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可能不太准确,但意思差不多。
就算是市长、省长去帝都办事,也得低个头,认个怂。
别看只是个街道办的普通职员,那也是体制内的人,普通人想进都进不去。
再说,李放刚打电话的对方是街道办主任,虽然还是基层干部,但分量可不一样!
就算现在周科长暂时用不上这种关系,但在体制里混的人,多条路总比多个敌人强吧?
万一哪天有这方面的需求,就算李放帮不上忙,至少也不会一点门路都没有。
“周科长,用您的电话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您再不收钱可不行。”李放说着就要掏钱。
刚才这段接触,他看出来了,这个周科长挺会来事,明显看出他身上的价值,所以想讨个好。
“小李,我不收钱可不是徇私。”周科长一脸正气,“你们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农村建设做贡献,我就不能发扬一下风格?”
这话一听,明显是个老官油子。
“你下午三点还要打,到时候直接来找我,我会提前打招呼。”
“都是为人民服务,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
“李放,就这样吧。”葛二炮也知道以后肯定还得用上人家,便开口帮了一句。
“周科长,真得感谢您。”李放清楚这种人看重什么,“像您这样关心知青工作和生活的领导,绝不能被忽视。我一定写封感谢信,表达我的感动和感激!”
一听到“感谢信”,老周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
感谢信这种东西,在李放的过去也并非没有作用。只要用对地方,效果绝对不差,更何况现在是1973年。
别看周科长在镇邮电局是个中层干部,但镇里跟县里能比吗?
别说县里了,他上面还有副局长和局长,难道不想再往上走一走?
普通的感谢信没什么特别,但涉及知青就不一样了。
知青是最高层的决定,镇上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
再加上李放来自帝都,家里背景也不简单,这封感谢信的分量自然更重。
年底正是各单位总结的时候,这时候有一封有分量的感谢信,就算不能立刻让周科长升职加薪,也能在上级领导面前露脸。
别小看露脸,以后有机会,领导自然会想起他。
看到这样的好事,老周越发觉得李放这个帝都来的知青不一般。
不仅答应下午再打长途电话,还拿出信纸和笔。
“信纸和笔不用了,还是用我带来的更好。”李放笑着提醒。
老周看了看手里的邮电局红色抬头信纸,这才恍然大悟。
是啊,用邮电局的信纸写感谢信,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有问题吗?
“对对对,还是李放考虑得周到。”老周赶紧拍了下脑门,“中午我请你们吃饭。”
“别别别,这饭啊,等信写好送到领导手里再说也不迟。”李放摆了摆手,“周科长,电话也打了,咱们先去别的地方办事儿,下午我再来麻烦您。”
老周一听就明白,连信纸都不能用,这请吃饭更容易惹人议论。
“对对对,回头再请也不迟。来来来,我送你们出去。”
送李放和葛二炮离开时,老周态度格外热情,一直把他们送到邮电局门口。
瑛子带着小迷糊坐在雪橇车上等,有大雪和小雪在旁边守着,没人敢来打扰。
“周科长,下午三点我们再来,到时候还请您帮忙通融一下。”李放语气客气。
他看得出,这位周科长虽圆滑,但也是个明白人。
跟聪明人打交道最省心,大家各取所需,不用担心给好处却办不成事。
不过也要留点分寸,万一对方有了更大的利益,说不定就会反过来对付你。
好在李放跟邮电局没多大关系,也不会有冲突,只是为了以后打电话方便,倒也不用担心牵扯太多。
离开邮电局后,李放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走了一条近路,居然还有时间吃午饭。他想了想,干脆带着葛二炮和两个孩子去了镇上的副食品店和百货店。
镇上的副食店和百货店虽然比不上县里、市里的规模,但也不算小,尤其是百货店是个小二楼,里面东西挺多的。
副食店和百货店里的人比邮电局多得多,买东西的各色人都有,偶尔还能看到背着枪的猎手跟售货员说话,明显能感觉到售货员对他们态度更好一些。
李放买了一些布料,打算给自己和两个孩子做几身贴身衣物,又买了些针线,作为掩护,毕竟以后总不能什么事都推给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父。
除了布料和针线,他还买了一些工具,比如铲子、锤子、菜刀、水桶、脸盆、暖水壶之类的,这些都需要工业券。
其实这些东西在村里供销社也能买到,之前也买过一些,现在有小迷糊在,肯定得添点东西,而且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买,容易引起注意。
供销社买一点,镇上买一点,以后有机会再去县里转转,谁又知道手里这些是哪来的?
