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雍亲王府的窗棂,落在英台枕边。她缓缓睁开眼,身旁的胤禛早已醒了,正拿着一本翻旧的《大清通商志》,指尖轻轻划过书页上的批注——那是他们当年一起商议商路时,随手写下的想法。
“醒了?”胤禛放下书,伸手为她掖了掖被角,“外面的海棠开了,待会儿带你去看看,今年开得比往年更盛。”英台点头,看着他鬓边的白发,忽然想起初遇时他意气风发的模样,时光虽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眼底的温柔却从未改变。
梳洗过后,二人并肩走到庭院。满树的海棠花如云似霞,风一吹,花瓣簌簌落下,落在英台的发间、胤禛的肩头。小孙儿提着一只竹篮跑过来,笑着说:“皇祖父、皇祖母,咱们捡些花瓣做海棠糕吧!去年做的,宫里的太爷爷还说好吃呢!”
英台接过竹篮,蹲下身与孙儿一起捡花瓣,胤禛则站在一旁,看着祖孙二人的身影,嘴角挂着笑意。不一会儿,弘历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封来自西洋的信:“阿玛、额娘,西洋使臣来信说,咱们的丝绸在那边卖得极好,他们还想派工匠来学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呢!”
英台接过信,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心中满是欣慰。当年开拓西洋商路时的艰难,如今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收获——不仅是货物的流通,更是文化的交流,是大清与世界的相互认可。
午后,康熙派人来传旨,让他们去宫中赴宴。走进乾清宫,英台发现殿内摆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标注着大清的商路,从漠北到台湾,从南洋到西洋,密密麻麻,像一张温暖的网,将天下百姓连在一起。
“你们看,这就是咱们大清的商路版图。”康熙指着地图,眼中满是骄傲,“当年朕登基时,从未想过大清的货物能卖到这么远的地方,百姓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英台看着地图,忽然觉得,自己跨越时空而来,或许就是为了见证这份盛世,参与这份安稳。她不再是那个偶然闯入的过客,而是这盛世的一部分,是这地图上每一条商路的见证者,是这天下百姓安乐生活的守护者。
晚宴时,皇室亲眷与各国使臣齐聚一堂。胤禟说着台湾的新港口建设,胤禵讲着东瀛的灯塔维护,胤禔则聊起漠北学堂的孩子们已经能熟读《论语》。英台坐在胤禛身边,听着众人的欢声笑语,感受着这份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和睦,心中满是踏实。
离开皇宫时,已是深夜。月光洒在宫道上,映出二人相携的身影。英台轻声说:“这辈子能遇到你,能看到大清的盛世,能与家人相守,我没有遗憾了。”
胤禛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往后的日子,咱们还要一起看更多的海棠花,一起吃孙儿做的海棠糕,一起看着大清的商路通得更远,看着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到王府,英台将腰间的玉佩取下,轻轻放在梳妆台上。玉佩泛着淡淡的柔光,像是在守护着这份安稳,也像是在宣告——这段跨越七世时空的缘分,这份与山河共守的深情,终将在岁月的温柔中,永远延续下去,成为一段流传千古、温暖人心的传奇。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湮灭,留下的只有“国泰民安”的永恒盛景,与一段关于爱、坚守与陪伴的动人故事。从初遇的雪天到暮年的海棠,从时空的考验到岁月的温柔,英台与胤禛用一生证明:最好的幸福,是与心爱之人携手,在平凡的日子里守护彼此;最好的传奇,是让“盛世”二字融入每一个百姓的笑容里,刻在每一寸大清的土地上,永远闪耀,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