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汉将我们愿永世称臣!都是蹋顿那狗贼蛊惑啊!!”
当叛投匈奴的汉奸使者战战兢兢来到阵前时,公孙瓒盯着那张谄媚面孔,胃里翻起阵阵恶心。
血色残阳下,冰冷的剑锋划破朔风。
\"此话仅对汉人作数,异族!\"
话音未落,寒芒乍现。匈奴使者的视线骤然倾斜,天地倒转间,他最后瞥见公孙瓒手中滴血的长剑。
\"杀!\"
\"殿下钧令!诛尽胡虏!\"
\"全军冲锋!\"
四十五万铁蹄震碎草原。南北单于还未来得及献上降礼,就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措手不及。
\"大汉号称礼仪之邦,为何......\"两位单于面色惨白。
木栅围成的王庭在重骑冲锋下不堪一击。战马嘶鸣中,五万玄甲精锐如利刃撕开防线。
\"集结!快集结!\"单于声嘶力竭地呼喊。
二十万匈奴骑兵仓促迎战,真正堪用的不过六万精锐。这些曾令西域胆寒的骑士,如今在装备马镫的汉军面前竟显得笨拙不堪。重甲骑兵排山倒海般压来,匈奴人最骄傲的骑射功夫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
匈奴人引以为豪的神箭手在刘耕轻骑兵的强势碾压下溃不成军,密集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无情地夺走这些胡人的性命。
进退维谷之际,匈奴王帐转眼化作修罗场,数不清的胡人倒在汉军铁蹄之下。但这丝毫动摇不了刘耕大军的军心——当年胡虏南下时,汉家百姓同样哀声乞怜,可曾有谁获得宽恕?
\"杀!!!\"
\"大单于!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亡族灭种了!\"
\"快撤吧!这是唯一的生路啊!\"
眼见部族勇士根本挡不住汉军锋芒,匈奴贵族们纷纷围住单于苦劝。可最精锐的骑手在与刘耕玄甲军交锋时已折损殆尽,而对方竟毫发无伤——他们的刀枪甚至刺 ** 那些重骑的铠甲。
面对如此可怕的汉军,本就心怀畏惧的匈奴人彻底绝望。谁能想到,在霍去病逝世多年后,大汉铁骑依然所向披靡。刘耕四十五万骑兵的冲锋,彻底粉碎了匈奴人好不容易重建的勇气。
\"撤!立即撤退!\"
\"速遣使者向鲜卑求援!若我族覆灭,他们也别想独善其身!\"
眼见伤亡愈发惨重,两位单于终于下令撤退。王帐内顿时乱作一团,匈奴人如没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但公孙瓒岂会放过他们?这个以剿灭胡虏闻名的统帅当即喝道:
\"轻骑游射!\"
\"绝不放走一个胡虏!\"
赵云亲率精锐追击杀出。虽然两位单于带着十万残兵向鲜卑王庭方向逃窜,但素以狠辣着称的公孙瓒怎会善罢甘休?
