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您说得在理,有个懂行的人确实能少走弯路。这样,我待会儿跟高同志商量一下,说不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好,要是有什么不好开口的,我来。”葛二炮点头。
“二大爷,您跑前跑后也累了,先歇会儿吧。”李放朝堂屋努努嘴,“晌午吃二合面馒头配炖肉,您可得敞开吃,要不然往后我都不敢麻烦您了。”
“呵呵……”葛二炮并不缺这口吃的,但这份尊重让他心里舒服,“刚进门就闻到香味了,这肉炖得真香,晌午说什么也得多吃两碗!”
“得嘞,那您歇着,我接着忙。”
“去吧,当心点。”
“好嘞!”
李放回到工地后,原本慢下来的速度又迅速加快了。
大壮他们闻到肉香,一个个干劲十足,没人偷懒。
这边,葛二炮招呼着燕子和高瑗瑗进了堂屋。
刚进门,那股勾人的肉香就让几人忍不住吞口水。
“怎么样,这香味不错吧?”瑛子得意地说。
“真的太香了,怎么炖的?”燕子忍不住问。
“是李放哥的秘制香料,为了这个还特意进山采了几天。”瑛子趁机夸赞哥哥,“李放哥说,用这香料,别说炖肉,就是炖鞋底都能香!”
“噗——”高瑗瑗忍不住笑出声。
现在的人真是容易被逗笑,以前李放随便说个笑话都能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瑛子,第一笼馒头差不多好了,现在上锅吗?”葛大妈大声问。
“蒸!”瑛子干脆地回答,“发好了就蒸,蒸好放在簸箕里用棉被捂着。接着和面接着蒸,李放哥说了,管够!”
“好!”白大妈和葛大妈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又开始忙活。
燕子之前对李放有些抵触,是因为心里还放不下一段感情,但并不是她性格不好。此刻看到两位大妈子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也挽起袖子帮忙。
高瑗瑗见状哪里还能坐得住,也跟着动手帮忙。
别看这姑娘以前在家从不沾手家务,自从来到岗岗营子,洗衣做饭这些活都慢慢学会了。尤其是跟燕子学了一阵子,虽然还不算熟练,但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笨手笨脚了。
——
忙到中午,李放才让大壮他们休息。
“上午就这样,大家歇会儿。”李放大声说,“大壮,带兄弟们去洗洗脸,顺便去我屋里擦擦身子,一会儿要开饭了。午饭每人一两酒,解解乏,不准喝多。”
“是!”听说有酒喝,几个汉子高兴得不得了,但也没急着走,先把工具收拾整齐,才打水洗漱。
干了一上午的活,六个壮汉早就饿得不行。闻着锅里炖肉的香味,还有蒸笼中杂粮馒头的香气,一个个直咽口水。
人太多,坐不开,大壮他们六个加上白大妈、葛大妈都在堂屋灶台边吃饭。李放、葛二炮、燕子和高瑗瑗四人围着炕桌,瑛子带着小迷糊在里屋另摆了一张小桌。两处的饭菜和堂屋一样。
主菜是一大碗炖肉,主食是二合面馒头,每人还有一碗蛋花汤,配上几样小菜和一瓶酒。
大壮几人饿坏了,饭菜一上桌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炖肉里虽然有不少猪杂,但大块肉片分量十足。肥瘦相间的肉片足有三指厚,筷子一夹就颤动,稍用力就会断开。吸饱汤汁的肉片泛着诱人的酱红色,油光发亮,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猪心、猪肝和大肠也都各有味道。
二合面馒头做得很实在,又松软又有嚼头,面皮能一层层撕下来,比后来那些花哨的西式馒头强多了。大壮他们一尝就知道,这馒头白面放得多,面香味特别纯正。
蛋花汤只用盐和葱花调味,汤面上飘着油花——这是加了猪油的原因。配上几样家常腌菜,这顿饭在大壮他们看来简直是豪华大餐。这年头能吃饱就不错了,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谁还敢挑剔?
堂屋那边吃得热火朝天,里屋的人也吃得很尽兴。燕子吃饭时频频偷看李放,却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甩脸色,不知是碍于情面还是对李放有所改观。高瑗瑗起初还端着架子,可一口炖肉下肚后就停不下筷子了。
“馒头。”一直沉默的小迷糊吃完手里的馒头,突然对瑛子开口。
“给。”瑛子顺手又递过去一个馒头,突然反应过来,“小迷糊你会说话了!”
