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汉室宗亲!\"南阳郡守摔碎酒盏喝道。幕僚们望着案几上未写完的檄文,慌忙将竹简投入火盆。在这支钢铁洪流面前,任何异动都无异于螳臂当车。
统率这支铁骑的刘耕令旗所指,大军取直道扑向洛阳。此时联军已破虎牢雄关,关内景象却令诸侯们瞠目:西凉军帐竟以蜀锦为帷,士卒餐案堆满珍馐,发霉的粟米与百姓饿殍仅一墙之隔。
\"搜刮民脂竟至如斯...\"渤海太守拾起滚落帐外的金饼,指节因愤怒而发白。众诸侯沉默凝视关墙上那些被油脂浸透的箭垛,恍惚间听见了百姓的哭声在风中呜咽。
诸侯阵营中的刘耕深深凝视片刻,随后转身离去,入目皆是虎牢关破败荒凉的景象。
此刻刘耕心中感慨万千。
这大汉江山已禁不起任何动荡,必须尽快完成天下一统,唯有如此才能终结眼前这满目疮痍。
当看到街头冻毙的尸骸时,一句诗忽然浮现在他心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是时候结束这乱世了!\"
刘耕低声说完便独自离去,一旁的荀彧眼中闪过惊异之色。曹操与孙坚也面露诧异,这两位不愿与其他诸侯同流合污的重臣,此刻都紧盯着刘耕远去的背影。
\"大殿下!\"
\"没想到大殿下竟有如此抱负!\"
二人相视一眼,心中对刘耕的评价骤然提升。虽然身居诸侯之位,他们仍自视为汉室忠臣,矢志复兴大汉。
刘耕确实有意招揽他们,不仅看重其才能,更因其日后可能掌控的势力。只可惜讨董联盟结束后,这二人的志向恐怕会有所改变。
当各路诸侯在虎牢关休整时,袁绍开始对消极怠战的诸侯采取措施。而一些观望的诸侯见到刘耕的实力后,纷纷向他靠拢。
对这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刘耕不屑一顾。他深知这些人终究靠不住,根本无需理会。
此时,二十万铁骑正驰骋在中原大地。
这支精锐骑兵奔腾而过时,连大地都为之震颤。如此浩大阵势,宛如小型 ** ,惊动了正在虎牢关饮宴的诸侯们。
\"天哪!这是谁的骑兵?\"
\"这规模未免太惊人!\"
\"快看旗帜!是刘字大旗!\"
当看清这支抵达关下的铁骑军团时,所有诸侯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迎风招展的刘字旗帜,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刘氏旗帜出现的瞬间,众诸侯齐刷刷将视线投向人群中的刘岱,以及神色淡然的刘耕。刘岱面对众人灼灼目光,先是愕然,随后慌忙摇头否认——若他真握有如此精锐铁骑,早该横扫天下,怎会来参与这讨董联盟?
当诸侯们转向刘耕时,虎牢关城头骤然陷入死寂。刘耕却对周遭凝固的气氛浑不在意,只专注调兵围困洛阳的计划。见袁绍仍处于震惊中,他轻笑着拱手道:\"烦请盟主开启关门,容我军通过。\"
随着城门洞开,二十万铁骑如潮水般涌向洛阳。袁绍凝视刘耕远去的背影,眼中忌惮之色久久未散。
(分割线)
洛阳城内风云诡谲。虎牢关失守使这座都城完全暴露在联军兵锋之下。董卓慌得拍案而起:\"文优速想办法!老夫绝不能失了权柄!\"昔日的西凉豪雄,如今已被富贵蚀成惊弓之鸟。
李儒望着主公这副模样,心中悲凉更甚。当年他携毒士之谋辅佐霸主,何等意气风发?此刻却不得不献上最后的狠计:\"唯有迁都长安,方能以退为进。\"指节叩在地图上的潼关要隘,眼底闪过决绝寒光。
坊间近日流传童谣云:\"西头汉,东头汉。鹿奔长安,劫难自散。\"臣思此谶,西头汉当指高祖建都长安,传帝十二;东头汉乃应光武兴于洛阳,迄今亦传十二帝。气数轮回,丞相若迁返长安,可避灾厄。\"
李儒话音方落,董卓眼中精光乍现。
然转瞬间,董卓环视殿内华美陈设,目光游移不定。自入主洛阳以来,这雕梁画栋早已浸透骨髓,岂愿轻弃?
