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长太客气了。”李放没当真,“如果内容没问题,我去前面买信封和邮票,再寄给报社。”
“报社?”周科长愣了一下,本来以为是寄给邮电局的,但稍一想就明白其中妙处,“对对对,这么好的文章应该寄报社。”
“小李啊,你打算寄哪个报社?”
“周科长,您觉得市里怎么样?”李放笑了笑,“其实我原本想寄回帝都,毕竟我们是从那儿出来的,但考虑到时间,市里会不会更合适些?”
周科长一听,顿时有些犹豫。
要说效果快,其实不用寄到市里,县里就可以了。但要是说影响范围,当然是市里更好。
不过一想到如果这封感谢信能登上帝都的报纸,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在谋划的那个位置岂不是更稳当?说不定还能有更大的收获。
可这样一来,就像李放说的,时间上肯定会拖得更久。
“周科长,如果您有这方面的人脉,我倒有个主意。”李放知道对方在犹豫。
“太好了,还请多多指点。”为了自己的前途,周科长也不在乎丢点面子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在市里和帝都的报社都投一份。”李放指着自己写的信,“现在的新闻报道受地域限制很大,光靠帝都那边,不说时间的问题,也容易出岔子。”
“但如果想让这封信发挥更大作用,帝都的报纸是地方报纸比不了的。而且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不只是当作感谢信,而是打算写成一个系列。”
“如果周科长有门路,或者能找到可靠的人,多投几个地方,效果肯定更好。”
“啪!”周科长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我怎么就没想到!你说得太对了!”
说完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脑子里飞快地想着能用的关系。
别说,这个年代,能当领导哪怕只是个中层的人,怎么可能没一点关系?
只要有开头,剩下的事情就好办。
“我还真有合适的人选!”周科长突然停下脚步,“李知青,以后咱们别这么生分了,我叫你李放,你叫我周叔,怎么样?”
“那太好了,周叔,以后我和我的知青朋友打长途电话,您可得帮忙安排。”李放立刻回应,称呼换得自然又快。
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点,不就是个称呼嘛,而且他确实年纪大,叫起来也不丢人。
“那是肯定的。”周科长摆了摆手,忽然想起什么,又坐回办公桌前,拉开抽屉翻了一会儿,拿出一些东西,“对了,信封和邮票不用买,我这儿有现成的。”
“我是这么想的,这封信最好写三份。一份寄到县里,另外两份我回头想办法尽快寄出去,走挂号信,这样不会耽误时间。”
“没问题。”李放点头,“那我就再抄两份,不过那两份的信封最好找个笔迹跟我差不多的人来写,这样才不出差错。”
“这点你放心,我也想到了。”周科长点头,越发觉得李放做事稳妥,拿出自己平时写的字递过去,“我练过硬笔书法,虽然不敢说以假乱真,但一般人应该看不出来。”
李放接过一看,不得不说,对方确实有水平。
“行,就这么办。”李放点头,反正对他没坏处。
不一会儿,周科长亲自拿来钢笔和合适的信纸,李放也没多说,就在对方的注视下把原来的信抄了两份。
全程看着的周科长很满意,接过信纸看了看,小心地折好放进信封里,拿起邮票就要贴上。
“等一下!”李放看到对方手里的邮票,立刻出声阻止。
“怎么了?”周科长愣住了。
“周叔,您这邮票……”李放指着对方手里的邮票,原来是“祖国山河一片红”。
就算他以前不搞集邮,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怎么会不知道这种邮票的价值。
“哦,我平时喜欢集邮,局里一有新邮票就收一些。”周科长笑了笑,“这次的信不重要,我想用几张好邮票贴上去,效果更好。”
“周叔,我能看看您的集邮册吗?”李放顿时来了兴趣。
“有什么不能的,给你。”周科长说着,把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递了过去。
“周叔,这邮票先别贴,我先看看。”李放说完便打开了集邮册,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第一页全是红色的!
