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春风解冻了黑土,也吹开了人心。

在东北那个大豆示范区,一场名为“亮底盘日”的行动,比春耕的拖拉机声还要响亮。

村口那块平日里只放“村规民约”的LEd大屏,此刻正像股市行情板一样,疯狂刷新着一行行刺眼的数据。

“金牛3号拖拉机,液压臂故障率12%,建议保养。”

“三号地,氮素误判,追加施肥量超标8%。”

“王家育秧棚,湿度传感器漂移,数据偏差3.5%。”

每一条,都是自家生产线上最不愿示人的“短”。

一个叼着烟袋的老农,蹲在人群外,朝着屏幕“嗤”了一声,浓重的烟雾从鼻孔里喷出:“瞎胡闹!哪有把自家裤衩啥颜色都亮给外人看的道理?丢人!”

他身边的年轻人没反驳,只是指了指屏幕下方滚动的另一行小字:“合作社专家组已介入,预计3小时内解决液压臂问题;土壤数据已校准,明早调整施肥方案;王家传感器已更换。”

老农的烟锅敲了敲鞋底,没再说话,转身走了。

夜深,合作社的监控室里,沈昭岐独自蹲在角落。

他面前的屏幕分割成十几块,每一块都是村里的实时直播画面。

他看到村民们不再是远远地看热闹,而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台前,把自家遇到的难题大声报出来,有的人甚至为谁先上报而差点动起手。

他又切换到一个画面,看到了那个白天还在嗤之以鼻的老农,正拎着一筐刚腌好的咸菜疙瘩,悄悄放在了合作社门口。

菜筐上压着一张揉皱的纸条,借着门灯的光,隐约能看到上面的字:“下回……把我的垄也测了。”

沈昭岐的嘴角,在黑暗中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摸出一截从柴火堆里捡来的炭笔,在身旁墙皮剥落的配电箱背面,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行字。

真话不怕踩进泥里。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合作社的几十辆农机和运输车发动时,引擎的轰鸣声里多了一种细微的“唰唰”声。

每一个驾驶员,都在车头最显眼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崭新的贴纸。

白底黑字,正是配电箱上那句歪歪扭扭的话。

千里之外,林晚的办公桌上,一声尖锐的警报撕裂了深夜的宁静。

系统屏幕上,一个代表西南某茶叶产区的信用评分,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正以断崖式的姿态笔直下跌。

“集体造假?”这是她的第一反应。

但当她调出完整的溯源链时,却发现了诡异之处。

所有的农残检测报告都真实有效,盖着鲜红的公章;物流轨迹清晰完整,从茶山到仓库再到消费者手中,每一个节点都无懈可击。

唯一异常的,是所有关联直播间的人气,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蒸发了九成以上,退货率飙升至史无前例的87%。

林晚点开了一个回放视频。

画面里,一个穿着精致改良民族服饰的年轻人,正用一种字正腔圆又刻意带着点方言腔调的嗓音叫卖,间或还穿插几句戏腔吟诵的茶诗。

表演很专业,但透着一股浓浓的舞台味。

她立刻调取了该账号过往半年的直播记录。

画面里,原本是一个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的中年茶农,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磕磕巴巴地介绍着自家的茶叶。

真相瞬间明朗。

当地茶农为了追求时髦的流量密码,眼红那些“方言叫卖”的爆款视频,竟联合起来凑钱,请了县城艺校的老师,重拍了所有视频,替换了原来的主播。

评论区里,一条被顶到最高的留言写着:“我们买你的茶,是信你这张脸,信你这双手上的茧。我们要的是你,不是一场表演。”

下属的处罚建议已经递了上来,措辞严厉。

林晚却只是拿起了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叉。

她没有进行任何处罚,只是默默冻结了该区域所有产品的推荐权重,同时,亲自撰写了一份面向全平台的《真实性白皮书》。

文件的结尾只有一句话:“内容可优化,主体不可替。”

做完这一切,她在系统后台,悄悄为直播模块加入了一个新的插件——“声音指纹比对模块”。

这个模块不会处罚任何人,但一旦检测到代播行为,会自动降低其流量权重。

合上电脑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

林晚靠在椅背上,轻声自语,像在对自己说:“原来,我们最怕的不是假货,是有一天,连‘我’都丢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在首都的一间高级会议室内,周执正襟危坐。

