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的空降像一块巨石投入鼎盛科技这潭湖水,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他紧接着就点燃了第一把火。这把火,名为“活力激荡计划”。
没有冗长的预热,没有民主讨论,仅仅在他到任的第三天,一份盖着副总裁印章、措辞强硬的通知就以邮件形式发送到了每一位员工的邮箱,并同步张贴在公司内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
通知的标题用了醒目的红色加粗字体:《关于启动“鼎盛科技活力激荡计划”暨全员团队建设与创新头脑风暴活动的通知》。
内容开篇就是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强调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团队凝聚力、战斗意志和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批评当前公司部分部门存在“安于现状”、“缺乏激情”、“创新乏力”的隐忧。紧接着,列出了“活力激荡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条条框框,细致入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制性:
1. “破冰熔炼”周末拓展:本周末,全体员工(含管理层)必须参加为期一天半的封闭式户外拓展训练。内容包括高空断桥、信任背摔、泥地匍匐等“经典”项目,旨在“打破隔阂,锤炼意志,熔炼团队”。无故缺席者,按旷工处理,并影响季度绩效考核。
2. “灵感风暴”之夜:每周二、周四晚上七点至九点,定为“强制灵感风暴时间”。以部门或跨部门小组为单位,在指定会议室进行高强度、主题不限的头脑风暴。要求每人每晚至少提出五个“颠覆性创意”或“可行性建议”,会议记录次日提交至“活力激荡”专项小组审阅。迟到、早退、创意数量不足者,记录在案。
3. “清晨赋能”晨会: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八点整(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一小时),全体员工在各自办公区站立召开十五分钟“赋能晨会”。由轮值员工分享“励志故事”、“行业洞察”或“自我批判”,并带领团队呼喊口号,以“激发一天的工作热情”。
4. “文化墙”评比:各部门需在办公区域设立“活力激荡文化墙”,张贴团队成员活动照片、励志标语、创意成果等。集团将每周进行评比,排名末位的部门,负责人需在管理层会议上做公开检讨。
这份通知一出,整个鼎盛科技瞬间炸开了锅。
“周末拓展?还强制?我早就约好要带孩子去动物园了!”
“周二周四晚上都要开会?开到九点?那还回不回家了?”
“早上八点开晨会?我通勤就得一个多小时,岂不是六点多就要起床?”
“还要喊口号?贴照片?这都什么年代了……”
抱怨、不满、愤怒的情绪在私下里迅速蔓延。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成家、有孩子、或者住得远的员工来说,这个“活力激荡计划”简直是一场噩梦,粗暴地侵占了他们本就宝贵的休息时间和个人生活。
然而,抱怨归抱怨,通知上那“无故缺席按旷工处理”、“影响季度绩效”的字眼,像冰冷的枷锁,让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赵乾新官上任的强势作风,以及他背后代表的集团意志,让所有人都清楚,这次是动真格的。
王总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还表示了对“活力激荡计划”的“原则上的支持”,强调“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成长”。这种暧昧的态度,更让员工们感到失望和无力。
第一个撞上枪口的,是销售部一个叫小杨的年轻员工。他孩子突发高烧,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他不得不请假缺席了周末的拓展训练。他按照公司流程提交了请假条和孩子的病历证明,却被“活力激荡”专项小组以“理由不充分,非本人直系亲属重大变故”为由驳回,并真的按照通知规定,记了他一天旷工,并在内部系统进行了通报批评。
这件事像一盆冷水,浇熄了许多人心中残存的侥幸。赵乾的“鲶鱼效应”开始以最直接、最冷酷的方式显现。
周二晚上,七点整。
各部门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员工们拖着疲惫了一天身躯,强打精神坐在里面,进行着所谓的“灵感风暴”。气氛大多沉闷而敷衍。很多人为了凑够五个“创意”,绞尽脑汁地写着一些不着边际、甚至可笑的想法。
“我觉得……公司可以开发一个会泡咖啡的机器人?”
“能不能把办公室的墙都刷成绿色,保护视力?”
“建议每天下午集体做眼保健操……”
负责记录的组长看着这些“创意”,一脸无奈。而在一些被赵乾或其亲信亲自盯着的部门,气氛则更加紧张。赵乾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会议室,听着员工的发言,偶尔会打断,提出尖锐的质疑,或者要求某个“创意”立刻形成初步方案,弄得人人自危。
“活力激荡”没有激荡出多少真正的灵感,反而激荡出了满满的疲惫、怨气和形式主义。
清晨的“赋能晨会”更是成了大型尴尬现场。睡眼惺忪的员工们勉强站成队列,听着同事用毫无感情的语调念着网上抄来的“励志鸡汤”,或者进行着言不由衷的“自我批判”,最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有气无力地喊着“使命必达!奋斗无悔!”之类的口号。整个过程僵硬、刻板,与“赋能”二字毫不沾边,反而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消耗。
“文化墙”则成了各部门行政和热心员工(被迫)的负担,挖空心思地张贴、布置,只为了不在评比中垫底。
整个公司的节奏,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强度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力激荡”彻底打乱。工作效率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因为休息不足、精力被分散而有所下降。员工们脸上疲惫的神色越来越浓,私下里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赵乾,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各部门提交上来的、充斥着敷衍创意的会议记录和热火朝天的文化墙照片,嘴角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在他看来,过程不重要,手段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从现在起,鼎盛科技的规则,由他来定。他要打破原有的舒适区,哪怕是用力过猛,也要把“奋斗”和“服从”的意识,强行灌输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至于那条最不“舒适”、也最不“服从”的鱼——林眠,他会怎么应对这第一把火呢?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