买这些东西用的票,都是之前在供销社跟刘大姐换的。
当地的各种布票、工业券、粮票也都换了些,至于怎么换的,从哪换的,有没有问题,李放没问也不想问。
这种互相帮忙的事儿,要是非要查根问底,不是傻吗?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等把这些零碎都买齐后,李放才去副食店和粮店采购这次出门的主要物品。
一方面是粮食,另一方面是调味品,还有一些点心、蔬菜之类的东西。
李放这次出门前,父亲硬塞了2000块钱和一大摞全国粮票,根本不缺钱。
买东西的时候,瑛子倒没什么,倒是葛二炮看着都觉得有点吃惊。
这不,东西买完后李放想请他们吃饭,结果葛二炮说什么也不进饭店,说担心车上的东西被偷,非要坐在车里守着。
李放好说歹劝了半天,最后还让大雪和小雪展示了一下服从命令的表现,这才勉强打消了葛二炮在外面守着的念头。
不过最后还是选了一个靠近门口的位置,方便有情况随时冲出去。
点菜时李放自然不会小气,全都是硬菜,吃不完也没关系,直接打包带走。
昨天晚上李放就做好了准备,之前在关东军要塞里不是找到一批霓虹人的饭盒嘛。
准备了足足五份,吃完饭再点几道菜装满,回家不用动手,热一热就能吃。
当饭盒拿出来时,葛二炮眼神微微一变,但没多问。
中午这顿饭,李放点了好多菜,全是带肉的硬菜。
不得不说,这家国营饭店的味道真不错,特别是两道特色菜,味道非常浓郁。
吃饭时,瑛子自然地照顾着小迷糊,让李放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小时候被姐姐照顾的情景。
有好菜当然要配酒,大冷天喝点酒也能暖和身子。
不过李放没喝多,毕竟还要赶车,只买了一瓶土烧,和葛二炮一人分半瓶喝点。
吃完饭后,李放没有马上离开饭馆,拿出刚在百货店买的笔和纸开始写感谢信。
葛二炮看不懂这些,就干脆到外面看车,还向饭馆要了热水,用李放事先准备好的饲料喂了马和驼鹿。
看到两头牲口吃完就开始拉屎,葛二炮也不嫌脏,直接用李放之前在百货大楼买的铲子清理干净,不能影响饭馆的生意。
两辈子的经历加上原本对写作有些心得,让李放下笔如有神,不一会儿就写了五页信纸。
字写得漂亮不说,内容也很好。
既有宏观的大局观,又有朴实真诚、直率坦诚的表达,字里行间充满能引起共鸣的情感。
写完感谢信后,李放又自己看了遍,这才满意地收起笔。
这封信虽不算华丽,但也相当不错,但他并不打算寄给邮电局,那样影响有限,他打算寄给报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封信的作用。
当然,李放并不是为了出风头,一方面确实是想和邮电局打好关系,以后打长途电话、拍 ** 什么的更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造势。
不过光寄给报社还不够,这年月谁说得准信会不会出问题,所以在写完信后还有些时间,李放还是带着葛二炮和两个小家伙驾着车去了邮电局。
李放没有料错,虽然约好了三点钟,但那个周科长一直在等。
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封感谢信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具体是为什么,李放没打算问,各取所需就好,问多了反而容易惹麻烦。
李放他们一到,周科长立刻把他们请进办公室,还专门派人看车,态度非常热情。
但葛二炮还是不太习惯这种场面,再加上人多反而不好说话,便带着瑛子和小迷糊留在外面。
“周科长,这是写好的信,您先看看。”进了办公室发现没人,李放直接递上信。
“哈哈……那就看看帝都高材生的作品。”周科长接过信,随手翻了几下。
他原本不指望李放写得多好,甚至打算帮忙润色一下。
但一看内容,不说别的,光是那漂亮的字迹就让他眼前一亮。
“李知青不愧是帝都的高材生,这字就让人佩服。”
“字是敲门砖,练过的。”李放没有谦虚。
他上辈子就喜欢练字,这辈子从小坚持,除了硬笔书法,还会几种字体,但没必要在这上面炫耀。
周科长一行行看下去,先是严肃,后来渐渐露出忍不住的笑容。
“好!真好!”周科长拍案叫好,“没想到李知年轻轻就悟了文章的精髓,我活这么大,不得不承认,技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