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还亮着,那颗晶体安静地躺在反应舱里,蓝光稳定得像是睡着了。陈浩靠在椅子上,手里捏着笔,在本子上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四点七”。
他昨晚没睡好,但不觉得累。今天一早起来就跑进实验室,连饭都没吃,就想看看这玩意儿还能不能继续撑住。
结果它撑住了。
可问题也来了。
“又卡住了?”苏珊走过来,看了一眼显示屏。数值从早上开始就没变过,像被钉死了一样。
“不是卡,是到头了。”陈浩把笔放下,“我们昨天拼死拼活搞出来的稳定输出,今天翻来覆去试了八遍,最高还是四点七。再往上加温压,它就开始抖,警报响得像食堂打饭铃。”
娜娜站在操作台边,镜头微微转动:“根据当前提取模型推算,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率理论极限为四点七五单位。实际运行受设备损耗影响,突破可能性低于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干不动了。”卡尔抱着手臂靠在墙边,“昨晚高兴得太早。”
“也不能说干不动。”陈浩抓了抓头发,“咱们迈出了第一步,现在只是……需要拐个弯。”
“怎么拐?”苏珊问。
“加料。”他说,“就像煮面要放盐,烧火要加油。这玩意儿现在就是干烧,得加催化剂才能提速。”
话音刚落,娜娜已经调出资料库页面:“建议使用锆钛复合晶粒作为催化介质,可提升电子跃迁效率,降低共振阻尼。”
“听着挺玄。”卡尔皱眉,“咱有这东西吗?”
苏珊转身走向材料柜,打开登记表看了一眼,脸色变了:“库存0.3克。”
“够一次实验?”陈浩问。
“不够。”她合上本子,“标准用量是0.5克,这次校准测试用了0.2,剩下的只够做个半吊子试验。”
“那就再采一批。”陈浩立刻说,“反正我们知道它长什么样,挖就是了。”
卡尔摇头:“上次采集点在北纬三十度边缘,来回一百四十公里,路上全是沙沟和断层。而且气象数据显示,未来四十八小时会有强沙暴系统逼近,出发等于送死。”
“那你说怎么办?”陈浩摊手,“等风停?等它自己长出来?”
“可以试试替代材料。”苏珊提出建议,“比如氧化钇或者氮化硼,虽然结构不同,但都有催化活性。”
娜娜快速检索后回应:“数据库中无匹配记录。上述材料在类似硅基体系中催化效率趋近于零,且可能引发不可控副反应。”
“那不白说了。”陈浩叹气,“只能去找。”
“不是能不能找的问题。”卡尔盯着他,“是值不值得冒这个险。我们现在有成果了,至少证明这条路能走通。要是出去一趟人没了,谁来继续?”
空气一下子沉下来。
陈浩没反驳,而是走到星图前,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几下,标出三个新坐标。
“这三个点,地质扫描显示有相似矿物沉积特征,距离基地最近的只有六十公里,一天往返绰绰有余。”
“没实地验证过?”苏珊问。
“没有。”他承认,“但总比守在这儿看它发呆强。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唤醒它,也知道怎么稳住它,现在差的就是一把劲。只要拿到材料,就能把输出提上去,说不定还能缩小设备体积,以后不用天天抢备用模块用。”
苏珊沉默片刻,点头:“我可以整理采集流程,确保取样规范。”
“我检查装备。”卡尔终于松口,“但必须按耐候标准来,防护服、通讯器、导航信标一个都不能少。”
“娜娜呢?”陈浩看向机器人。
“已更新路径风险评估模型。”她说,“综合地形、气候与能源消耗测算,明日清晨六时至九时为最佳窗口期,错过则需等待七十二小时后下一低风险时段。”
“那就定了。”陈浩拍板,“暂停所有提取实验,优先补给材料。短程应急采集,目标锁定最近矿脉点,争取一天内回来。”
话刚说完,主控终端突然发出尖锐警报。
红色提示框弹出来:【催化材料储存舱湿度异常,样本结晶劣化,可用量更新为0.15克】
“什么情况?”苏珊快步走过去。
“密封层老化,夜间冷热交替导致内部结露。”娜娜查看日志,“劣化发生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系统未能及时响应。”
“也就是说……”卡尔冷笑,“我们现在连半次实验都做不了?”