他受邀参与制定一项关乎未来的“乡村履约国家标准”。

会议讨论激烈,一位与会代表情绪激昂地提议,应设立全国统一的“失信黑名单”,一旦农户出现违约行为,由各大平台联合惩戒,永久封禁。

提议获得了不少附和。

周执一直沉默着,直到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没有急于辩驳,只是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播放了一段录音。

录音里,是一个略带喘息的、粗粝的男人声音,背景是呼啸的风雪声:“兄弟,对不住了……今年的货,发不了了。雪把路封了,羊也冻死了几只。你付的定金,我双倍退你。这包风干肉,你拿着,算是我赔罪。不是哥们儿不守信,是老天爷,给咱改了期。”

录音播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周执接着在屏幕上展示出一组数据——这位主动承认“违约”的西北牧民,在过去三年里,客户留存率高达9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惩罚,只会让人害怕犯错。”周执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而补偿,才能让信任在废墟上重生。”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容错备案制”。

允许农户在遭遇不可抗力时,主动申报,并由村委会或邻里进行交叉联审。

一旦通过,这次“违约”将不会被计入失信记录,而是作为一次特殊的“履约备注”存在。

方案激烈讨论后,最终获得通过。

当日,全国所有助农站点的系统后台,都自动推送了一条新的通知,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有一句温暖的话:“你犯的错,有人愿意等你补。”

秦念慈正在为集团的“乡土记忆库”项目进行年度更新评审。

她的团队提交了一份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提案,片名很响亮——《寻找沈昭岐》。

提案计划动用顶级拍摄团队,追踪沈昭岐近十年的行迹,采访数百位受助者,试图还原这位“助农教父”的传奇人生。

她只看了五分钟,就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不是在找一个人,”她看着满怀期待的团队成员,缓缓摇头,“我们是在护一条路。”

随即,她当场宣布,启动一个代号为“匿名之光”的全新计划。

从即日起,集团所有成功案例的宣传和展示中,必须隐去关键发起人的姓名,只保留地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立刻有年轻同事不解地站起来:“秦总,如果没人知道是谁做的,那谁还会愿意去做?”

秦念慈没有回答,而是播放了另一段音频。

那是田野调查时,在黔东南一个侗族村寨里采集到的声音。

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正用稚嫩的童声,齐声念诵着一款腊肉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文案——“旧味新炊”。

他们的嗓音里,没有丝毫的背诵感,反而充满了无法掩饰的骄傲。

“听见了吗?”秦念慈轻声说,“他们记得的,从来不是那个给他们写下这四个字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们记得的,是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来。”

而此刻,那个被无数人寻找的沈昭岐,正潜身在华北最大的果蔬集散地。

空气中弥漫着蒜薹辛辣又清甜的气息。

又是一年上市高峰,几个大批发商故技重施,联手压价,异口同声地宣称“今年过剩,量太大”,逼得田间地头的农户们只能含泪贱卖。

沈昭岐穿着一件沾着泥点的旧夹克,混在愁云惨淡的市集里,最终,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小摊前停下。

摊主是个聋哑青年,身边立着一块用粉笔写着价格的纸板,因为无法叫卖,他的摊位前门可罗雀。

沈昭岐蹲下身,从地上捡起一根因为弯曲而被挑拣出来的断掉的蒜薹,随手掰了一截,放进嘴里慢慢嚼了嚼。

辛辣的汁水在舌尖爆开,带着一股只有最新鲜的食材才有的清甜。

他掏出手机,没有拍蒜薹,也没有拍摊位,只是对准了那个青年因为焦急而不断比划的双手,拍下了他拿起一根品相不好的蒜薹递给自己的动作。

视频很短,只有几秒钟。

沈昭岐给它配上了一行字幕:“他说,这根弯了,但它还香。”

视频被上传到一个毫不起眼的助农账号上。

不到两个小时,这条视频被疯狂转发,评论区里,“断茎计划”的众筹链接被自发建立起来。

无数城市的消费者涌入进来,他们愿意为这些“不完美农产品”支付溢价,只为那句“但它还香”。

三天后,整个批发市场掀起了一场“残次品正名潮”。

就连那些最大的批发商,也不得不紧急调整收购标准,第一次将那些“弯曲的”、“有疤的”农产品纳入了正常收购范围。

沈昭岐离开时,那个聋哑青年从后面追了上来,急切地塞给他一张小纸条。

他展开一看,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着:“谢谢你听懂了我的话。”

