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人口并非负担,反而带来稳定的粮食和资源增长。
面对两千多万涌入三州的农民,刘耕丝毫不敢懈怠,利用系统能力加紧建造住房。
一排排规划整齐的房屋拔地而起,三州境内新增数座郡城,成为百姓聚居的新家园。
最终,所有人都如愿获得了刘耕承诺的土地和住所。
“天!竟然真的分房分地?!”
“没骗我们!这竟是真的!”
**
\"天啊,多谢大皇子殿下恩典!\"
\"大皇子殿下仁德!感恩戴德!\"
望着分到手的房屋和田地,新迁来的百姓们激动跪拜,高声呼喊。
随着这批百姓安置完毕,大汉十三州内,多数州郡的百姓已逐渐被刘耕替换为系统培育的农户。各诸侯虽察觉百姓大规模迁徙,但见有青壮填补空缺,便未加阻拦。毕竟,若百姓过多却收不上税,诸侯们还得开仓赈灾,得不偿失。
渐渐地,刘耕彻底完成十三州的人口更替,七成大汉百姓已替换为他招募的农民单位。
此刻,刘耕正坐在城堡内,凝视着手中那卷由百姓以麻布代纸签下的万民书,足有一马车之多。麻布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他陷入沉思。
这些百姓是如此淳朴。如今的大汉,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房有田,他们便会真心拥戴。可在东汉末年,世家操纵、朝廷 ** ,百姓连生存都成问题,又怎会不奋起反抗?
既然来到这乱世,刘耕自然不会重蹈覆辙。他决心在这段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刘耕治下的百姓已完全安定。
分房分田、治安良好的政策,让所有迁入的百姓再无离开之意。如今,三州之地人口渐趋饱和,计划初步达成,刘耕无需再大规模投入资源。
资源面板终于开始正向增长。此前,刘耕但凡有资源便消耗殆尽,如今总算能有所留存。
除三州外,西伯利亚平原(双蒙地区)持续为刘耕提供丰沛的食物。尽管大军消耗庞大,但系统训练的士卒自有办法平衡收支。这片广袤平原,正源源不断地为他的霸业添砖加瓦。
刘耕掌控的三韩半岛、瀛洲、夷洲及东南亚诸岛持续为其输送大量物资。与此同时,由甄逸主持的贸易中心在北平城郊正式投入运营。
凭借先进技术,甄逸将这座商业都市经营得风生水起。在他的运作下,幽州开始向全国销售精制食盐。由于东汉朝廷废除了盐铁专卖制度,民间制盐盛行,但百姓自制的粗盐不仅口感差,长期食用还有害健康。而甄逸推出的精盐不仅品质上乘,价格也极其亲民,迅速风靡全国。
低价高销的模式让甄逸赚得盆满钵满,刘耕的资源储备也随之剧增。有了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刘耕迅速扩充军队。虽然诸葛弩兵取代了强弓手,不再需要额外训练,但近卫军仍需要壮大。原本的五万近卫军被扩编至二十万,成为一支强大的主力部队。
就在刘耕加速扩张之际,各路诸侯却对他又羡又恨,袁绍更是恼怒至极。他一边用餐,一边低声咒骂:\"若不是刘耕横插一脚,甄家怎会撤离冀州?这精盐生意本该属于我袁本初!可恨!当初就不该放走甄逸!\"想到这里,他冷冷地瞥了一眼身旁的郭图,眼中满是愤恨。
袁绍冷眼扫向郭图,后者心头一颤。甄逸竟有这等能耐,着实出乎众人意料。正当袁绍怒火中烧之际,各方诸侯的注意力却已聚焦于幽州那位大皇子身上。
天子刘协遇害,汉室皇权倾覆,袁术公然称帝,天下局势乱如沸粥。令人费解的是,大皇子刘耕非但未介入中原纷争,反倒借着精盐买卖大肆敛财。这般行径,着实令诸侯们困惑不已。
按理说,坐拥三州之地的刘耕,实力与袁绍不相上下。靠着精盐与美酒两大产业,日进斗金不在话下。可偏偏这位皇子既不扩充军备,也不购置兵器原料,着实古怪。
\"身为汉室宗亲,却行商贾之事,当真辱没刘氏血脉!\"
\"谁知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罢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吧!\"
刘表等宗室成员更是书信往来频繁。三人对刘耕的作为百思不得其解——手握巨资却不用于强军,实在反常。世人皆知大皇子从不采购军需物资,这般吝啬行径,令人啼笑皆非。
殊不知,刘耕根本无需倚仗世家供给。所有收益皆用于招募士卒,只因他手握超越常理的\"天工系统\"。只需投入资源,便能获得全副武装的精锐之师。更不必说吕宋与南洋诸岛每日源源不断输送的矿产。
若知诸侯们的疑虑,刘耕定会嗤之以鼻:朕自给自足,何须仰人鼻息?待时机成熟,定叫尔等俯首称臣。这九州四海,终将尽归我掌中!