李放等人闻声看过来,却见小迷糊接过馒头继续埋头吃饭,又恢复了沉默。
“李放哥、爷爷,刚才小迷糊真的说话了,问我要馒头呢!”瑛子兴奋地说。这几天她带着小迷糊并不觉得累,除了太安静外,小迷糊其实不怎么需要照顾。
小迷糊如今吃喝拉撒都能自己应付,还一天比一天熟练。
可越是这样,瑛子心里就越发不是滋味。
屯里其他同龄的孩子,哪个不是调皮捣蛋的主儿,三天不挨打就能闹翻天。
偏偏小迷糊乖得让人心疼,安静得不像话。
“我都听见了,这是好兆头。”李放笑着点头,看来游戏里的药剂确实管用,以后可以酌情加量,“不过你也别硬逼着小迷糊开口,时候到了他自然会说。”
“对对对,我不催他,让他自个儿说。”瑛子乐得直搓手。
“李放,没想到你真有两下子。”葛二炮同样高兴,不过他更看重的是李放的医术——准确说是那位神秘师父的能耐,“这本事可不一般啊!”
“我可不敢居功。”李放顺势给师父刷存在感,“您知道的,这药方不是我琢磨出来的。但既然见效了就是好事,等开春后我多采些药材,配些常用药散,大病治不了,头疼脑热总能对付。”
“这就够用了!”葛二炮感叹道,“咱屯从前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大伙儿生病都是硬扛,实在扛不住才往镇上跑。”
“李知青还会看病?”燕子好奇地插嘴。
“略懂皮毛。”李放答得实在,“感冒发烧、腰酸背疼这些常见症状能应付,真遇上疑难杂症肯定得送镇医院。不过眼下大雪封山,配个香料都费劲,得等开春采药,或者去镇上抓现成的……”
“这个主意不错!”葛二炮接过话头,“你列个清单,明天我上镇的时候帮你带回来。”
“好。”李放点头,“如果能买到医书就更好了,多学点本事总是好的。别的不说,能把小迷糊调养得更好就值了。”
“说得对!”葛二炮用力点头。
高瑗瑗望着李放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作为同一批下放的知青,同样在岗岗营子劳动锻炼,可李放才来多久?
她不禁将自己和李放对比,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高同志,听说你家里有人懂烧窑?”李放适时转移话题。
“是的,我父亲就是这方面的专家。”高瑗瑗点头,“不过他主要研究瓷器烧制,陶艺也懂一点,但对砖瓦制作不太熟悉。”
“你能替我写封信,让家里寄些相关技术书籍过来吗?”李放顺势提出请求。
他想着,只要拿到专业书籍,就能在游戏中转化为技能,不用完全靠游戏功能来掌握烧窑或炼钢的技术。
“没问题,我这就写。”高瑗瑗爽快地答应。她知道父亲那里有不少资料,很多还是手抄本,“相信父亲会欣赏你这样的年轻人。”
“这份忙不能让你白帮。”李放认真地说,“不管是书还是资料,我都可以用钱票或者粮票换。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用粮食、肉来换。”
高瑗瑗本来想拒绝,她只是出于热心帮忙,并没想过要回报。
“别急着推辞。”李放看出了她的想法,“咱们都是知青,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你帮我弄到书和资料,对我帮助很大,但我总不能白拿吧?”
“所以不用多想,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理想来到这里的,都在为 ** 事业努力。”
“俗话说得好,各有所长!大家能力不同,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才是正道,对吧?”
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让高瑗瑗无言以对,只能默默记下这份情谊,打算写信让父母多收集些相关书籍寄来。
午饭后,收拾碗筷的任务自然由白大妈和葛大妈负责。
大壮几人原本计划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就开工。
这顿饭如此丰盛,二合面馒头和炖肉不限量供应,主家确实说到做到。
这样的伙食待遇,如果不加倍干活,不仅愧对老支书,也对不起这顿饭。
何况还分到了酒,虽然每人只有一两多,但终究是难得的好东西。
李放却坚持让大壮等人午休一小时再干活。并非他特别体恤这六个壮汉,而是因为这帮人午饭吃得太过猛——那么多馒头和肉都吃下去,如果不消化就干活,肯定出问题。
午休时,燕子带着高瑗瑗悄悄离开了。
既然已经白吃了顿好饭,又没帮上什么忙,再留下吃晚饭就不太合适了。
李放不在意这些,但燕子和高瑗瑗毕竟明白轻重。
下午工程继续进行,封顶加固、地面修整等体力活陆续完成,技术含量不高,全靠力气支撑。
晚餐依旧有炖肉的香味,主食换成了半发面大饼。
不用醒面的饼子更耐饿,正好适合干重活的人。
肉菜还是猪杂配肥肉片,吃得大家满嘴油光。
这次李放没有准备酒水,但散工时给每个人塞了两张夹肉大饼。
对大壮他们来说,这比喝酒实在多了!
二合面饼夹着厚实的肉片,带回家加点青菜炒一炒,全家都能美餐一顿。
两位帮忙做饭的大妈子也没闲着,虽然没参与建房,但揉面剁肉、洗刷打扫的活儿一点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