他将纸条仔细折好,放进贴身的衣兜里,像藏起一颗珍贵的种子。

深夜,秦知语站在集团的中央资料室里,看着巨大的电子屏上滚动的集团转型进度表。

她的目光,最终停在了其中一项上:“原‘沈昭岐专属供应链’正式更名为‘共信链’”。

她转身,走向资料室深处一个尘封的保险柜,输入密码,取出一份泛黄的档案。

档案的封面上,写着五个字——“影帝孵化计划”。

这是十五年前,她亲手拟定的。

计划书的末页,有她当年的笔迹:“可控性评估:高;情感依赖:可引导。”如今,这行字的旁边,被系统自动标记了一个鲜红的戳印:“已失效”。

她正准备将这份档案送入碎纸机,办公室的门被急促地敲响。

助理探进头来,语气焦急:“秦总,华南荔枝协会发来一份紧急申请。他们想把咱们之前定的那句宣传语‘慢一点,才甜’,刻进他们的产地丰碑里。但是……他们在问,是否需要署上沈先生的名字?”

秦知语盯着手上那份旧文件,良久。

然后,她提起笔,在那份申请的批注栏里,写下几个字:“不必留名。只要刻得深,风吹不走。”

窗外,雨落如织,敲打着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

而千里之外,华北那个喧闹已经散去的集市里,一盏昏黄的灯下,那个聋哑青年正铺开一张新纸,照着手机上的截图,一笔一划地临摹着那三个字——它还香。

他准备明天,把这三个字贴在自己的新摊位上。

更远的地方,沈昭岐折好那张纸条,像藏起一颗种子。

夜色里,他没有回头,只身钻进了一辆驶向西北的破旧长途客车。

车窗外,城市的灯火被迅速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无垠的黑暗,风声开始在车窗缝隙间变得尖利,像某种古老荒原的低语。

风沙不知何时停歇,一辆饱经风霜的越野车碾过碎石,停在戈壁驿站那座孤零零的土屋前。

车门打开,一个身形挺拔的男人走了下来,他叫沈昭岐,风尘仆仆,眉眼间带着一股与这片荒芜融为一体的沉静。

驿站里,几个被沙尘暴困住的货车司机正围着火炉唉声叹气,唯一的娱乐——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正滋滋啦啦地响着,信号时断时续。

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一台老式录音机前,熟练地按下录音键。

他对着麦克风,像是对一个老朋友说话,声音被风沙磨砺得粗粝:“今天风大,但我还在。”这是村子的惯例,每日向外界报一声平安,即便信号可能根本传不出去。

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开口:“大爷,都断网三天了,录了也发不出去,歇歇吧。”老人却摇了摇头,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股执拗:“信号断了,心不能断。只要录着,我们就在。”

录音被连接到村里唯一还能供电的喇叭上,一遍遍循环播放。

那句简单的话,夹杂着老人的咳嗽声和背景里狂暴的风啸,形成一种奇异的交响。

困在这里的司机们起初觉得烦躁,但听着听着,竟品出了一丝安宁。

有人拿出手机,对着喇叭录了一段音频,尽管没有画面,只有声音,却奇迹般地通过微弱的信号残片传了出去。

网络上,这段粗糙的音频开始发酵。

没有感人的故事,没有精美的剪辑,只有一句承诺和无尽的风声。

评论区却炸开了锅。

“这风声,听着像我爸当年在工地上给我打的电话,他说信号不好,喊着说‘我好着呢!’”一条高赞评论引爆了无数人的共鸣。

更有城市的家庭,将这段音频用蓝牙音箱外放,让家里从未见过戈壁的孩子听听,“听,这就叫坚持,比任何作文素材都管用。”

沈昭岐默默坐在土墙根下,听着那循环播放的声音。

他从自己巨大的行囊里,竟摸出了一套精密的工具和一台同样老旧、但保养得极好的扩音器。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他三两下拆开村里那台失灵的广播设备,手指翻飞,接线、调试、加固。

不过半小时,他将自己的扩音器接入了全村的广播网络。

滋啦声消失了,老人的声音和风声被一股强大的功率推送出去,穿透力瞬间提升了数倍,仿佛能撕开这漫天黄沙。

次日清晨,风势渐弱。

五十公里外的公路管理站,值班员正盯着气象雷达愁眉不展。

突然,他的通讯频道里传来一阵异常清晰、带有奇特规律的风啸声,夹杂着一声声微弱但坚定的“我还在”。

他浑身一激灵,立刻将这段音频输入声波分析软件。

屏幕上,代表风力峰值的曲线正呈现一个明显的下降拐点!

