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听得分明,扶稣对李信道:\"将军麾下倒是妙人。\"
\"不过是些伶俐兵卒,那白怵公子也认得。\"
\"此子确实机灵。\"
见二 行 ,扶稣连忙入内制止。只见贺秦持着鹅腿,白怵正欲动手。
\"参见公子!\"二人慌忙行礼。
\"放肆!齐国贵客岂容轻辱?田冲公子不愿进食便罢,竟要动粗?速速松绑!\"
\"是!\"
扶稣边斥责边接过鹅腿,大快朵颐:\"田冲公子,这般美味都不要,倒是便宜我等了。李信,咱们分食如何?\"
\"好嘞!\"白怵急忙应声。
\"住手!\"田冲挣脱束缚,猛地扑向食物,狼吞虎咽起来。整整一日奔波恶战,滴水未进,早已饥肠辘辘。
\"公子,滋味可好?\"扶稣笑问。
\"妙极!妙极!\"
\"啧啧,真香啊!刚才不是有人信誓旦旦说饿死也不肯吃吗?真是丢脸!\"白怵再次被推开,忍不住讥讽道。
田冲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闭上你的嘴!没人当你是哑巴!\"
\"公子请慢用。传令下去,田冲公子在军中享受与我同等的待遇。\"扶稣吩咐左右。
\"少来这套假仁假义!今日我吃饱喝足,要杀要剐随你们便。不过本公子有一事不明,还望扶稣公子解惑。\"田冲抹去嘴角油渍,站起来问道。
\"田冲公子言重了。在我秦军营中,必当以礼相待,何谈生死?公子但问无妨,扶稣知无不言。\"扶稣含笑回答。
\"好!此战我齐军行动果决,调度迅速,你们是如何预判我军动向并提前设局的?此役秦军主帅是谁?是王贲还是蒙恬?\"
听闻此问,扶稣与李信相视一笑,随即放声大笑。
\"有什么可笑的!此战我齐军败得心服口服,但若连败在谁手上都不知道,我田冲死不瞑目!方才扶稣公子还说知无不言,莫非现在要反悔?\"
\"这个...确实不便明说。李信,你来告诉田冲公子吧。\"扶稣退到一旁。
\"田冲公子,实不相瞒,击败您的人此刻就在这军帐之中。\"
\"你!我早该想到的!\"田冲绝望地转头看向扶稣,\"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们秦国人才辈出,名将如云,随便一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而我齐国尽是贪生怕死之徒,如何能是秦国的对手!\"
\"公子误会了。我大秦有六十五万大军,论资历军功,我李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李信无奈道。
\"那是何人?莫非是......\"田冲猛然转头,震惊地望向扶稣。
\"你才是秦军主帅?!\"
扶稣轻轻颔首。
\"那些军事部署都是你指挥的?\"
扶稣再次点头。
\"不可能!\"
\"从临淄调兵,故意示弱,诱使我军以为城防空虚;\"
\"军营虚设,夜哨严密,让我军误判秦军兵力不足;\"
\"预先设伏,大军合围,迫使我军分兵突围后逐个击破。\"
\"这般环环相扣,诸将配合天衣无缝的计策,怎么可能是......\"
\"为何不可能?\"扶稣笑道,\"计策虽出自我手,但执行布局的是蒙恬、李信、王贲、杨端和、内史腾诸位将军,这些人田冲公子应该都认识吧?\"
听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田冲脸上的震惊逐渐消失,最后只余苦笑:\"秦国五大名将联手对付我齐国,真不知是该荣幸还是悲哀。\"
\"那临淄之事也是你安排的?\"田冲突然怒目圆睁。
\"临淄布置不过是随手为之。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我只是让李信多留个心眼,没想到竟网住了公子这条大鱼。\"扶稣举杯一饮而尽。
\"哈哈哈!这就是天命吗?自秦昭襄王即位以来,秦国就威震天下。东方六国屡次合纵,总被你们轻易瓦解。如今秦王政当政,更是一举覆灭六国,打得我们毫无招架之力!\"
此刻,又冒出个公子扶稣。扶稣啊扶稣,你藏得可真够深的!世人都道你推崇儒法,谁曾想你对军中谋略也如此精通。齐国之败,倒也不冤。
田冲公子这般夸赞,扶稣便当是赞赏了。不过,田冲公子可曾想过?自三家分晋后,天下礼乐崩坏,周天子空有其名,诸侯混战不休,灭国之战已持续两百余载。这两百年来,今 攻我,明日我伐你,战火连绵不绝。可天下苍生呢?乱世之中,百姓如坠深渊!
