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饭前就给李放准备好了房间,说晚上还要继续喝,到时候不止他一个人,还得叫上几位领导或朋友热闹一番。
李放并不介意这个安排,只是让周向红下午派个邮递员去岗岗营子送个信,告诉家里他今晚不回来了,免得他们担心。
回到招待所,李放顺手从前台拿了一包黄金叶递给服务员。
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她白拿一包一毛五的烟,照样乐呵呵的。
她一高兴,事情自然好办。
周向红刚走,服务员哪会不懂眼色?
很快,李放拿着新毛巾和肥皂,舒舒服服地进了澡堂,还让那位据说祖传手艺的搓澡师傅好好给他搓了一遍,那叫一个爽快!
洗完澡他也没急着走,之前看到秦淮如往戈委会大院去了,估计她要离开,他不想这时候碰上。
不是怕什么,纯粹是那句话——癞蛤蟆趴脚面,不咬人,恶心人。
于是,他躺在澡堂的躺椅上,要了壶茶,边喝边听本地人和外地工人闲聊,别提多自在了。
不得不说,这正规澡堂比林场临时搭的浴室强多了。
汤池、淋浴、休息区一应俱全,供水、供暖、排水、排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想想也正常,这是镇招待所的澡堂,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镇上的形象。
不管是上级来视察还是兄弟单位来访,住得舒服、洗得痛快、吃得满意,对镇领导来说,都是大事。
自然,镇领导也要找个舒服的地方放松一下,两全其美,岂不更好?
李放泡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澡,回房放好行李后,便朝戈委会大院走去。
经过前台时,一包瓜子“不小心”掉在了服务员面前。
“李知青,您慢走啊。”服务员微笑着说道。
谁说现在服务态度差?那也得看对象、看场合!
来到戈委会,李放刚报上名字就被带到吴主任办公室。
“吴主任,这次来给您添麻烦了。”李放语气恭敬。
毕竟对方批了煤炭、黏土和页岩,这次进城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吃周向红那顿饭,就连李景江离开也是碰巧——专程跑这一趟,就为把村里急需的物资运回去。
看到李放,吴主任脸上露出喜色。
他早就知道周向红中午请客吃饭,还安排了招待所房间。
这顿饭他没去凑热闹,在他看来,周向红该请这顿饭,别人也不方便参与。
毕竟周向红能破格提拔,功劳最大还是李放。
当然,这份人情的分量,单靠一顿饭远远不够,但人情往来,慢慢还就是了。
寒暄过后,见识过李放不按常理出牌的吴主任这次没有绕弯子,直接进入正题。
“了解了岗岗营子的需求后,我专门向上级做了汇报。支持知青建设农村,我们责无旁贷。”
“经过讨论和协调,总算没让你们失望,弄到了一批你们需要的物资。”
“数量虽然不多,但只要用得好,以后还能继续申请支援。”
李放听后,脸上满是感激。
他知道空洞的感谢毫无意义,特意提高声音说道:“我代表岗岗营子全体村民,衷心感谢吴主任和镇领导的关心!”
仓库铁门打开时发出刺耳的声音。吴主任背着手站在水泥月台上,眯眼看着那一堆黑乎乎的煤炭。李放不动声色地向前半步,刚好让两人的影子在煤堆上重叠成一片模糊。
“听说县里正在准备基层工作创新案例集?”李放突然拿出笔记本,“咱们这次危房改造的时间很紧。”他特意强调“时效性”三个字,钢笔悬在纸上,墨水滴在“吴永年”签名处上方。
吴主任突然伸手拍掉李放肩上并不存在的煤灰:“明天上午八点,拖拉机准时到。”他手指划过物资清单,指甲在“页岩”数量栏留下一道浅痕。李放立刻明白,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您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党建引领下的危房改造加速推进》?”
仓库顶棚透下的阳光将两人隔成明暗两部分。李放递出钢笔时,笔身上“先进工作者”的刻字正好朝着吴主任那边。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少,其实并不算多。但当李放亲自到仓库查看时,发现库存远比吴主任报出的要多得多,他立刻明白对方的用意。
想要这批物资吗?
那得看你的表现了!
