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山的山风带着湿意,吹动了沈昭岐的衣角。
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既埋着一行足以颠覆一个行业的代码,也刚刚种下了一垄象征着新生的茶苗。
他没有回头,仿佛那块U盘连同他过往的一切,都已彻底归于尘土。
他掏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点,对着小柯的头像,用一种近乎呢喃的语气发出了一条语音:“把‘开源协议’的触发时间,提前到明天中午十二点整。”
语音发出不过三秒,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小柯的电话追魂夺命般打了进来。
听筒里,那个一向沉稳冷静的首席技术官,声音紧得像一根拉满的弓弦:“岐哥!你疯了?一旦发布,‘共生模式’的核心逻辑就等于昭告天下!任何人都能复制,任何资本都能仿制,包括……包括秦家那群饿狼!”
沈昭岐的目光越过眼前的茶垄,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梯田。
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是他用脚步丈量过的战场,每一户农人,都曾是他承诺要守护的家人。
他对着电话,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山间的宁静:“那就让风也听见。”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死寂,最后只剩下一声沉重的叹息和一句“我明白了”。
千里之外的杭州,数据中心机房内冷气呼啸,巨大的服务器墙上,无数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
林晚正紧盯着主控屏幕上瀑布般刷下的数据流,忽然,一道刺眼的红色警报弹了出来。
“异常访问请求,级别:高。”
林晚的心猛地一紧,指尖在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
她迅速调出访问日志,瞳孔骤然收缩。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分钟内,来自全球十几个不同Ip地址的机构,几乎同时发起了对“共生模式”公开技术白皮书的深度调取请求。
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部、洛克菲勒基金会农业项目组、国内数家顶尖的乡村振兴基金……这些巨头的名字,每一个都足以在行业内掀起滔天巨浪。
“他们在嗅探,想在我们开源前抢跑!”一个念头闪过林晚的脑海,她几乎要立刻切断所有外部端口。
但就在她准备操作时,一条新的访问日志跳了出来,来源地让她愣住了。
甘肃,武威县教育局。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个与高科技、大资本毫不沾边的单位。
林晚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它的申请详情,只见申请用途一栏,用最朴实的字体写着一行字:“为响应国家号召,解决本地农产品销售困局,特申请参考‘共生模式’技术框架,筹建‘秦姐助农培训学校’,授人以渔。”
秦姐……
林晚的眼眶瞬间就热了。
她想起了那个在尘土飞扬的西北土地上,对着直播镜头,一遍遍教老乡们如何辨别化肥真伪、如何打包土豆才能卖出好价钱的女人。
她想起了沈昭岐曾说过的话:“我们不是在建一个商业帝国,我们是在点一把火,一把能让荒原烧起来的火。”
原来,火种已经飘到了那么远的地方。
她深吸一口气,将所有访问日志数据打包,附上了一句自己的批注:“他们不是在抄袭系统,他们是在播撒种子。”随即,她将文件转发至早已沉寂多日的“创世”团队群,唯独,没有@那个亲手缔造了这一切的男人。
几乎是同一时间,省发改委的办公室内,周执刚刚挂断一个来自京城的加密电话。
对方的身份极高,语气却异常客气,核心内容只有一个:一个由多部委组成的中央调研组,将在下周突击考察武威的“农民自治共治创新机制”。
电话的最后,对方看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那位一手推动此事的沈昭岐沈总,届时会在现场进行汇报吗?”