而我大秦,注定要终结这乱世!诸侯割据,我便灭诸侯;贵族不服,我便打到你臣服!无人能阻我大秦一统天下的步伐,无人!扶稣目光如刃,锋芒毕露。
田冲公子,你齐国拥五十万大军负隅顽抗,无奈之下,我大秦只好狠狠教训你们。我先给你们希望,再将你们彻底碾碎。想必你已猜到我接下来的打算,今日我便奉劝一句——
弱者,没资格谈条件!若齐国顺从,我可保你宗庙安然无恙;若违逆,哼!
齐国宗庙与齐王家眷,我已命人妥善安置。齐王的妃嫔们,我大秦未动分毫。田冲公子,收拾行装吧,明日我们便启程离开临淄,去终结这乱世!
“白怵!贺秦!”
“末将在!”
“好生照看田冲公子,明日我要见到一个活蹦乱跳的他。若有半点差池,后果你们清楚!”
“末将遵命!”
扶稣大步走出营帐,对身旁将领道:“将军,这几日主持临淄军务,辛苦了。”
“属下为大秦、为王上、为公子效力,万死不辞!”李信抱拳回应。
“嗯,将军忠勇信义,办事稳妥,日后我还需多多仰仗。”
“公子折煞属下了!您如今是秦军统帅,又是王上长子,该是属下仰仗您提携才是!”李信连忙躬身,姿态谦卑。
“在这里,我是一军主帅;可回到咸阳,谁还会将我这位公子放在眼里?咸阳的水,深得很……”
李信低头,沉默不语。
“李信,你对廷尉李斯了解多少?”扶稣忽而问道。
“廷尉李斯?”李信略作思索,“据属下所知,他早年曾是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师从大儒荀子,却弃儒学而专攻法术,钻研权谋之道。”
“你竟对他如此了解?”扶稣略显诧异。
“公子,并非属下刻意打探,而是不得不留意。李斯如今是王上跟前红人,一身权谋之术正合王上雄图。他初入朝堂时,便献上一策:‘诸侯名士,能用钱财收买的,重金结纳;不从者,利剑诛之。离间其君臣,再遣良将征伐。’说白了,便是挖空六国人才,挖不动的便杀或离间,绝不让敌国留用栋梁。凭此一言,他从区区小吏擢升长史,成了王上心腹谋臣。”
秦国采取政治、军事与外交相结合的策略,多管齐下对六国展开攻势。据史料记载,在秦王政元年至九年(公元前246年—前238年)期间,秦军六次大举攻魏,给魏国造成重创。
在外交方面,秦国同样取得显着成效,姚贾、顿弱等杰出外交家功不可没。其中赵相郭开施展的离间计尤为致命,他接连陷害赵国名将廉颇、李牧,使尚武的赵国竟无良将统兵,加速了赵国的覆灭。
这些策略皆源于李斯的谋划。因献策有功,秦王封李斯为客卿,以卿大夫之礼相待,可见对其倚重。然而不久后,秦国爆发轰动全国的 案——修建郑国渠的郑国竟是韩国派来的细作,意图通过修建水渠消耗秦国国力,使其无力东进。
不料郑国渠建成后,反而灌溉了关中四万顷良田,使秦国更为富庶。但此事仍令秦王震怒,加之此前嫪毐、吕不韦案的阴影未消,最终在宗室挑唆下,秦王颁布“逐客令”,驱逐所有在秦的异国人士。
此令一旦实施,必将导致秦国人才流失,统一大业遥遥无期。危难之际,即将被逐的李斯挺身而出,写下名垂千古的《谏逐客书》,剖析逐客之弊,言辞恳切,论据有力。秦王读后幡然醒悟,立即撤销逐客令,并召回李斯,擢升为廷尉。李斯由此声名大振。
听完李信的讲述,扶稣陷入沉思。他深知李斯之才,正是此人辅佐秦王扫灭六国,功不可没。然而,在沙丘之变中,李斯却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逼迫历史上的扶稣自尽。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该如何应对?