\"荒唐!\"
\"霸业未竟,岂可轻退!\"
\"速调西凉铁骑入京!倒要看看关东鼠辈有何能耐!\"
董卓抚须大笑,傲色尽显。
正当李儒蹙眉之际,忽见探马仓皇闯入,面如土色。董卓见来者神色,心头猛然一紧。连日噩耗频传,此刻见这探马模样,顿时双目赤红。
\"拖出去斩了!\"
\"大胆贱卒!安敢惊扰军议!\"
\"立斩不赦!\"
探马闻言僵立,面如死灰,连连叩首求饶。李儒见状暗叹,眼前这暴戾之人已与昔日判若两人。
\"岳父息怒。\"
\"且听军报要紧。\"
\"若误军情,追悔莫及。\"
董卓勉强颔首,却焦躁难耐。探马死里逃生,慌忙禀报:
\"启禀相国!\"
\"三十里外发现敌军铁骑!\"
\"正疾驰逼近!\"
闻听此讯,董卓反露讥色。洛阳城中尚有数万铁骑,何惧区区来犯之敌?
李儒向来敏锐,斥候眸中掠过的惊惶没能逃过他的眼睛。那眼神里的恐惧,与当初董卓要斩他时如出一辙。
\"敌军具体人数可曾探明?\"
\"速速报来!\"
面对李儒的厉声追问,斥候额头渗出冷汗,声音发紧:\"禀大人,观其阵势,至少有十万之众......\"
\"且这数目,恐怕还是往少了说。\"
话音未落,李儒已勃然变色:\"十万铁骑?!\"他死死盯着斥候,仿佛要从对方脸上看出破绽。
上首的董卓更是一时腿软,竟从席间滑落。慌忙爬起时,那张横肉丛生的脸上写满惊惶。西凉军虽号称二十万,真正能战的骑兵不过半数。如今洛阳城外凭空冒出十万大军,殿内众人顿时如坠冰窟。
董卓求助般望向女婿,却见李儒也是面沉如水。
\"可曾看清旗号?\"
斥候连忙叩首:\"打着刘字大纛,看风尘模样,应是从幽州昼夜兼程而来。\"待李儒挥手,斥候如蒙大赦,几乎是跌撞着逃出大殿。
沉默在室内蔓延。忽然李儒眼神一凛:\"泰山可还记得幽州那道奏报?\"
董卓皱眉思索,突然拍案:\"莫非是剿灭**的那股势力?\"
见李儒颔首,董卓更加困惑:\"这和刘家军有何干系?\"
青袍文士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某处:\"刘虞素有仁德之名,主张怀柔异族,断无可能养出十万铁骑。\"指尖在羊皮地图上划出刺耳声响,\"幽州地界,能突然冒出这般虎狼之师的......\"
\"唯有能让**灰飞烟灭之人。\"
\"况且,这支军队高擎刘氏旌旗,恐怕意图非善!\"
李儒逐条剖析完毕,董卓已然面如土色,瘫坐在鎏金座椅上。
太师府内,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速去!贤婿!立即调遣吾西凉精锐!\"
\"命李傕、郭汜,连同汝妹夫牛辅火速率兵驰援!\"
望着洛阳城外遮天蔽日的二十万铁骑,先前傲视群雄的董太师早失了威风。
见董卓惊慌失措的模样,李儒暗自叹息。
为保权柄不坠,西凉铁骑必须星夜兼程赶来。
否则迁都之计,恐成泡影。
\"太师且宽心!\"
\"洛阳乃皇城重地,城防固若金汤!\"
\"敌军皆是轻骑,短期难破城关!\"
\"臣这就传令三将率部前来!\"
待李儒领命离去,董卓方觉心安。
这位心腹谋臣行事,向来稳妥。
