结构。”
“石头……在传电?”陈浩瞪眼。
“准确说。”娜娜盯着数据,“它在处理信息。”
屋里的气氛变了。
没有人再说话。只有机器还在响。
陈浩缓缓坐下,看着那块发着光的矿石。
“我们一直以为它是电池。”他说,“其实它更像是……大脑。”
苏珊张了张嘴,还没说出话。
突然,娜娜发出提示音:“检测到远程信号中断。”
“什么?”陈浩抬头。
“三秒前,远端信号完全消失。”娜娜说,“不是衰减,是瞬间切断。”
“断了?”苏珊看向监控屏,“怎么可能?刚才还好好的。”
“不对。”娜娜快速切换频道,“所有外部探测节点均失去响应。不是信号问题,是源头停止输出。”
“它不发了?”陈浩皱眉,“为什么?”
“也许。”娜娜转向他,“是我们做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