翻过一页,真是想不到,后世几场大风暴期间发行的高价邮票这里全都有。
不过想想也合理,老周毕竟是个科长,要是连这点便利都没有就太说不过去了。
“周叔,说实话,我也挺喜欢集邮的,不知道能不能麻烦您……”李放拿着还没看完的集邮册,一脸舍不得放下。
其实他根本不喜欢集邮,这些东西在后世一个比一个值钱。
虽然李放以后不缺这点钱,但就像收藏古董一样,值钱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除了面子,这些东西在某些时候还能派上大用场。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既然你也喜欢集邮,拿去就是了。”周科长痛快地摆了摆手,“咱们在这上班,各种邮票还是能弄到不少。”
没想到原本只是想利用他的职位和关系获取便利,结果还没等以后,就从周科长这儿发现了新的价值,真是意外的收获。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所有事情才算办完。
在周科长的坚持下,还是把一张“一片红”贴到了信封上。不过并没有动李放手里的那本集邮册,而是又拿出一本集邮册,贴了三张“一片红”在信封上。
李放很想把另一本也拿走,但转念一想,自己又不是靠这个赚钱,于是挑了些自己那本没有的邮票,凑了个大全套就算了。
眼看还没到三点,李放原本还想等等,可周科长却一挥手,直接打了。
能通最好,不通过段时间再打,反正都是邮电局的线路,不用花钱,怕什么?
显然,那位扶弟魔并没有等到三点才出现,电话一接通,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弟弟,是你吗?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听说那边下了好大的雪,没冻着吧?”
“一二三”“那边吃的东西跟我们这儿不一样,你还吃得惯吗?肯定瘦了。”
面对姐姐一连串的问话,李放心里暖暖的。
以前总觉得扶弟魔这种现象很奇怪,可当自己成为被扶持的对象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好。
“姐,你别急,先听我说完。”李放赶紧打断她,虽然周科长说可以放心打,但做人还是要有分寸,“我这边一切都好,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没有不习惯的地方。”
“安排的工作也不累,现在天气确实冷,但带来的棉袄很保暖,我还买了皮袄。晚上睡觉有火炕和炉子,一点都不冷。”
“现在冬天没什么事做,就猫冬,像猫一样,吃了睡,睡了吃,一点也不辛苦。我不但没瘦,这几天反而胖了,也壮实了不少。”
电话那头的李念,虽然明白这些话大多是安慰自己,心里还是舒服了许多。
“姐,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骗你?”李放不知道姐姐的性格,“放心吧,爸要来这边看我,他一看就知道我过得怎样,你就安心吧。”
“我会写信告诉你,生活上的事都会跟你说。姐,把心放回去,我能照顾好自己。你不在身边,也别总忙个不停,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
“这么多年都是你在照顾我,现在我不在你身边,你也该好好照顾自己了。对了,快过年了,到时候我尽量想办法回来探亲,实在不行,你们过来玩段时间。”
“我跟你说啊,这边林子大得很,野味多,我天天都有肉吃,还换着花样,日子过得可好了。”
“好,好就好。”李念听着听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姐,你又哭了?”李放故意逗她,“这么大个人了还哭鼻子,不害羞吗?”
“臭小子,敢笑话姐姐!”李念嗔怪地说。
“嘿嘿,我哪敢啊。”李放笑着,“姐,我给你准备了礼物,本来想寄过去,太麻烦了。正好爸要来,到时候让他带回去。”
“弟弟,我也去看你!”李念突然说。
“姐,我知道你想我了,我也想你。”李放没有直接劝姐姐别来,那样反而会让她更固执,“我现在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去看你,但你别着急。”
“我不说了,过年要么我去你们那儿,要么把你们接过来住一阵子。你刚进街道办不久,就算有戈委会李主任的关系,也不能给人家添麻烦。”
“再说,以后你能不能早点回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还得靠你姐帮着盯着呢。要是因为来看我让领导不高兴,万一让我再锻炼几年,那可就亏大了。”
李放了解自己姐姐,这句话让李念原本想去弟弟那里的念头平静下来。
是啊,就算去了又能待多久?
要是因此耽误了弟弟早点回来的事,那才真是得不偿失。
“好吧,这次我不回去了,不过过年你不回来我就去看你。”李念虽然很想见弟弟,但大事小情她还是分得清的。
“这就对了,姐,咱们两边都努力,争取早点调回去团聚,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李放笑着安慰道。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李念一边嗔怪,一边又忍不住叮嘱,“弟弟,你在那边人生地不熟,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也说那边野兽多,没事别往山里跑。”
“吃饭喝水千万别委屈自己,我上午又给你买了不少东西,让爸一起带过去。还有钱和全国粮票我都准备好了,别舍不得用,用完了我再寄。”
“我听你的,不会亏待自己。”李放知道怎么跟姐姐说话,得顺着来,“等钱和票快用完了,我一定打电话或者发信跟你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