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次把那么多野味交给供销社不说,光是抓了一头驼鹿当劳力的事就让大家都惊呆了。
毕竟东北的驼鹿脾气暴躁,头上那对大角可不是摆设,不管是野兽还是人,被撞一下或挑一下都不好受。
在这种情况下,李放居然能抓到活的,还驯服了,已经很难得了。
要不是大家都知道驼鹿是野兽,还以为是李放自己养的呢。
李放把驼鹿停在供销社门口,刚停下,刘大姐就掀开门帘走了出来。
“来了,兄弟!”
“大姐,今天还得麻烦您。”李放笑着掀开车上的防雨布,“这个收吗?”
“好家伙,这么大的野猪?”刘大姐看见车上的大野猪,眼睛立刻亮了,“对了,不会是公猪吧?”
所谓公猪,在当地被称为“炮卵籽”。
据葛二炮最近经常来传授的老猎手经验,野猪这东西没多少家庭观念,遇到危险时跑得比谁都快,至于老婆孩子,那真是靠自己了。
但到了冬天,差不多是野猪繁殖的季节。这时候,那些单独行动的野猪会想办法加入猪群,和里面的公猪争抢母猪。
所以这个时候的公猪最凶、最野。
当然,刘静问这个不是为了看这两头野猪凶不凶,而是因为成年的大公猪有个特点——腥味重。
这种肉味道太冲,镇上和县里一般都不收,也不是完全不收,只是价格低一些。
“放心吧,刘姐,我跟贰大爷学不是白学的。”李放笑着走到车边,伸手就把刚去内脏、放完血,超过500斤的大野猪轻松拎了下来。
“这是两头母猪,肉质我看了,都不错,最肥的地方有三指半厚。”
“猪血、内脏和板油我都留了。对了,这边还有粮食吗?我这次全都要。”
“要这么多粮食干嘛?”刘大姐走近看了看大野猪,一边惊叹一边问。
“不是我家里人可能要来屯里陪我过年。”李放把野猪放在地上,又拿起另一头,“现在瑛子和小迷糊也住我那儿,我想把林场那边的房子好好修一下,再盖几间。”
“我力气够,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干,但房子封顶一个人可不好弄。刚才请老支书帮忙在村里找几个壮劳力,等会儿让他们到我那儿干活……”
“没工钱,但一天三顿管饭,二合面的馒头和炖肉,管够!”
“真管够?”刘静听了都有点动心了。
开什么玩笑,这几年收成不好,她也只是靠着工作才比屯里大多数人过得好一点。
但再好也不可能天天吃二合面的馒头和炖肉,更不可能随便吃!
现在这年月,不管男人、女人还是孩子,肚子里没油水,一个个都跟大肚子汉似的,个个能吃。
要是真管够,那不把家吃穷才怪!这日子还怎么过?
“管!”李放笑着点头,“我这两天巡林子的时候打了些猎物,虽然时间不长,但最近先把房子弄好应该没问题。只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刘姐,这事你得帮帮忙。”
“帮!帮!当然帮!”刘姐连忙拍胸脯,“我家的粮食你尽管拿,反正账上还欠你不少,加上这两头野猪,这账估计还扯不清。”
“扯不清也没关系,慢慢来。”李放把另一头野猪也放到了一旁,“眼看不到两个月就过年了,我爸和我姐真要来,还得添不少东西,到时候还得麻烦您。”
“这话太见外了。”刘姐一边说一边提起一条野猪腿,五花三层的肉看得她直咽口水,“别人找我叫麻烦,老弟你找我叫给姐面子,姐保证给你办妥。”
“行,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放笑着说完,又从车里拿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木桶,但没说是啥,只是笑着说,“刘姐,你先安排人称重和分级,我进去烤烤火。”
看到这个小木桶的刘静,哪还不明白里面肯定是给自己的东西,顿时笑得更灿烂了。
“成,你先烤火,炉子上有地瓜,自己拿去吃。”刘姐说完便招呼两个帮工过来,结果李放一个人轻松拎起的野猪,到了两人手里,居然还要一起用力才搬得动。
“这家伙,力气真大。”刘静看着两人的样子,更加佩服李放的力气,“可惜了,要是再年轻几年,我也想尝尝这身力气的好处。”
李放进屋后,直接把小木桶放在了柜台上,顺手在炉边拿了一个烤好的地瓜,也就是红薯,从中间掰开。
这种地瓜在放进炉边烤之前已经洗得干干净净,吃的时候不用剥皮,直接咬就行。
掰开后的红薯呈现出漂亮的橙色,一股甜香随着热气扑面而来。
李放咬了一口手中的烤红薯,说实话,味道不算差,但远不如他前世的烤红薯好吃。
想想也是,这个年代的红薯都是老品种,不像李放前世,什么烟薯、蜜薯、紫薯、红苕、千野金时,全是经过改良的新品种,品质好太多了。
不过,李放在游戏世界里种了不少,还抓了不少奴隶,种出来的红薯虽然还是老品种,但因为游戏世界的特性,产量和品质都比原来高不少。
