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弘历在台湾的巡视刚至尾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便冲破海疆传到台湾府衙——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趁大清全力稳固台湾之际,突然率军袭扰西北边境,劫掠蒙古部落,甚至兵临哈密城下,西北军情危急。
康熙看着军报,脸色瞬间凝重,当即下令:“即刻收拾行装,明日启程回朝!”弘历虽年幼,却从皇爷爷的神情中察觉到事态紧急,拉着康熙的衣袖轻声问:“皇爷爷,是不是西北的百姓有危险了?”康熙蹲下身,郑重地点头:“准噶尔部想破坏我们的安稳,我们必须回去派兵守护边境,不让百姓受欺负。”
次日清晨,台湾码头的送别多了几分仓促。胤禟、延信等人将整理好的台湾民生奏报与新产稻种奉上,胤禟躬身道:“皇阿玛放心回朝,台湾臣等定会守好,不让您分心。”康熙接过奏报,嘱咐道:“台湾刚稳,民生要紧,切勿懈怠。待西北平定,朕再来看望大家。”弘历则将随身携带的平安扣留给胤禟:“九叔,你继续帮台湾百姓,这个保平安,等我和皇爷爷打败坏人,再回来找你要!”
船只驶离台湾海域后,康熙便在船上召集随行大臣商议对策,一面传令让西北驻军坚守哈密,一面急调河南、陕西的兵力驰援边境。弘历坐在一旁,认真听着皇爷爷部署军务,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下“哈密”“援兵”等字眼,心中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兵法,帮着守护边境百姓。
回京途中,康熙特意给胤禛写了密信,命他提前召集军机处大臣,备好西北军需粮草与兵力调配方案。胤禛接到密信后,立刻行动,一面核查国库储备,一面传召兵部、户部官员商议,短短三日便制定出初步的军需供应计划,只待康熙回京定夺。
船只抵达天津卫时,胤禛已带着文武百官在码头等候。康熙下船后,未及歇息便直奔乾清宫,召开紧急朝会。会上,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此前胤禵已悔悟解散天地会,康熙念其熟悉西北军务,决意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同时命年羹尧为川陕总督,负责为大军供应粮草,确保后勤无忧。
弘历站在殿外,听到皇爷爷任命十四叔为大将军,兴奋地对英台说:“额娘,十四叔要去西北保护百姓了!就像以前带兵打仗一样,一定能打败准噶尔部!”英台摸了摸他的头,轻声道:“是啊,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守住边境,让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胤禵身着戎装,在紫禁城午门接过康熙授予的帅旗,身后是整装待发的大军;弘历站在康熙身边,用力挥舞着小手为十四叔送行,口中喊道:“十四叔加油,早点回来!”胤禵勒住马缰,朝弘历与康熙拱手,随后率军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扬起的尘土中满是守护家国的决心。
虫洞的光芒渐渐变得激昂,像是为这场“临危受命、共护边境”的行动注入力量——从台湾急返京城,到迅速部署平叛,康熙用决断与担当稳住了局面;而胤禵的戴罪立功,弘历的殷切期盼,更让“守护百姓、稳固江山”的信念,在朝堂上下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边警返京”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码头接驾、午门授旗的场景,并陈列了复刻的帅旗与军报。游客们看到康熙临危不乱部署平叛、胤禵率军出征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江山守护,从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危机来临时,能迅速凝聚力量,共抗外敌。康熙的决断、胤禵的担当,还有弘历的期盼,共同谱写了一段‘家国同心抗外侮’的佳话。”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大军出征的画面,与帅旗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边境的安稳,百姓的安乐,从来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而这份“挺身而出”的勇气,终将化作守护江山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