\"全军追击!\"
\"务必斩尽杀绝!\"
公孙瓒一声令下,汉军迅速变换阵型,如潮水般涌向匈奴王庭各个角落。轻骑兵部队在公孙瓒亲自率领下追击溃逃的十万匈奴骑兵,弓弦震动间,箭雨倾泻而下。
考虑到重甲骑兵行动受限,公孙瓒将其留守王庭肃清残敌。而随行的十四万精锐轻骑兵,此刻已化作索命修罗——箭无虚发,每一声弓响必有一名匈奴骑兵坠马。在这碾压式的攻势下,匈奴王庭很快沦陷,两位单于仅带着残部仓皇逃往鲜卑。
\"逃命啊!\"
\"汉骑根本不是人!\"
溃兵惊恐的喊叫声中,公孙瓒适时收兵。他深知骑兵不可孤军深入,眼见匈奴主力十去七八,便调转马头返回王庭。
幸存的两位单于清点残兵时如遭雷击:二十万联军竟折损四分之三,残存不足五万骑尽丧胆气,再不敢与汉军抗衡。\"投奔鲜卑吧......\"二人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继续北逃。
此时的匈奴王庭,所有男性俘虏被集中看管。从垂髫孩童到白发老者,数十万匈奴人面如土色地盯着周围执刀的汉军。他们当然明白即将面临什么——当第一批士兵开始挖掘巨坑时,骚动的人群中接连爆出惨叫,任何异动都会招致精准的 ** 箭矢。
公孙瓒冷眼看着这一切。离京前摄政王刘耕说得明白:要让异族永远不能为祸中原。现在,他只需执行这道绝杀令。
匈奴残部企图反抗者皆被就地格杀。
随着战事平息,刘耕统率的四十五万大军在匈奴王庭扎营休整。先前被羁押的数十万匈奴人,此刻已尽数长眠于这片草原之下。
\"全军听令,下马休整!\"
\"将王庭所有牛羊驱往幽州!\"
\"这些牲畜正可助益幽州建设!\"
清剿完毕后,大军开始生火造饭。随军携带的三日粮草尚未耗尽,如今又缴获近五十万头牛羊。加之刘耕通过神秘系统持续供给军粮,这支铁骑根本无需顾虑补给问题,随时可继续征战。
公孙瓒特派一队骑兵护送被解救的汉民与匈奴女子返回幽州。重归故土的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跪地叩首。
此时,逃亡鲜卑领地的匈奴残兵刚抵达边境。鲜卑王接见两位狼狈不堪的单于时,心头骤然涌起不祥预感。
\"二位何以至此?\"面对询问,惊魂未定的匈奴单于连忙道出王庭覆灭的经过。
鲜卑王听罢陷入长久沉默。
\"你们是说,汉军出动四十万铁骑攻陷了王庭?\"鲜卑王锐利的目光在两位单于之间游移,满脸狐疑。
就在数日前,蹋顿的使者才来商议联合攻汉之事。根据乌桓战场的情报与鲜卑斥候回报,汉军骑兵至多不过十余万之数。
可眼前二人竟声称遭遇四十万大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自霍去病时代至今,汉军何曾有过如此规模的骑兵?望着两位单于惊恐的面容,鲜卑王眼中的怀疑愈发浓重。
鲜卑王的神态尽收眼底,两位匈奴单于立即会意。
说到底,这位草原霸主根本信不过他们。
说来也不足为奇,草原三大部落——鲜卑、乌桓与匈奴,在蹋顿斡旋之前常年兵戈相向。特别是蹋顿崛起后,乌桓几乎要一统草原。相较之下,鲜卑王自然更愿意相信蹋顿,而非眼前这两位畏首畏尾的匈奴首领。
见鲜卑王迟迟不作回应,两位单于急得火烧眉毛。王庭失守,他们急需鲜卑援军助其收复失地。可眼下,这位盟友显然心存疑虑。
\"鲜卑王,此等大事岂敢欺瞒!\"其中一位单于痛心疾首道,\"眼下匈奴可战之兵仅剩我等率领的万余铁骑,其余部众皆被汉军围困在王庭之中。恳请速发援兵!\"
鲜卑王冷眼扫过二人,慢条斯理道:\"本王凭什么要救你们的王庭?你们部族的存亡,与我有何干系?难道要本王平白折损鲜卑儿郎的性命?\"
这番话说得两位单于脸色骤变。那支四十万之众的汉军铁骑是他们亲眼所见,如今王庭更在对方掌控之中。每拖延一刻,族人便多一分危险。
\"鲜卑王莫非没听过'唇亡齿寒'的道理?\"另一位单于急声道,\"如今我们荣辱与共,绝无虚言!汉军此刻就驻扎在匈奴王庭,若是不信,大可派探马前去查证!\"