【
烽火狼烟卷九州,皇室血脉起风云。
粮仓溢满,兵甲如林。刘耕帐下谋臣似星河璀璨,战将若山海磅礴。二十万寒铁长枪映日,一万羽林卫佩剑生辉,更有西凉铁骑阵阵嘶鸣。交州至幽州,夷洲至草原,旌旗所向皆王土。
史册留名的英杰们——荀彧执棋,郭嘉煮酒,白衣周瑜携玉玺来投。小霸王弃私仇择明主,甘宁、赵云列阵以待。铁蹄之下,乱世尘埃终将落定。
「鸣钟!」北平城内甲士列阵,文武疾驰入殿。
「参见吾王!」声震九霄。
刘耕挥袖点将,剑指中原:「山河破碎久矣,当重铸汉室乾坤!」
这一次的朝会气氛格外不同,所有到场的文武官员都感受到了刘耕身上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刘耕环视殿中文武,胸中豪情更甚:\"诸位可知今日召你们前来所为何事?\"
话音刚落,文臣队列中的郭嘉眼中精光一闪。这位素有鬼才之名的谋士当即会意,朗声道:\"主公此番,志在天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震动。这些投奔刘耕的贤才良将,自草原之战后苦于无用武之地,如今终于等到大展身手的机会。
\"臣等愿为主公开疆拓土!\"
\"末将请为先锋!\"
\"末将亦请战!\"
武将们争先恐后地 ** ,甚至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刘耕见状轻笑道:\"诸位不必相争。此次出兵,当一举平定十三州,人人皆有用武之地。\"
待众臣安静后,刘耕开始调兵遣将。转眼间,幽州、草原、交州、青州等地的军队迅速集结。
处理完军务,刘耕登上了城堡最高处。城中的百姓们望见他的身影,纷纷跪拜高呼:
\"是大皇子殿下!\"
\"大皇子殿下万福!\"
幽州百姓视刘耕如神明。这位大皇子让百姓吃饱穿暖、有田可耕,人们对他感恩戴德。这份爱戴甚至延续到刘耕麾下的士兵身上,百姓常给巡逻的士兵送水送食,已成常态。
当刘耕出现在北平时,全城百姓争相涌向城堡觐见。人群密密匝匝围住城堡,所有人都能望见高处傲立的刘耕。
\"殿下要做什么?\"
\"殿下做的肯定没错!\"
\"我们只管支持就好!\"
百姓们安静等待,眼中满是对刘耕的无条件信任。这种发自内心的拥戴,正是民心所向的最好证明。
忽然,城堡上滚落展开一幅幅麻布。
\"快看!\"
\"是咱们写的万民书!\"
当看清展示的正是百姓们自发 ** 的文书时,一个惊人的念头在人群中炸开:
\"殿下要统一天下了!\"
\"太好了!殿下终于行动了!\"
骚动中,刘耕双手微压,人群瞬间肃静。如今的刘耕只需一个手势,百姓便令行禁止。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垂挂的万民书,朗声道:
\"诸位的心意,本王已收到!\"
\"但此事恕难从命!\"
(我帮您重新
北平街头人头攒动,百姓们翘首期盼大皇子刘耕能顺应民意登基称帝。谁知刘耕竟当场婉拒了这个请求。