“是风眼过境的尾声!”他立刻抓起对讲机,“所有单位注意,风暴核心区正在快速衰减,预计两小时后达到安全通行标准,提前放行所有滞留车队!”

驿站里的司机们欢呼雀跃,村民们也围了上来,好奇是谁修好了广播,让这救命的声音传了出去。

可那个叫沈昭岐的男人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他留下的那台扩音器,静静地立在那里。

有人在扩音器金属外壳的背面,发现了一行用匕首刻下的字,字迹刚劲,却只写了半句:“……只要还在,就是回答。”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一间数据中心里,林晚正紧盯着一块巨大的数据瀑布。

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她的注意。

系统内,一个从未开过直播、甚至没有官方店铺的偏远山区苹果村,订单量却在过去一个月内稳步上升。

她启动溯源程序,数据链条最终指向了邻县一个粉丝量颇高的养蜂人。

在他的直播中,他只是在吃苹果时顺口提了一句:“我跟你们说,这家的果子,甜得流蜜,我家的蜜蜂都去他们那儿‘串门’,嗡嗡的就不肯走。”

就是这句无心之言,引发了链式反应。

很快,其他农产品直播间也出现了类似的话术:“这家的茶叶不错,泡茶的水用的是隔壁村的山泉,经那边的老乡验证过的。”一个“口碑互荐链”在数据底层悄然形成,不同产区的农户,开始自发地为彼此的品质背书。

林晚起初担心这种弱关联会引发信息失真和信任危机,但调出后台的复购率和退货率数据后,她惊呆了——这条口碑链上的商品,复购率比平台官方认证的商品还要高出三十个百分点。

那个深夜,她在系统核心算法中,悄悄增加了一个新的权重参数——“交叉背书权重”。

它允许不同品类、不同地区的生产者,在系统内建立一种非官方的信用联盟。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袤的果园里,每一颗果子上都清晰地映照着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脸。

她猛然惊醒,在工作日志上写下:“当信任不再需要中心化的担保机构来背书时,它才真正像种子一样,拥有了活下去的生命。”

几乎在同一时间,周执正颠簸在川滇交界崎岖的山路上。

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偏远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

然而,他发现当地早已演化出一种让他这个专业人士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信用接力”模式。

甲村的村民要寄一个包裹到丁村,他只需把包裹交给即将前往乙村的邻居。

乙村的村民收到后,会妥善保管,直到遇到要去丙村的人,再进行转交。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物流单号,没有电子跟踪,全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承诺。

“这种模式风险太高了,一旦丢失,连找都找不到!”随行的助理忧心忡忡。

但周执调阅了当地邮政所几个月来的数据,丢失率近乎为零。

“我们这儿,认的是人组成的链条,不是那个包裹。”一位负责中转的村民笑着对他说,黝黑的脸上满是坦然。

周执原本计划在这里推行一套基于区块链的物流溯源系统,但经过一周的走访,他彻底推翻了自己的方案。

返回的路上,他开始起草一份名为《乡村流通白理书》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论:“人格链替代契约链”。

他写道:“一个郑重的承诺,翻过三座大山,送达另一个人手中,其可靠性,在特定环境下,远超一份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报告还未写完,他的手机就收到一条消息:他考察的那个试点区域,由于“信用接力”模式被官方默许并小范围推广,近一个月的消费退货纠纷,同比骤降了百分之八十二。

而在另一个维度,秦念慈正头疼地看着一份申请报告。

某座古镇,希望将当地一句流传已久的口号——“雨再大,我也晒得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决定亲自去一趟。

抵达后,她发现当地远比她想象的更有行动力。

他们自发建成了一座小小的微型展览馆,里面没有文物,只陈列着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模仿当地风格制作的竹片,每一片上面,都用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句话。

秦念慈没有当场批复。

她返回后,通过文化馆的官方平台,发起了一场特殊的“全民投票”,议题是:一句口号,是否有资格成为非遗?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超过七成的民众投了反对票。