鲜卑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他决定先派斥候打探虚实再做定夺,于是暂且留下二人,立即派出精锐斥候直奔匈奴王庭。
而此时王庭内的景象已然大变:成群牛羊正被汉军押送往幽州,匈奴妇孺与被掳的汉家百姓也踏上了归途。投降的匈奴骑兵与留守男子,则被公孙瓒下令活埋于王庭地底。
就在鲜卑斥候策马疾驰之际,公孙瓒已亲率大军,向着鲜卑王庭的方向席卷而来。
\"冲锋!!\"
\"大皇子殿下有令,全 ** 速出击!必须速战速决!\"
\"杀光胡人!冲啊!!\"
公孙瓒挥舞长枪,率领铁骑疾驰。在他震天的怒吼声中,四十万铁骑战意滔天。这些经过严苛训练的将士,早已将刘耕视若神明。凡是大皇子之令,他们皆会以命相搏,不死不休。
与此同时,幽州城内。刘耕正将俘获的匈奴女子分配给驻防将士。那些被胡虏掳走多年的幽州百姓,终于重归故土。望着熟悉的乡野,闻着熟悉的气息,众人热泪盈眶,纷纷跪地叩首。
刘耕当即下令建造新居。如今的幽州早已今非昔比,随着大皇子一声令下,无数工匠迅速筑起连片屋舍。百姓们看着拔地而起的房屋,感激之情更甚。
\"殿下恩德啊!\"
\"若非大皇子,我们岂能重返家园!\"
\"谢殿下隆恩!!\"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刘耕从容安排众人入住。而此刻的草原上,铁骑洪流已逼近鲜卑王庭。与匈奴不同,鲜卑王颇具谋略,将王庭建于山巅,外筑高墙。
当汉军铁骑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鲜卑斥候吓得魂飞魄散。
\"匈奴人所言非虚!\"
\"汉军真有数十万铁骑!\"
\"速报大王!!\"
斥候连滚带爬逃回王庭。消息传入大帐时,鲜卑王手中的酒杯砰然坠地。
\"尔等所言属实?!\"
\"汉军真有数十万铁骑?!\"
鲜卑王接到消息时,满脸震惊地望向身旁垂头丧气的匈奴单于二人。
那两人苦着脸连连点头——来时只剩残兵败将,偏你这老小子死活不信。现在可好,汉军铁骑都杀到你家门口了,看你着不着急!
正当两人暗自窃喜时,鲜卑王突然眼神一厉:\"走!随本王去会会这群汉军!敢犯我王庭,定要他们领教鲜卑铁骑的厉害!\"
见鲜卑王豪气干云的模样,两位单于悄悄交换眼神。他们心知肚明:那支汉军犹如铜墙铁壁,数万人马宛若一体。更可怕的是令行禁止,任他们如何冲杀都难撼分毫。
众人登上王庭城墙时,只见草原上汉军营帐连绵不绝,将山口要道堵得水泄不通。鲜卑王气得浑身发抖:\"岂有此理!汉军安敢如此欺我!\"
自乌桓败亡后,鲜卑已是草原霸主。如今竟被人堵在家门口,这叫雄心勃勃的鲜卑王如何能忍?
\"全军听令!借山势俯冲破营!他们立足未稳,正是良机!\"
两位单于慌忙劝阻:\"万万不可!这支汉军锐不可当,此去无异送死啊!\"
鲜卑王轻蔑冷哼:\"哼!两个丧家之犬!今日就让你们见识真正的草原雄师!\"此刻他满心想着要在这对难兄难弟面前扬威立万。
自从乌桓势力溃败,鲜卑迅速崛起成为草原霸主,但鲜卑王尚未彻底展现军威便已促成三方结盟。如今良机当前,他自然要纵情展示锋芒。
鲜卑王嘴角微扬,目光转向身侧将领:\"阿史那沙必!率我铁骑直取敌营!此战只许胜!\"
阿史那沙必抱拳领命,铠甲铿锵作响。当这位大将转身整军时,鲜卑王悠然眺望远处的汉军营地,眼中尽是不屑——在他看来,这些汉军不过虚张声势。那主帅更是愚不可及,竟将营寨扎在王庭下坡处,待铁骑借势俯冲,必能一击而破。
\"二位且看本王铁骑如何踏平敌营!\"鲜卑王振臂高呼,\"我鲜卑五十万雄师,二十万精锐铁骑,今日定要尔等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