“准确来说。”娜娜补充,“仅够维持基础校准,无法支持任何实质性测试。”
陈浩站在原地,看了眼时间。
上午十点二十三分。
他转头看向众人:“那就更没时间犹豫了。原计划不变,行动提前。今晚准备,明早出发。”
没人反对。
苏珊立刻回座位整理采样容器清单,把每一样工具都列出来,标注用途和携带数量。卡尔拆开背包,开始清点防护装备,顺手把旧电池换成新的。娜娜接入导航系统,重新规划路线,标记沿途可能的避险点。
陈浩也没闲着。
他翻出上次野外勘察的记录本,一页页往后看,找到当时画的地形草图,对照星图确认有没有遗漏的捷径。看到一半,忽然笑了一声。
“怎么了?”苏珊抬头。
“我在想。”他说,“以前考试挂科,老师说我懒得出奇。现在倒好,为了省十分钟路程,我能趴地图上看半小时。”
“那你现在是改过自新了?”卡尔头也不抬。
“我不是改过自新。”陈浩认真道,“我是被逼的。以前挂科最多重修,现在要是搞不定这玩意儿,咱们全得喝西北风。”
“说得好像你现在多勤奋似的。”苏珊小声嘀咕。
“我这是战略性投入。”他振振有词,“你看我连早餐都没吃,全是为了节省时间。”
“你是因为起晚了。”卡尔说。
“细节不重要。”陈浩摆手,“重点是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中午的饭没人好好吃,都在忙着打包东西。
下午三点,所有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采样工具装进密封包,动力钻具充好电,通讯器经过三次测试确认信号稳定。娜娜把最新版导航数据导入每人手持终端,还特意给陈浩多设了一个提醒——因为他上次差点把设备掉进沙坑。
傍晚六点,陈浩最后一次检查背包。
水壶、干粮、备用电源、急救包、手套、面罩……全都齐了。
他站起身,走到指挥台前关闭星图投影,然后看了眼反应舱。
蓝光还在闪,节奏平稳。
“等我们回来。”他对那块石头说,“别到时候我们跑了几十公里,你在这儿自己进化了。”
没人接话。
他知道这话说得很傻,但不说点什么,心里反而更堵。
苏珊把最后一个采样容器放进包里,拉上拉链,递给卡尔。两人核对了一遍清单,确认无误。
卡尔背上钻具,金属支架发出轻微咔哒声。他活动了下手腕,走到陈浩旁边,拍了下他肩膀。
“走吧。”他说,“趁天没黑。”
陈浩点点头,拿起自己的包。
娜娜机体轻响一声,转入待机跟随模式,镜头微调,锁定前方走廊出口。
四人依次走出实验室,脚步声在空荡的通道里回响。
他们穿过中央控制区,经过能源室门口时,灯忽闪了一下。
陈浩停下脚步。
“怎么?”苏珊问。
“灯。”他说,“刚才闪了。”
“电压波动。”卡尔看了看配电箱,“备用电源切换太频繁,线路有点吃不住。”
“没事吧?”
“暂时不影响。”他说,“但要是再这么耗下去,不出三天,整个区都会跳闸。”
陈浩没再说话,只是回头看了一眼球形监控。
屏幕上的数字正在跳动:温度23.4c,湿度61%,大气压1.02标准单位。
一切正常。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基地出口走廊。
门还没开,外面是逐渐暗下来的荒原。
风不大,但已经开始卷起细沙,打在金属外墙上发出沙沙声。
娜娜站在门侧,启动外部环境扫描。
“地表风速每秒五米,能见度良好。”她说,“预计两小时内不会出现极端天气。”
“那就是能走。”陈浩说。
“可以出发。”娜娜确认,“任务状态已更新为‘材料采集’,导航路线同步完毕。”
苏珊最后检查了一遍密封包拉链,确保不会漏气。卡尔把通讯器别在胸前,按下测试键,听到另一端传来清晰回应。
所有人都准备好了。
陈浩站在最前面,一只手搭在门控按钮上。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按下。
就在这时,主控台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滴声。
紧接着,广播响起:【警告:东区通风管道检测到异物移动,请相关人员立即排查】
“什么玩意儿?”卡尔皱眉。
“可能是老鼠。”苏珊说,“上次就在那边发现过啃痕。”
“这地方哪来的老鼠。”陈浩嘀咕。
“不管是什么。”卡尔说,“先处理完再走,别留隐患。”
陈浩犹豫了一下,松开按钮,转身看向通道尽头。
灯光昏黄,走廊笔直延伸,尽头的维修门虚掩着一条缝。
他掏出随身手电,拧亮。
光束照过去,门缝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反光。
不是金属,也不是塑料。
像是一片碎玻璃。
但他记得很清楚。
昨天晚上关门前,那扇门是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