一条留言被顶到了最高:“它不应该被供奉在博物馆里,它应该活在每一个赶路人的嘴边,活在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里。”

最终的决议是:不予申遗。

但文化馆将拨款支持当地建立一个“民间信念流动展”,每年选取十个村落进行巡回展览。

闭幕会上,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拉住秦念慈的手,真诚地说:“姑娘,谢谢你。这话要是真成了古董,我们就再也说不出口了,那股劲儿,就散了。”

不久后,沈昭岐的身影出现在了华东的鱼米之乡,正值插秧季。

当地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智慧农业示范区”,要求所有农户统一使用新品种,统一采用机器直播,统一品牌包装。

农户们表面上积极配合,私底下却怨声载道:“机器是快,一天能播上百亩,但那秧苗就像没断奶的娃娃,扎不下根,不服水土。”

沈昭岐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租下了一亩试验田。

在周围无人机轰鸣、播种机飞驰的景象中,他卷起裤腿,赤脚下田,用最传统的方式,一株一株地手工插秧。

他甚至刻意让每一株秧苗的间距都略有不同。

秋收时,他的田亩产量的确比那些“智慧大田”低了一成,但在随后的一次盲品评测中,他的米饭却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他没有去推销,只是在村头摆了一张小桌,上面只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一杯清水,旁边立着一块木牌,写着:“长得慢,是因为它还记得怎么呼吸。”一股奇异的米香,引来了十里八乡的人。

人们口耳相传,“呼吸米”的名声不胫而走,价格甚至超过了那些精美包装的“品牌米”。

几天后,周围的农户开始悄悄恢复传统耕法,甚至有人主动拆除了部分高价购入的智能设备。

“不是说科技不好,”一位老农扛着锄头说,“是要先问问这片地,它自己愿不愿意。”沈昭岐听着,只是将那碗米饭的照片,默默设置成了自己的手机壁纸。

京城,一场名为“共信链”的生态大会正在召开。

主持人秦知语站在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名业界精英和地方代表,宣布了一个震撼性的决定:“从今天起,‘共信链’系统将全面开放接口权限,任何村庄、合作社,无需申报、无需审核,均可自主接入我们的冷链、质检乃至金融支持系统。”

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哗然。

一位高管立刻站起来质疑:“秦总,没有任何审核机制,这完全是开放式入口!一旦被恶意利用,整个系统的信用都会崩塌!”

秦知语没有直接回答。

她只是平静地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东北一个种大豆的农民,正热情地邀请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来查看自家的所有账目、产量和土壤检测报告。

他咧着嘴,笑着说:“你来帮我查明白了,咱俩的地,都能卖上好价钱。咱们得让外面的人知道,咱们这儿的土,不撒谎!”

掌声还未完全响起,会场的大屏幕上,全国地图的数据突然开始疯狂跳动。

就在秦知语讲话的这短短几分钟内,全国范围内,新增了217个自主接入“共信链”的站点,它们像繁星般,散落于28个不同的省份。

秦知语望着那一个个被点亮的红点,低声说了一句,仿佛是对自己,也像是对所有人:“真正的秩序,从来不是靠管出来的。”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一人走上江堤,晚风吹拂着她的长发。

她打开个人终端,发送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备忘录:“如果你能看见,这就是你曾经说过的,大地自有回响。”

而此刻,在万里之外的西北荒原,那间孤零零的哨屋旁,沈昭岐留下的那台扩音器,正随着微风的起伏,将那句断续却无比坚定的录音,送向更远的地方:“……我还在。”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沈昭岐删掉了手机里那张“呼吸米”的壁纸。

他的终端上跳出一条新的消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地理坐标,以及一串实时更新的土壤盐碱度读数和未来一周的潮汐数据。