\"殿下,袁术那种人都敢称帝,您为何不可?\"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我们全力支持殿下登基!\"
\"大汉需要您这样的明君啊!\"
幽州百姓消息灵通,早已知晓袁术僭越称帝之事。在他们眼中,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堂堂大皇子尚未登基,区区外姓诸侯竟敢抢先称帝。于是百姓们自发联名上书,恳请刘耕即位。
面对群情激昂的百姓,刘耕朗声道:\"诸位稍安勿躁!朕并非不愿称帝,只是时机未至。待朕平定天下,四海升平之时,才是真正登基之日。如今仓促称帝,徒有虚名而已。\"
百姓们恍然大悟,纷纷击掌叫好。
\"殿下英明!我们等着那一天!\"
\"期待殿下统一江山!\"
\"永远追随殿下!\"
这番宣言很快传遍各州。正在冀州养精蓄锐的袁绍闻讯大惊,连夜召集谋士田丰、沮授商议对策。自从弑君之后,袁绍已成众矢之的,此刻听闻刘耕要挥师出征,更是坐立不安。
\"快请田丰、沮授两位先生前来议事!\"袁绍在帐中焦急地来回踱步,唯恐刘耕第一个拿自己开刀。
袁绍向来注重颜面,心中虽惧却不愿声张,只得匆匆唤来田丰密议对策。
兖州境内,曹操听闻刘耕讨伐天下的檄文,不禁欣喜若狂。
当今天下,若说谁最期盼刘耕重整汉室山河,必是曹操无疑。此刻的他仍是那位矢志为大汉开疆拓土的征西将军,得知大皇子即将挥师出征,立即调兵遣将,严阵以待。
如今的兖州已彻底落入曹操掌控——借机摆脱天子这个烫手山芋后,他麾下兵力已扩张至三十万之众。既知刘耕即将行动,曹操自然不敢懈怠,接连派出探子打探消息,只等大皇子出兵,便率军接应相助。
相形之下,袁术的处境更为狼狈。刚刚称帝的他虽只占据扬州及半壁豫州,原本倒也逍遥自在。然而他横征暴敛,治下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往刘耕治下的交州。
此时袁术急忙召集纪灵、雷簿等心腹将领商议对策。想起当年讨董时见识过的刘耕铁血之师,他不寒而栗——那支军队不仅悍不畏死,更令行禁止,战力惊人。
\"快!修书一封,火速送至袁绍手中!\"袁术猛然拍案,\"如今刘耕来势汹汹,唯有袁氏联手方能抗衡!\"
袁绍收到书信,当即应允。他们心知肚明:弑君自立已使袁家成为刘耕首要目标,更代表着世家大族的最后壁垒。倘若袁氏覆灭,天下世家必将逐一倾覆。
唇齿相依的道理世家们岂会不懂?霎时间,各州郡的粮草辎重如潮水般涌向袁氏兄弟大营。
——天下风云骤变,大汉十三州笼罩在紧张的战前氛围中。袁氏兄弟袁绍与袁术此刻竟罕见地联手,共同应对实力深不可测的大皇子刘耕。他们心知肚明,若不结盟,恐怕难以抵挡刘耕大军的锋芒。
与此同时,各地世家也纷纷行动。他们深知刘耕主张废除世家特权,倘若让刘耕夺得天下,世代积累的权势必将灰飞烟灭。因此众多世家不约而同地支持袁氏兄弟,企图阻挡刘耕统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