“公子,为何询问李斯?他在文臣中即便不是第一,也位列前三。而且,正是他力排众议,力荐您担任秦军主帅。”李信说道。
“李斯举荐我?”扶稣惊讶道。
“正是!”
“李斯……李斯……”扶稣踱步沉吟,愈发觉得此人深不可测。他暗下决心,待回咸阳后定要试探一番。
“那赵高呢?”扶稣又问。
“赵高?”李信有些诧异,“公子为何在意一个宦官?”
\"赵高此人我知之甚少,他担任中车府令一职,执掌王上车驾、玉玺及诏书文书,是王上贴身近臣。我们这些外朝将领与他少有往来,只知王上朝会诏令皆由他宣达,再交由丞相执行。\"李信解释道。
扶稣闻言浑身一震:\"原来如此!掌管玉玺诏书,父王政令必经他手传达丞相执行。难怪父王百年之后,他能篡改遗诏付诸实施。只需与李斯勾结,连正式诏书也不过走这个流程。赵高啊赵高!\"想到此处,扶稣顿觉脊背发寒。
相比李斯,这深居宫闱的赵高才是真正威胁。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李信忽然补充道:\"对了公子,赵高还兼任胡亥公子的律法老师,这是王上的安排。\"
\"原来如此!沙丘之变的三大要素都齐了——丞相、玉玺、父王血脉。难怪这场 能顺利实施,难怪朝野无人质疑。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啊!扶稣啊扶稣,你输得不冤。\"
\"但你实在太过懦弱!身负长城军团监军之职,蒙恬将军誓死效忠于你,三十万雄师岂是虚设?\"
想到这里,扶稣眼中寒芒乍现:\"若真到那一步,我绝不会坐以待毙。想从我手中夺取帝位?先问问我掌中利剑答不答应!\"
李斯尚在明处,而长年伴随父王的赵高才是真正心腹大患。
其实扶稣对李斯颇为欣赏——真正的聪明人,永远不会甘于平庸。当年李斯在乡间为小吏时,常见茅厕老鼠偷食 ,一见人来便仓皇逃窜;反观粮仓硕鼠,安居广厦,饱食无忧。于是他悟出\"宁做仓中鼠,不为厕下秽\"的道理,审时度势来到秦国,终成一代名相。
这种清醒的认知让扶稣深感敬佩。用后世的话说,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抓住时代机遇,远比盲目奔波重要得多。
李斯若能为其所用自然最好,若不能......
想到大统一后若父皇迟迟不立太子,这一文一武两位重臣,必将成为他继位的最大阻碍。
\"此番回朝须得谨慎行事。如今我已成为朝堂众矢之的,锋芒太盛反易招祸。越是展现才能,政敌就越视我为威胁......\"扶稣暗自警醒。
\"这盘棋局实在凶险,不知我这初出茅庐的后辈,能否斗得过这群老谋深算的狐狸?\"
话锋一转,扶稣突然问道:\"将军,齐王家眷和妃嫔都安置妥当了吧?\"
\"公子放心,自破城之日起,末将就派重兵把守。齐王后宫已全面封锁,严禁任何人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