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再次踏入天佛寺偏殿时,晨光刚漫过门槛,观音菩萨像前的香炉里,余烟袅袅。他依旧独自前来,褪去朝服,只着素色长衫,将两枚相合的玉佩轻轻放在供桌,而后跪坐蒲团,闭上双眼,指尖捻着念珠,开始低声诵经。
这一次,他不再执着于前世的辗转,脑海中浮现的,是英台赤手救幼时染血的手掌,是王朝中箭护主时坚毅的眼神,是夜市里各族百姓手拉手的笑容,还有西南震后重建时,百姓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身影。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茫然:前世的约定固然深情,可若沉溺于过往,又如何护好眼前的盛世与苍生?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悠远的佛音——不是僧侣的吟唱,更像是从虚空而来,清越空灵,伴着晨钟的余韵,缓缓漫进殿内。那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似在耳畔低语:“前尘如露,来世如雾,唯有当世,是可执之手,可守之土。”
胤禛猛地睁开眼,心中的茫然瞬间消散。他望向菩萨像,仿佛看到菩萨眼中的慈悲流转,那佛音如同醍醐灌顶,点醒了他所有的思虑:前世的追寻,是为了今生的相逢;而今生的相逢,不是为了追忆过往,而是为了共同守护眼前的人间烟火——守护英台,守护百姓,守护这好不容易换来的国泰民安。
“菩萨教诲,臣已明了。”他双手合十,深深一拜,声音沉稳而坚定,“前尘往事,是缘分的见证;而当下的每一日,才是需要用心守护的修行。臣不再执着于七世的轮回,只愿此生,与英台并肩,守好这夜市的灯火,护好这各族的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山河岁岁安宁。”
佛音渐渐淡去,殿内恢复了寂静,只余下檀香的气息与他平稳的呼吸。他再次闭上双眼,诵经的声音愈发从容,每一个字都带着对当下的笃定——不再有对过往的怅惘,也没有对未来的忧虑,只专注于眼前的初心:为百姓谋福祉,为家国守安稳。
不知过了多久,他起身时,膝盖虽麻,心中却无比清明。走到供桌前,拿起那两枚相吸的玉佩,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前世的印记仍在,却成了今生守护的力量,而非牵绊。
走出偏殿,主持正站在银杏树下等他,见他眉宇间的笃定,微微一笑:“四爷今日,得佛音点化,终是悟透了‘活在当下’。”
胤禛颔首,望向远处的炊烟与晨雾,轻声道:“从前总以为,缘分是跨越时空的追寻,如今才知,最好的缘分,是与心爱之人一起,守好眼前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这,便是对前世约定最好的践行。”
回到王府,英台正坐在书房整理《同心百姓录》,见他归来,眼中带着释然的光,便笑着迎上前:“今日静思,可有新的感悟?”
胤禛将她拥入怀中,把两枚玉佩放在她掌心,轻声说:“佛音点醒我,前尘皆是过往,唯有当世最珍贵。往后,我们不再追忆前世,只一起守好这烟火人间,让这同心盛世,岁岁常安。”
英台握紧掌心的玉佩,感受着他怀抱的温度,笑着点头。窗外的海棠花随风飘落,落在书页上,像是为这一世的圆满,添上了最温柔的注脚。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胤禛在佛音中的顿悟,让这段七世缘分有了最踏实的归宿。他们不再执着于轮回的过往,只专注于当下的守护——守护彼此的深情,守护百姓的安康,守护这山河无恙的盛世。这份对“当世”的坚守,终将伴着天佛寺的钟声,伴着夜市的灯火,成为永恒的承诺,流传在岁月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