周执握着听筒,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他沉默了足足五秒,才用一种无比平稳的语调回答:“领导,您可能有所不知。沈昭岐先生已于去年,注销了名下所有企业的管理职务,彻底退出了商业舞台。现在,您要去武威见的,是带头人秦姐,和她身后那三百户当家做主的农户。”
挂断电话,周执缓缓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翻开桌上的台历,用红笔在“4月15日”那一格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旁边写下了一行字:“春天,真的来了。”
黄土高原上,武威的村委会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资金分配会”正在进行。
秦知语站在一块白板前,院子里乌泱泱地坐满了人,全是村里的农户。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繁文缛节,秦知语只是简单地公布了上一季度的销售总额、利润和公积金结余。
“……所以,咱们账上现在能动的活钱,是三百二十一万。今年春耕,是继续扩大土豆种植面积,还是拿出部分资金尝试新的经济作物,大家举手表决。”
“我同意种土豆,去年跟着秦姐干,我家那口子腰包都鼓了!”
“我觉得可以试试种那个叫藜麦的,我看了秦姐发的资料,那玩意儿金贵!”
农户们七嘴八舌,最终通过最原始的举手方式,决定了本季度的种植品种和订单分配比例。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热火朝天。
这时,人群里的老马突然扯着嗓子喊道:“秦姐!咱们这账本,干脆印成书卖吧!让外面那些城里人看看,咱们泥腿子是怎么把一块烂地盘活成金疙瘩的!看他们还敢不敢说咱们没文化,只会瞎搞!”
院子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掌声雷动。
秦知语也笑了,她眼角带着光,点了点头,随即转身拿起了身旁的手机支架,熟练地打开了直播镜头。
“家人们,今天不卖货。”她对着镜头,笑容爽朗,“今天我教大家一个新技能,怎么防‘假监督’。”
她从桌上拿起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手写台账,举到镜头前:“这是我们村的流水账,每一笔钱的进出,都由五位村民代表轮流记账、签字。记住,第一步,认人,不认章。再红的公章,也可能盖在假的数字上,但五个老实乡亲的名字,比啥都管用。”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秦姐开课了”、“教科书级教学”、“学到了”刷屏。
秦知语看着滚动的弹幕,目光坚定。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直播,更是一场宣言。
夜,深了。
小柯独自坐在恒温恒湿的服务器机房里,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宇宙的呼吸。
这是“开源协议”发布的最后一夜,他要做最后的校验。
他调出最高权限控制台,深吸一口气,输入了沈昭岐留给他的那串终极指令码。
屏幕上没有弹出复杂的数据,只有一个简洁到冷酷的确认框:【警告:此操作将永久解除创始人(沈昭岐)的所有后台访问及管理权限,且不可逆。
是否确认执行?】
小柯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良久,良久。
他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沈昭岐时,那个年轻人眼中燃烧的火焰;想起了无数个通宵达旦,他们在代码的海洋里并肩作战;想起了沈昭岐说“我们要让农民自己成为系统的主人”时,那近乎痴人说梦的理想。
最终,他闭上眼,猛地按了下去。
刹那间,他眼前所有熟悉的后台管理界面,在同一时刻齐刷刷地变成了灰色,所有操作按钮全部失效。
紧接着,屏幕中央,一行崭新的标语缓缓浮现,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白光:“本系统,由十万农户共同拥有。”
小柯怔怔地看着那行字,眼眶发酸。
他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发到了那个已经沉寂多日的“创世”团队群里,然后打下了一行字。
“老板走了,但我们还在。”
深夜十一点,秦知语还在基地临时改建的教室里,批改着孩子们写的“助农日记”。
灯光下,她恬静的侧脸勾勒出一抹温柔的弧度。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U盘埋得很深,新茶的根会扎得更深。别回头,一直往前走。”
秦知语拿着手机,整个人都僵住了。
她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夜色中,一辆印着“昭品冷链”字样的货车正缓缓驶出村口,它的车灯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像一串在黑夜中移动的星火,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山坳里。
她没有回复那条短信,也没有删除。
只是沉默地拿起笔,在自己随身的日记本上,用力写下了一行字。
“他说他不称王,可整个春天,都是他的王座。”
远处,天际线泛起了一丝微光。
第一缕晨曦正挣扎着爬上山脊,精准地洒落在那片刚刚栽下的,泛着新绿的茶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