他目光一凝,那眼神,仿佛穿透了屏幕,望向了东南方向那片浸泡在海水与烈日中的沉默土地。

他发动越野车,引擎的轰鸣声再次划破宁静,车头调转,奔向一片比戈壁更严酷、比稻田更固执的战场。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末世重生:我觉醒了双系统?最豪赘婿陆枫纪雪雨我在古代逃荒路上如鱼得水万界独尊玄天战尊傲气凌神教授家的小姑娘恶毒女配不按剧情走从火影开始卖罐子阴神司探登高者寡六零:老太搞事业,养崽崽日常相公失忆后,医妃带空间养崽穿书女配和未婚夫恋爱的甜甜日常官道之1976军阀:从县长开始征伐天下星际毛绒绒陆沉周若雪无删减完整版拜师九叔之我在民国当军阀小公爷,夫人带前世记忆重生救府末世金丝雀到年代文的摆烂人生带雨梨花祁同学,真的不继续追了吗重生四岁小玄师,别怪我无情以大针蜂开局的异世界宝可梦之漫威:搞笑角色摆烂日常超神:我真不想成神!快穿:我修仙回来了,渣渣速退恃娇宠宫廷双姝:权谋与情丝剑道初心女尊:当白切黑皇女遇上土匪郎君庶女发癫日常肖靖堂升职记窝囊女婿三年被瞧不起岳风柳萱崩坏:终末之诗变成动物后才知道摆烂有多香暗恋,你是我的遥不可及远古时代的悠闲生活叫你当炮灰,你转身毒翻全场?和死对头影帝穿越古代逃荒赢麻了斩神:转生黄泉,践行虚无之路!玄学大佬驾到,万千恶鬼瑟瑟发抖恶毒女配一心求死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陶园田居,悠闲的山村生活修真需要高科技摸金校尉:大赦天下别人啃老我啃小,我的儿子是大佬国运:失忆的我要扮演张麒麟
墨坛书屋搜藏榜:萌宝被抛弃后:被全国兵哥哥宠哭养猪小能手穿七零首长见面要毁婚?后来被钓成翘嘴盗墓:开局探索金国大将军墓甜!漂亮军嫂海岛寻夫后被宠上天绝世邪神奥特:黑暗洛普斯的奇妙冒险!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离婚当夜,被豪门继承人搂着亲王妃强势回归,被休摄政王追妻忙救命,霍爷的小傻妻野又撩我的老领导是李云龙天地道君要回家神豪系统之打造奢华娱乐帝国尸兄:从葫芦娃到尸皇仙子毋燥,我拚老命也要解你情毒在团内当团宠的一天我以前好像很厉害龙族:开局拐走夏弥自创超凡体系你好!亲爱的小狼!从开始的左道生涯[综]万界旅行社医妃入怀,王爷你就宠她吧八零偏执大佬的娇软白月光新时代的女奥特2被甩后,嫁给了他死对头蜡笔小新:我的校园青春仙路漫漫吾终将问鼎!悍姐好种田替嫁残疾大佬后他站起来了崩坏:带着女武神写二创盗墓同人之换个姿势穿小哥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正阳门下:东南亚之主魔道少主的我,功德成圣了靖康物语之塞北帝姬泪那夜后,糙汉霍总跪哄孕吐小甜妻春日云烟直男穿进ABO靠装A升级美貌呆萌女撩了臭屁腹黑影帝神起在风华我与你不止于此鬼灭:琉璃化雪安陵容重生之我一胎俩宝了大秦:开局炼制百万傀儡阴兵极品废柴召唤师萌娃分配主神解约回国后,归国爱豆的巅峰之路接受封印吧,仙子萌学园之复活之战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凡人虫仙:从废灵根到万蛊之主鬼眼道士我的阴债有点多hp之努力百年终于回到原世界大案要案详情录一年跑了208个龙套后她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暗夜行者:恶系大师之路网游重生无双天下辅警黎明能当销冠的演员才是真巨星四合院:碾碎易中海,绞杀聋老太强汉之墨色如血幕后黑手从校园开始缅北:强迫臣服综武:收徒万倍返还,抄底小龙女穿越到清末民国求生的小孩贝利亚:我家有只会说话的杰顿九皇子被贬,开局召不良帅定天下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仙尊归来扭转乾坤永恒模组:我以灾厄铸神环大夏书圣大衍启元当秦始皇读完凡人修仙传后开始联盟骂我傻,骑士十冠你哭啥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穿越奥特:反附了?可我想回家!血色炊烟:我的佣兵生涯!逆天悟性:我在修仙界证道长生红警系统在都市的称霸之路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市井蛊人重生后,我闯进校花卧室误会,我真的不是天师啊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吞噬星空之元级智能差十岁的豪门姐弟恋咒术回战,混沌迷途带着手机重生1985今天真的不想加班爱如荆棘:重逢后他步步紧逼仙临仙途异源问道甄嬛传之安陵容苟到富贵闲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