想到不日便有援军抵达,董卓复又开宴作乐。
城外二十万玄甲骑兵列阵休整,铁甲映寒光。
虽为系统所铸强军,终究需遵循人间规律。
自幽州长途奔袭,此刻正养精蓄锐。
长安城内,李傕接获急报,拍案而起:
\"全军集结!\"
\"速传郭汜、牛辅二位将军!\"
\"即刻发兵勤王!\"
西凉铁骑闻战则喜,虽久享富贵,战血未冷。
不过半日,十五万虎狼之师已列阵待发。
长安城外,尘土漫天,刀戈如林。
长安城外,西凉铁骑整军待发。李傕朝牛辅、郭汜使了个眼色,二人当即带领十五万大军直奔洛阳城。
安排妥当后,李傕留下五万西凉步卒驻守长安,特意叮嘱张济:\"你坐镇长安,我去洛阳接应主公!\"张济领命。
董卓在世时,西凉军上下齐心。这支令诸侯胆寒的劲旅虽在董卓死后分崩离析,但此刻仍是当世最强军。李傕亲率三千重甲步卒疾驰洛阳,飞熊旗帜迎风猎猎。
洛阳城外,大地突然震颤,碎石跳动。\"头领!他们来了!\"轻骑兵统领厉声喝道:\"全军上马!\"二十万骑兵瞬间列阵。远处地平线上,西凉铁骑如潮水般涌来。
\"主公要灭的敌人来了!冲锋!\"随着号令,二十万铁骑迎头冲击。平原上,三十五万骑兵轰然相撞,这场惊天大战引得洛阳城内董卓、世家大臣纷纷登城观战,诸侯联军也派出探马窥视。
\"杀!相国养兵千日,就在今日!\"牛辅、郭汜率领的西凉铁骑面对刘耕的精锐毫不示弱。这些疯虎般的西凉勇士虽堪称当世顶尖,却不知他们面对的是经过系统特训的超级精锐。
一场冲锋过后,战局两败俱伤。郭汜与牛辅却面如死灰——方才那轮冲锋中,他们引以为傲的西凉铁骑竟折损万余,而对面骑兵的损失却不足万人。
\"见鬼!这支部队从哪钻出来的!\"
\"怎可能有如此骇人的战力!\"
\"简直荒谬!\"
望着敌军骑兵严整的阵型,二人脸色愈发阴沉。与刘耕的轻骑不同,董卓的西凉铁骑更似半重装骑兵,惯用密集冲锋碾压步兵。但对方轻骑兵首领仅一个照面,就彻底改变了战场态势。
当郭汜准备发起第二轮冲锋时,二十万轻骑突然裂变为四个战阵。这令二人喜上眉梢:
\"指挥者必是庸才!\"
\"面对同等规模骑兵竟敢分兵!\"
\"机不可失!全军突击!\"
眼见敌军一分为四,郭汜与牛辅仿佛已看到胜利在望。他们狂笑着策动全军:
\"废物将领!自取 ** !\"
\"碾碎他们!\"
然而当西凉铁骑再次冲锋时,四支轻骑方阵突然向四方散开,每队约五万人。二人愈发亢奋:
\"快!逐个击破!\"
\"这是天赐战功!\"
他们坚信集中兵力方能取胜,便率军直扑其中一队。想到若能全歼敌军,封侯拜将指日可待,二人眼中燃起灼热的野心。
铁蹄奔涌之际,郭汜与牛辅正率部扑向一处军阵,不料其余三支铁骑忽如雁翼展开,自三面合围而来。
眼见铁骑环伺,二人心头骤紧。预想中的骑兵冲阵并未发生,只见敌军整齐划一地收枪入鞍。
\"这是何意?\"二人正疑惑间,忽见四周骑兵齐刷刷擎起鞍边长弓,寒芒尽指己方。
\"中计矣!\"郭汜面如金纸,牛辅亦是悚然。前方诱敌之师始终保持着箭矢难及的距离,此刻二人方知已堕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