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无声发射却带有寒冰、火焰、雷电、风暴等特效的武器,让boss们毫无招架之力。它们恐怕都想骂他不讲武德——明明已经开挂,还越开越过分!
可惜,不管李放能不能听懂它们的咆哮,就算听懂也无济于事。
命都没了,骂得再凶也是白费力气!
“不知道下一张地图会是什么,希望别太危险。”
“否则就得考虑动用从关东军要塞缴获的火炮了,对了,还有重机枪。”
“不过这些可能还不够,要不要通过王连长的关系去镇武装部转转?”
“记得这时期地方武装规模不小,连重型火炮都有。”
“白磷弹、凝固 ** 也不错。”
“要是能弄到云爆弹就好了,几千度的高温下,普通的超凡boSS也撑不住吧?”
“但云爆弹现在应该还没研究出来?至少王连长那里肯定没有。”
“这么一想,要不要找些化学方面的书?既然弄不到成品,不如自己研究?”
“等等……照这个趋势,我该不会越来越像个黑市贩子了吧?”
想到这里,自认为还有底线的李放决定暂时停止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老支书、葛二炮和村里的会计都成了陪衬人物,就连镇革委会的郑主任——这次是正职——以及他带的几位镇领导也都退居二线。除了李放,真正的主角是县里派来的领导。
过去一周里,李放之前写的那份材料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好赶上周向红的感谢信引发的热潮,这篇题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自力更生》的新闻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引发轰动。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场轰动效应,县里直接给镇上发了指示,要求岗岗营子必须将砖窑扩建到指定规模,确保首批出砖时不仅数量足够,还要营造出震撼的效果。
全村上下齐上阵,只用了一天就建好了新窑。当然,这其中李放暗中出了不少力,否则新挖的窑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投入使用。考虑到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李放还在主窑旁边建了一座烘砖窑,专门利用主窑余热和人工风扇产生的气流对砖坯进行烘干。
两座窑建成后,老支书把大部分劳力调到了制砖坯的工作中。凭借李放提供的模具和指导,村民们很快掌握了这项并不复杂的技艺。短短几天内,不仅原本准备的制砖原料被用光,就连县里调来的黏土、页岩等混合材料也全部用完。
出砖那天,县镇两级领导带着记者早早来到岗岗营子。经过一系列仪式后,窑门打开,新砖出炉!虽然场面比不上后来商场的大规模促销活动,但也足以让前来观摩学习的周边村屯干部们眼红不已。
当县委书记亲手拿起第一块成品砖时,受邀前来的记者准确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用不了多久,这张照片和相关报道就会登上几家重要报刊和电台。实际上,如果不是担心影响不好和地方势力平衡的问题,来的恐怕不只是县级领导,连市级领导都会亲临现场。
这窑砖刚烧好,老支书就按照李放的建议,当着众领导的面拆了一间危房。大家拿起新出炉的红砖和备好的木料,热火朝天地开始重建。
“我没看错吧?带头干得最狠的竟然是李知青?”
“没错就是他!虽说是个从首都来的城里娃,干起活来连村里最壮的汉子都比不上。”
“不止如此,听说他徒手就能撂倒三百多斤的野猪。”
“吹吧,野猪就是拿枪都不一定打得过。”
“我以前也不信,可你看看他现在——单手扛起三根木头,加起来至少四百斤,打野猪算什么?”
“看他抡锤子的样子,黑熊来了都得挨两巴掌!”
“这么有本事的人窝在村里太可惜了,该送去部队!”
“嘿!当面挖墙脚可不行!”
……
领导们边说边看,废墟上已经搭起了新房的框架。老支书按照李放的建议,从镇上申请到了水泥用上了。
原本李放建议盖砖房,但考虑到岗岗营子的情况,最后改成砖木结构。忙到中午,在他的安排下,房子虽然没完工,进度却让来视察的领导们连连点头,记者也拍了不少照片。
中午,领导想带李放去镇上吃饭,没想到他主动留下干活,把出风头的机会让给了老支书。并不是他有多高尚——反正自己是个外乡人,争这些虚名不如让本地干部得实惠。至于调到机关?他更不想:整天跟那些官场老狐狸斗心眼,图什么?
