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根本不是人!\"
\"叶伽将军在哪里?西域远征军呢?\"
\"为什么汉军会攻打贵霜?\"
残余的贵霜守军陷入绝望。他们想不明白,明明叶伽将军带着五万大军出征西域,为何汉军会从西域方向杀来。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他们心头:
\"难道...\"
\"叶伽将军的五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个可能,守军们面如死灰。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贵霜名将叶伽不仅折损了帝国精锐,更为国家招来如此强大的敌人。
\"快撤退!\"
\"必须把这个消息传回王都!\"
\"叶伽葬送了五万勇士,还引来了汉军进攻!\"
早已丧失斗志的守军开始四散奔逃。刘耕的征西大军乘势展开 ** ,整个边境小镇血流成河。指挥将领曹操下令外围轻骑兵张弓搭箭,将所有逃兵尽数射杀,不留一个活口。
(
【
残阳如血,溃逃的守军被逐一剿灭,这座边境小城终于插上了大汉的旗幡。
“好!此乃征伐贵霜之首功!”曹操按剑立于城头,战袍被风卷得猎猎作响,“传令三军——此地便是吞并贵霜的粮秣大营!”
将士们的欢呼声中,长安宫阙内的刘耕正凝视着悬浮在半空的金色舆图。当代表曹操的赤色旌旗在边境定格时,年轻的 ** 嘴角微扬。征西大将军果然不负所托,这柄利剑出鞘首战,便劈开了贵霜帝国的国门。
指尖轻点,舆图上的斑驳小镇突然泛起波纹。没人注意到,在骑兵们刻意制造的尘土掩护下,青石地基正从泥土中自行生长。不过半日,崭新的城寨已替代了原本的土墙——雕花门楣上“镇西都护府”五个鎏金大字赫然在目。
“陛下真乃神人也!”曹操抚摸着粮仓里突然盈满的粟米,连酒樽倾覆都未察觉。那些凭空出现的粮垛让他想起泰山封禅时的祥云,或许当今天子本就是...
突然腕间玉符闪动,打断了曹操的思绪。此刻未央宫深处,刘耕正凝视着几乎要冲破虚空的资源洪流。自车书混一十七州以来,各郡县的铜铁、粮帛通过那张金色网络日夜奔涌而来,在系统面板上堆叠成璀璨的星河。
“宣荀彧、诸葛亮。”年轻的 ** 抬手划过虚空,无数光点随着他的动作汇成九条咆哮的金龙。
天下归一,统筹调度之事需得能臣专掌。
刘耕帐下现有两位旷世治世之才——王佐荀彧与卧龙诸葛亮,此二人堪称三国百余年来内政之首。大汉帝国内政疑难可询荀彧、孔明,外务纷争则交由曹操、周瑜定夺,可谓精英荟萃,尽在掌握。
诏令既出,王越立遣精锐剑士将尚在官署理政的二人迎入宫中。见高坐龙椅的刘耕,二人肃整衣冠行大礼。在其心中,这位秦皇已堪比上古尧舜圣君。入殿时二人早已揣度圣意,默契呈上预备多时的奏章。
\"陛下!\"
\"自山河一统以来,各州复兴如火如荼。仰赖陛下文韬武略,今岁赋税较往年激增,实为盛世之兆!\"
刘耕凝视竹简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粮食以石计量,各州收支精确至毫厘。这份堪比后世数据报表的奏章,唯此二人能匠心独运。交州作为龙兴之地,粮产更是冠绝十七州。
\"妙极!\"
刘耕拍案赞叹,\"文若、孔明真乃朕之股肱!\"
阶下二人闻言热泪盈眶,伏地长拜。御座上, ** 的目光仍流连于那些跃动的数字——那是整个帝国跳动的脉搏。
凭借第一批开垦的农田与新落成的广州港,如今交州的粮食产量已跃居大汉十七州之首。
紧随其后的夷洲更被刘耕钦点为\"天下粮仓\",星罗棋布的农田为朝廷贡献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储备。
在物资清单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荀彧统计的幽州矿产——该州商业重镇贡献的黄金竟占帝国总量的七成。由甄氏、糜氏联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如今已将七成资源尽数纳入朝廷掌控。
面对如此充沛的金属矿藏,木材资源反倒显得无足轻重。深谙生态平衡之道的刘耕,始终严格控制着林木采伐的规模。
当看到资源面板上跃动的天文数字时,刘耕的指尖微微发颤。自穿越以来,这是首次实现资源的正向积累。昔日逐鹿中原时,每笔物资还未焐热便要立即投入战场,而此刻整个帝国的资源尽在掌握。
百万雄师枕戈待旦,巍巍大汉已成当世最强帝国。审阅完荀彧的奏章,端坐龙椅的刘耕陷入沉思:这些与日俱增的资源,必须转化为帝国腾飞的燃料。
作为\"帝国系统\"的持有者,他眼中看到的不仅是数字,更是铸就钢铁洪流的兵甲、连接九州的道路、点亮文明的学堂......