李放看完货物后没有多说,吴主任也没有多言,两人默契地约定第二天一早派车把物资送到岗岗营子。
李放对此毫无异议。他清楚,只想着占便宜而不愿付出的合作注定无法长久,只有利益绑定才能维持稳定。至少在利益还存在或未减少之前,这种关系会非常牢固。
当天晚上,招待所的餐厅不再只有周向红一人作陪,而是摆了一桌酒席。在座的都是镇上的领导,论资历和年纪,李放都是最年轻的。
席间有人态度亲切、平易近人,也有人端着架子,言语之间带着轻视。若是寻常年轻人,就算不拂袖而去,心里也会觉得憋屈。
但李放谈笑风生,敬酒奉承一样不落,表现得比老官场的人还要圆滑。这番举动反倒让不少人暗自思量——愣头青好打发,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背景的湖,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了。
饭后,李放顺道去澡堂洗了个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反正不用自己掏钱。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没在游戏世界里待着,而是搂着新收的两个皮肤白皙、身材好的隶,好好探讨了一番生命的哲学命题。
第二天早上,李放没吃招待所的早餐,特意去镇上尝了当地的小吃。走了一会儿消食后,等到上班时间才晃悠进戈委会大院。
果然如他所料,吴主任亲自调度卡车运走了十一吨物资,还派了吉普车把他送回岗岗营子。
李放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十一吨物资确实不是小数目,如果戈委会装作不知道反而奇怪。
他心知肚明吴主任等人的意图,回到岗岗营子后,便将接待工作交给老支书处理,自己借口写材料躲进林场闭门不出。
吴主任对李放的识趣感到满意,随即跟着老支书走访村里的危房户。这些安排早在路上就已经谈妥,自然会被写进汇报材料中。
实际上,李放不到半小时就写出了几千字。
与之前的感谢信如出一辙,文章从宏观政策谈到具体落实,既站在知青的角度,又兼顾村民的立场,层层分析,深入浅出。
全文虽然没有提到任何干部的名字,但一看就能知道功劳该归谁。
写完后,李放来到后院。之前运来的煤炭、黏土和页岩都堆在这里。
“李放哥,要开始烧砖了吗?”瑛子兴奋地说。
“先得制砖坯。”李放点头,“你和迷糊都来帮忙,既是劳动也是锻炼。咱们先定个小目标——做一万块砖坯!”
“一万就一万!”瑛子毫不畏惧,挥舞着小拳头,信心满满,样子非常可爱。
李放前世见过制砖的过程,大多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机械操作,手工制砖虽然少见,但并不复杂,只需要制作模具就行。
他很快做了三个模具:一个大模,两个小模。大模横竖各三格,能做出九块砖的尺寸;小模只能单块成型。
调好砖泥后,李放现场演示起来。
把一大团泥料重重砸进模具,借助冲击力排出气泡。双手上下左右抹平表面,刮去多余部分,待坯体平整后轻轻提起模具,九块整齐的砖坯便落了下来。
瑛子和小迷糊很快就学会了制作砖坯的方法,跟着李放一起动手干起来。
开始时两个孩子还不太熟练,不是力气掌握不好就是动作生疏,做出的砖不是歪歪扭扭,就是凹凸不平。但在李放耐心指导下,瑛子很快做得像模像样,连小迷糊也进步飞快。
看着他们认真干活的样子,李放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这算不算在用童工?
……
吴主任视察完村里的危房和困难户后回到林场,原本以为能看到汇报材料,结果却被满地的砖坯惊得愣住了。
“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不只是吴主任惊讶,老支书也睁大了眼睛。他原以为制砖是个慢活,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做出了几百块。
这速度简直难以置信!
不过想想也是,李放的力量本来就不同寻常,有这样的效率也不奇怪。
“吴主任,您看这砖的质量怎么样?”李放指着地上的成果问道,“这个季节本来不适合烧砖,因为砖坯需要自然晾干。不过我有办法——我想建几间烘干房,再定做一批木架,把砖坯放进去,用炉火控制温度烘干,这样能大大缩短时间。”
吴主任对烧砖一窍不通,但眼前的成果比任何汇报都更有说服力。
“好!非常好!”看着瑛子和小迷糊熟练地用模具脱出一块块砖坯,吴主任满脸高兴,“李知青的效率果然名不虚传,镇上支持真是值得!”
“李知青来村里时间不长,但干的都是实事。”老支书适时补充,“吴主任,您看后续的物资调配……”
“放心,只要做出成绩,我一定全力争取物资支持!”吴主任拍着胸脯保证,但这话听听就好——所谓的“全力”,还不是他说了算?
李放和老支书都察觉到了他的圆滑,但两人都没点破。
当着吴主任的面,李放带着两个孩子,不到十分钟又制出了五十多块砖坯,动作快得惊人。
眼见为实,吴主任挑不出毛病,但他心里惦记的还是那份材料。
李放明白他的心思,让两个孩子洗手歇着。这些砖坯本来就是做给吴主任和老支书看的,回头让游戏世界里的奴隶去干,连烘干步骤都能省掉。
当然,烘干房还是要建的,用不用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