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母亲震惊地问。
\"陆远告诉我的...不,等等...\"林晚的大脑飞速运转,一个可怕的猜想逐渐成形,\"妈,那六个学生...他们怎么了?\"
母亲的眼泪再次涌出:\"两个当场死亡,三个在医院不治,还有一个...失踪了。\"
\"陆明。\"林晚脱口而出。
母亲猛地抬头:\"你记得他?\"
林晚没有回答。她突然明白了陆远是谁——他不是陆明的弟弟,而是她自己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承载着她被压抑的记忆和罪恶感。
\"我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轻声说,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是的。你昏迷了三个月,醒来后完全不记得那段时间的事。医生说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保护机制。\"母亲握住她的手,\"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直到三个月前...你开始出现幻觉,写那本可怕的笔记...\"
林晚感到一阵眩晕。所有线索终于连接起来:她因药物副作用精神分裂,创造出陆远这个人格来帮助自己面对被压抑的记忆。而随着症状加重,她开始按照自己五年前写的童谣杀人...
\"陈明和张浩...\"她的声音颤抖,\"我真的杀了他们?\"
母亲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警方有确凿证据。但王医生认为你在解离状态下作案,可能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林晚的世界轰然崩塌。她一直以为自己在追查真相,原来自己才是凶手。那些\"幻觉\",那些\"闪回\",都是她分裂的人格在引导她完成杀戮。
\"为什么七种死法?\"她麻木地问,\"为什么是童谣?\"
\"那是你们'优等生联盟'的入会仪式。\"母亲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每个成员都要贡献一种...创意死法。你写了那首童谣。\"
林晚突然想起笔记本上最后一句:\"第七个永远活在纸上\"。现在她明白了——第七个就是她自己,一个活在笔记和记忆中的幽灵。
\"妈,\"她抬起头,泪水模糊了视线,\"你参与的不只是药物实验,对吗?你在帮学校掩盖真相。\"
母亲的表情变得僵硬:\"为了学校的声誉,也为了...你的未来。那些家庭都得到了补偿...\"
\"用钱买人命?\"林晚的声音突然尖锐起来,\"然后你继续当你的精神科主任,继续用学生做实验?\"
\"不是实验!是治疗!\"母亲激动地反驳,\"你的情况越来越糟,我只能尝试各种方法...\"
\"包括让我继续服用类似'优等生7号'的药物?\"林晚冷笑,\"难怪我的幻觉越来越严重。\"
母亲哑口无言。林晚突然感到一种奇怪的平静。真相如此丑陋,却又如此清晰。她看向窗外的阳光,做出了决定。
\"妈,叫王医生进来吧。我要自首。\"
\"什么?不!\"母亲惊恐地抓住她的手,\"王医生说可以证明你精神失常,不需要...\"
\"我需要面对自己做的事。\"林晚平静地说,\"不管是药物还是精神病,我杀了人。那些学生和他们的家人 deserve 正义。\"
母亲崩溃地大哭起来。林晚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长久以来压在心头的重担终于卸下。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恐怖不是童谣,不是死亡,而是逃避真相的自己。
王医生回来后,林晚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决定。她要求见警方代表,坦白一切。令她惊讶的是,王医生眼中闪过一丝敬意。
\"林晚,\"他犹豫了一下,\"在联系警方前,有件事你应该知道。关于陆明。\"
\"他不是失踪了吗?\"
\"是的,但...\"王医生看了一眼林晚母亲,\"三年前,在城南水库发现了一具男尸,经过dNA比对,确认是陆明。死亡时间大约在五年前11月。\"
林晚的心跳加速:\"他怎么死的?\"
\"颈部骨折,像是从高处坠落。但奇怪的是...\"王医生压低声音,\"尸体手中紧握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七个小优等生》的童谣。警方认为可能是自杀。\"
林晚闭上眼睛。现在她全都明白了——陆明不是失踪,而是被杀害了。而凶手很可能是...
她看向母亲,后者面色惨白,嘴唇颤抖。
\"妈,\"林晚轻声问,\"是你做的吗?\"
长时间的沉默后,母亲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他威胁要曝光实验...我只是一时...\"
林晚没有再说话。有些真相太过沉重,言语已经无法承载。当警方到来时,她平静地交代了自己杀害陈明和张浩的经过,以及五年前\"优等生联盟\"的真相。她没有提及母亲与陆明之死的关系——那是母亲需要自己面对的罪孽。
案件审理持续了三个月。最终,林晚因精神分裂症导致的辨认控制能力丧失,被判处强制医疗。母亲则因涉嫌谋杀陆明和掩盖实验真相被逮捕。
入院的第一个夜晚,林晚做了一个梦。梦中,七个学生围坐在化学实验室里,其中包括她和陆明。他们正在讨论期末考试,气氛轻松愉快。然后场景变换,同样的七个人,同样的地点,却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有人尖叫,有人哭泣,而她自己...正在写那首恐怖的童谣。
林晚惊醒时,月光透过病房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白。她突然想起童谣的最后一句:\"第七个永远活在纸上\"。也许这就是她的命运——一个活在案件档案和他人记忆中的幽灵,一个警示后来者的反面教材。
但至少,她终于面对了真相。而这,或许是所有噩梦中最勇敢的部分。
**新闻报道节选**:
《xx市重点中学连环杀人案告破 牵出五年前药物实验丑闻》
本报记者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xx中学高三学生连环杀人案近日宣判。凶手林某(18岁)因患精神分裂症被判处强制医疗。案件调查过程中,牵出五年前同一学校发生的非法药物实验事件,导致六名学生死亡。林某母亲林某(45岁,市医院精神科前主任)因涉嫌谋杀和人体实验被逮捕。
据悉,林某因服用实验药物导致精神失常,按照自创的恐怖童谣杀害两名同学。教育专家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学业压力酿成悲剧...
[全文完]
作者说:关于《七重噩梦》的创作思考
**1. 故事内核:高压下的心理崩溃**
《七重噩梦》的灵感来源于现实中的教育压力与心理困境。高三学生林晚的遭遇,是许多在学业重压下挣扎的青少年的极端映射——当分数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当\"优秀\"变成一种诅咒,人的精神可能被扭曲到何种地步?
**2. 悬疑与心理的交织**
在写作过程中,我刻意模糊了现实与幻觉的界限,让读者和林晚一样,不断质疑:**\"陆远是否真实存在?童谣是预言还是记忆?凶手是别人还是她自己?\"** 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心理悬疑的魅力所在——最深的恐惧,往往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崩塌。
**3. 关于结局的警醒**
林晚最终发现自己是真凶,而母亲则是更大悲剧的制造者。这一设定并非单纯追求反转,而是想探讨:**当教育变成一场疯狂的实验,当爱与控制无法区分,受害者也可能变成加害者。** 真正的恐怖,不是鬼怪,而是系统性的压迫与人性在压力下的异化。
**4. 留白的艺术**
故事没有明确解释\"陆远\"是鬼魂、幻觉还是人格分裂,因为有些真相不必说透——**心灵的创伤往往比现实的谜团更复杂。** 读者可以自行解读:是药物致幻?是亡魂索命?还是林晚在罪恶感中自我惩罚?
**5. 写给读者的思考**
如果你曾被学业、家庭或社会期待压得喘不过气,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意识到:**\"优秀\"不该以心理健康为代价,而真正的勇气,是面对真相,哪怕它足以摧毁自己。**
——感谢每一位读到最后的你。愿我们都能在现实中,避免成为\"第七个优等生\"。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解读或感受!你对结局的理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