【刘耕摩挲着玉玺,仿佛触及到即将喷薄而出的时代脉搏。纵使四海归一,这位穿越者的野心仍在燃烧——他要将每粒金沙都铸成推动帝国前进的齿轮,让大汉的威名响彻寰宇。
刘耕深知,若要建立不世功勋,超越历代明君,眼下取得的成就不过沧海一粟。唯有开疆拓土,方能铸就亘古未有之伟业。
放眼寰宇,若要缔造前所未有的宏图霸业,不妨以征服天下为志。然当前汉室虽拥百万铁骑,足以横扫当世三大帝国,却难撑起全球疆域。细究其弊,根源在于人丁稀薄——区区亿万子民,纵使遍布四海,亦如滴水入沙。
忆及后世,神州沃土育养十四亿黎民尚显宽裕,而今幅员辽阔的汉土竟至\"十里不见炊烟\"之境。纵有系统神力开辟万顷良田,郡县村落仍显星散。昔日汉室鼎盛时不过五千万人口,今虽倍增,较之理想国度的六至八亿规模,仍如杯水车薪。
刘耕洞悉:民乃立国之本,更是百业之源。忽忆后世箴言\"人民创造历史\",更坚定其\"农政为先\"的国策。只需持续激励农耕,待到亿万青壮化作劳动洪流,必将推动帝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
\"查阅粮储!\"随着指令,系统光幕闪现金色数据。此刻,青年 ** 的目光已穿透数字,预见了一个人口鼎盛的新纪元。
刘耕眼前的食物储备高达六亿单位,而每训练一名农夫仅需消耗50点食物。
这意味着当前的库存足以瞬间招募一千两百万名青壮劳力。这庞大的人力资源足以撼动任何王朝的根基。
然而这位统一天下的统治者却盯着数据面板微微摇头。在他眼中,六亿食物看似庞大,却仅能支撑初期发展。要实现六至八亿人口的宏图,仍需漫长积累。
当刘耕正推演各州人口分配时,资源数值突然剧烈波动。他猛然抬头望向殿外——长安城的桃树竞相绽放,这预示着夷洲的超级稻作又迎来丰收季。那些由系统加持的稻田每年可收割三次,此刻正将潮水般的粮食汇入国库。
数字最终定格在十亿。
\"立即训练两千万农夫。\"刘耕向系统发出指令,\"男女各半,分散至十七州。\"虚拟进度条开始疯狂闪烁,数以千计的新生力量正从各地的城镇中心列队走出,他们的脚步声将重塑整个帝国的未来。
(
大汉疆域内,十七州之地突然涌现大批新农人,帝国人口骤然激增。
刘耕指尖轻点,天下瞬息新增两千万丁口。伴随这惊人增长的,是系统储备的十亿粮秣瞬间归零。盯着重新跌回两位数的粮储数字,刘耕陷入长久的沉默。
即便坐拥四海资源,消耗速度仍远超供给。仅新增两千万农人,粮仓便已见底。刘耕凝视着不断闪烁的粮储数值,眼底暗流涌动。
【篇章贰叁捌:沃土与海港的爆发】
两千万农夫降临世间,粮储面板仅剩个位数。望着这寒酸的数字,刘耕瞳孔微缩。区区两千万新丁,竟耗尽所有存粮。
此刻他掌舵的已非昔年皇子府,而是整个大汉王朝。若在战时断粮,后果不堪设想。刘耕立即将全副心神投向粮储系统。
当务之急必须扩大粮产。要实现八亿子民的宏图,首当保障粮秣充足。安排完新农人的安置事宜,刘耕果断展开系统舆图。
天下一统后,所有疆土尽归其麾下。新开垦的沃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建造田亩同样需要消耗存粮,致使刘耕短期内竟无法大规模拓荒,只能待粮储回升逐步开田。
望着面板上缓慢爬升的数字,刘耕眉头深锁。当前消耗仍压制着增长,农田产粮尚需周期。
就在举国大兴农事之际,刘耕的目光转向日益繁荣的交州广州港。无数渔船满载而归,庞大的运输船队不断将海产送入港口。
「粮储+9999」
「粮储+9999」的字样在面板上接连跃动。
刘耕的目光刚刚落向广州港,食物产量的数字便开始在他眼前飞速上涨。
然而,这样的增长速度仍让他感到不足。尽管仅靠广州港,就已为他带来数百万单位的食物供给,但海洋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当前世界仍以陆上争霸为主,海上资源的开发几乎无人问津。经过千年的积累,如今的海域资源正处于最丰饶的时期。作为穿越者,又有系统加持,刘耕自然不会放过这片无尽的宝藏。
正因如此,广州港应运而生——无敌的舰队与庞大的渔业并行发展。为了避免过度捕捞破坏生态,他还在近海推行养殖业,持续获取资源。
但如今天下一统,仅靠广州港等少数几座港口,食物供给的效率已跟不上需求。如今整个大汉的海岸线皆在刘耕掌控之中,港口建设必须加速推进。
一座港口仅需5000金,而刘耕所持有的黄金资源高达,近乎千万。如此庞大的财富,足以让他在整条海岸线上密布港口,但理智的规划才是关键。
于是,他开始在青州、徐州、扬州等后世着名的沿海地区,如烟台一带,部署码头单位。
“系统!在标记地点建造码头!” 刘耕一声令下,资源面板上的黄金立刻扣除5万。转眼间,十座与广州港规模相当的巨型港口便沿着海岸线拔地而起。
如此高效的建造,连刘耕都忍不住感叹系统的超值——买码头送港口,可比那些商家的“买一送一”实惠多了。
与此同时,沿海百姓正享受着新帝登基后的富足生活。忽然,大批农民单位出现在海岸,迅速在关键位置建起宏伟的港口。
“咦?!这是在造什么?” 有人惊讶道。
“管他呢,反正是秦皇陛下的旨意,咱们支持就是了!”
百姓们一见工程开工,根本不在意建造什么,只要是秦皇陛下的旨意就全力支持。海边居民们纷纷涌向工地,热火朝天地帮忙建造。
有了百姓助力,刘耕规划的港口以惊人速度拔地而起。
\"叮!徐州港竣工!\"
\"叮!青州港竣工!\"
\"叮!扬州......\"
短短时间内,刘耕脑中接连响起系统提示音。十几座新建港口在系统农民与大汉百姓通力合作下快速完工。巍峨的港口群傲然矗立海岸线,引得围观百姓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