李放才来岗岗营子一个多月,没必要急着出风头。他这么做全是为了以后铺路,与其自己抛头露面,不如让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出面。以老支书的资历和威望,县里镇上的领导都会给他面子。
这样既不用打破自己悠闲的生活,又能为将来积累声望。该得的好处一样不少,还不用站在台前应付各种麻烦,何乐而不为?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县镇领导见他踏实做事不争功,反而更加欣赏。借着老支书的面子,酒桌上提的几个要求都得到了批准。
老支书果然没有让李放失望,从县里镇上要来不少烧砖、修路用的材料,像煤炭、粘土、石子这些。不过李放心里清楚,这种好事也就这一次,那些官场老油条不会让人一直占便宜。
好在李放早有准备,让老支书顺便要了一份许可——允许岗岗营子自行解决建材问题。这种不占用上级配额的要求,自然得到领导们一致同意。
第二天老支书带着批文回村,第一时间交给了李放。老人家有些顾虑:“拿了这份文件,以后就不能再向上头要东西了。”
李放笑着劝道:“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眼下情况特殊,见好就收吧,别节外生枝。”这次动静确实不小,连记者都来了,说要登报。
“你说得对。”老支书点点头,“不过这次带回来的材料,够用吗?”
“材料不够也没关系,林子里多的是。”李放自信地笑了笑,“这几天我转了几圈,大概摸清了几个可能有用的地方,不过现在还不急着动手。”
“为什么?”老支书有些着急。
其实是因为新盖的房子实在太漂亮了。
不仅外观好看,光是墙壁就有两层,中间的空隙能让壁炉、火炕和灶台的热气流通,整个屋子都暖和,比普通房子实用多了!
老支书刚回来不久,屯里很多人就追着他问,什么时候也能翻新房子。
老支书一辈子扎根岗岗营子,不图名利,只希望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
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有了新房子,他自然希望全村人都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老支书,现在可是猫冬的时候!”李放笑着提醒,“您也看见了,天越来越冷,说不定哪天又会下大雪,这时候去挖矿采沙,合适吗?”
老支书一听,立刻意识到自己太急了,心里既愧疚又高兴,越看李放越觉得难得。
年轻有为,有想法、有能力,做事还稳重,比他这个老头考虑得更周全,这样的人哪里找?
“李放,要不你来当这个支书吧?”
……
李放不但没有接受老支书的提议,而且在屯里人学会了制砖、砌墙、盖房之后,连危房改造的事也不再过问,带着瑛子和小迷糊回到林场。
嘴上说是护林员的本职工作要紧,实际上呢,纯粹是嫌屯里的事又忙又无聊。
比起在屯里忙前忙后,带着两个孩子进山打猎、游玩、吃喝,岂不更自在?
至于岗岗营子的乡亲们,没人觉得他偷懒,反而觉得他不争不抢,踏实本分。
不然凭他的本事,早就该去镇上甚至县里谋个职位,何必留在屯子里?
难道是为了瑛子和小迷糊这两个小家伙?
这样一来,大家非但不认为李放偷奸耍滑,反而都夸他是条汉子!
所以林场经常收到乡亲们送来的礼物——张家腌的酱菜、李家缝的千层底,河鲜山货更是不断,那叫一个香。
可惜李放如今退下来,整天带着两个小跟班往林子里跑——说是巡山,实际就是玩乐。只剩下葛二炮守着林场,也不扛**了,不是照顾马匹就是逗弄大花小花,隔三差五烧锅热水泡个舒服澡,日子过得可自在了。
屯里不少人羡慕葛二炮,同辈的老伙计们总开玩笑说他命好,摊上了瑛子这么个乖孙女,以后养老都不用愁。
葛二炮心里甜得像吃了糖,但他也清楚这事还早着呢。要是瑛子十六岁,哪怕十五岁,他都敢立刻把孙女许出去。可小丫头才十一岁,唉……只能再等等看吧。
李放这边过得安稳,棒梗却倒霉透顶。
一开始他还安慰自己,觉得那场噩梦只是胡思乱想。可接连七八天夜里都被黄皮子缠着做梦,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了!最后他下定决心,决定亲自去黄皮子坟走一趟。
这小子盘算得好:如果只是自己吓自己,跑一趟也没啥损失;万一梦里说的是真的,当初答应供奉黄大仙的事就得兑现。
为此他特意让张翠花买了香烛纸钱,没想到光是这些就掏空了半个家底——现在谁还敢搞这些?虽说东北一带关于保家仙、出马的传说很多,但明面上谁不是偷偷摸摸?
结果棒梗刚进香烛铺就被盯上了。他一开始还想硬撑,一听对方是出马仙门下,立马老实交代。最后不仅被宰了一笔,连压箱底的粮票也赔进去了。
好在对方收了钱真办事,安排了个向导带棒梗去了黄皮子坟,找到了那座元大仙庙。
到了地方后,带路的人死活不肯往里走,不管棒梗给多少钱都不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