李放没打算把这些东西拿出去卖,毕竟这东西不值钱,卖少不如打猎,卖多还得解释来源,没必要。
他打算把收集到的这些农作物在游戏世界里多培育几代,看看能不能培育出更高产、更好吃、适应力更强的品种,再以此为基础,带动岗岗营子的发展。
别看现在大风暴还没来,距离改革开放还有七八年甚至更久,个人发展不行,可以搞集体经济嘛。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岗岗营子的乡亲们对李放都不错。
尤其是老支书、葛二炮,还有车老板子,都帮过他。特别是葛二炮,在很多事情上都帮他掩护,再加上瑛子这边的情分,顺手帮一把也没问题。
另一方面,之前那封感谢信意外地起了作用,这也让李放看到了在大风暴中更加顺利的机会。
知识青年凭借自己的知识,带领落后贫穷的乡亲们为农村建设奋斗,如果真能做出点成绩,就等于多了一道护身符。
其实对李放来说,这道护身符用处未必有多大,因为他还不知道因为感谢信的事,自己无意中避过了一劫。虽然自己用不上,但父亲和姐姐可以用得上。
尤其是姐姐李念,刚成为街道办的办事员,想做好这份工作不难,但想要升职就难了。
实际上,之前的那封感谢信,也不完全是为邮电局的周向红写的。
信中不仅提到了对方,还涉及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农村发展努力,以及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的全局观念。
正是这种大局意识,让这封感谢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周向红也在中间出了不少力,也付出了不少代价。
这件事表面上看他得到的利益最多,但实际上,李放才是最大的赢家,只是现在还没显现出来。
只要李放这边又红又专,声望不断提升,李念也会跟着受益。
最关键的是,这个年代通讯不便,信息交流困难,也不用担心被太多人关注而惹上麻烦。
不过李放并不着急,毕竟他刚来不久,时间还长,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比起速度,他更注重稳定。
正想着,刘静撩开门帘,带着一股寒气走了进来。
“这天气,真是越来越冷了。”刘静在炉子边烤了烤手,“老弟,这次的两头野猪我给你定的是特等,一头508斤,一头528斤,这么大的野猪,你可真厉害。”
“说起来还得感谢老支书,要不是他帮我弄了把五六式半自动 ** ,这两头野猪也没那么容易打。”李放谦虚地笑了笑,指着柜台上的小木桶,“对了,这里面是我带来的一点东西。”
“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些板油,一条五花肉,还有一副猪肝。这猪肝虽然是下水,但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
“根据我学的医术,这东西有补肝明目、养血、保健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萎黄、夜盲、眼睛红肿、浮肿、脚气等症状,回头刘姐带回去,也给家里人补一补。”
“这怎么好意思啊。”刘静笑着走到柜台边,打开木桶盖,眼神顿时亮了起来,“不行不行,这也太多了,你还是拿回去吧。”
里面的东西确实不少,光板油就有好几斤,这可是熬大油的好材料,熬完油的油渣子不管是直接炒菜还是包饺子,都是上好的食材。
五花肉也不小,大概有五斤左右,再加上一副猪肝,这份礼实在不轻。
“刘姐,以后还得麻烦你多照应。”李放摆了摆手,又拍了拍腰间背着的五六半,“再说,就一枪的事儿,您就别跟我客气了。”
“也是,老弟枪法准、力气大,又有本事,打猎这事儿别人难,对你来说不就是一枪的事儿嘛。”刘静也没再推辞,“行,我收下了,不过以后可别这样了。”
李放只是听听,没当真。
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是正理,光来不往或者光往不来的,关系也维持不了太久。
“刘姐,这算什么。”李放摆了摆手,“您赶紧帮我结账吧,我得把粮食拉回去,别耽误午饭。”
“行,我这就给你办。”刘静没再多说,把木桶收进柜台,开始忙碌起来。
先理清账目,接着一袋袋粮食从仓库里搬出来。
粮食是基本的民生物资,为了避免断供和减少运输麻烦,供销社每次都会存一批,卖得差不多才让镇上再送一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