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寿也有些忐忑,白天不休息,与后宫嬉戏,怕会被闻太师责备。
姜王后等人远远向闻太师行礼后,便带着众人离开。
闻太师皱眉,目光扫过酒宴和姜王后等人,沉声问道:“今日并非休沐,大王竟有闲情?”殷寿顿时有些尴尬。
面对闻太师的威势,他不由心生敬畏。
知道自己理亏,殷寿没有多做辩解,只是笑着转移话题。
“多亏丞相、王叔和武成王的协助,朝廷事务才得以稳定。”
“太师本应在北海对抗袁福通,为何突然返回?战事已完结?”
他边说边引闻太师坐下。
闻太师没有继续追问,脸色变得严肃,慢慢摇头:
“袁福通得到北海巨妖的支持,战事陷入僵局,难以迅速解决。”
若非战事牵绊,他早就返回朝歌——之前感知大商国运有变,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骑上墨麒麟赶回。
但前线军务必须由他亲自指挥,因此一直等到找到机会才急忙返回!
这次,大商军队与叛军激战后,
闻仲认为敌军同样疲惫,短期内不太可能再次进攻,便急忙嘱咐副将和亲信将领,制造出他仍在军营的假象。
自己则悄悄骑上墨麒麟,连夜赶回朝歌!
闻太师虽只简单说了几句,
但殷寿却能感受到其中的艰辛!
连忙为他斟满酒,举杯说道:
“太师功不可没!”
“为大商竭尽全力,又跋涉千里……我敬太师!”
说完便一饮而尽。
闻太师虽一向威严,见君王举杯,也立刻回敬一杯。
“咦?”
“这酒竟如此香醇……”
太师虽是金仙之体,尝过无数仙酒,
但眼前这凡间美酒却别具一格,是他从未尝过的味道!
见太师露出惊讶之色,
殷寿不免有些得意:
“太师再喝一杯细细品尝。
这是我新得的酿酒秘方,费了不少心思才成功……”
虽然真正辛苦的是别人,但他仍想在太师面前炫耀一番。
闻太师依言品尝后微微点头。
随即严肃劝谏道:
“大王,美酒虽好,却耗费粮食。
若沉溺于此,恐怕对大商不利。”
殷寿闻言一怔。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以前的帝幸虽然敬重太师,却总是疏远——这位老臣一开口就是大道理,总不忘规劝!
连殷寿都难以招架,更何况性格骄纵的帝幸?
最让人无奈的是,闻太师确实言行一致,始终站在道德高处,真心为大商着想。
太师太师,你这般正直不阿,
倒让我这个“昏君”不知如何应对了!
殷寿只好耐心解释:
“太师有所不知,这种秘方还能酿出另一种酒液……对北海将士很有帮助……”
他所说的正是高度酒。
对于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来说,高浓度的酒液有时正是救命良药!
既能清洁,又能杀菌。
即使在充满神灵的封神世界里,战场上流血牺牲的还是普通人类士兵。
殷寿迅速拿来一坛酒,为闻太师斟满。
“太师请看……”
闻仲注视着杯中清澈透明的酒液,酒香迎面扑来。
他好奇地一饮而尽,立刻感到一股热流……
以闻太师的修为,自然不会被世间的酒所醉倒。
他只是浅尝一口,对殷寿的话半信半疑。
这时,殷寿说道:
“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五百坛,等太师回到北海时一并带走!”
“其中的好处,太师亲自体验便知。”
闻仲立刻拱手表示感谢:
“多谢大王!如果前线的士兵知道大王如此关心,士气一定会大增!”
至此,闻仲的脸色才稍微放松。
看来大王并没有忽视朝政,仍然关心北海的战事。
他点头表示欣慰,然后转入正题,神色变得严肃地问道:
“这些暂且不提。
老臣秘密回朝,有重要事情——最近朝歌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即使在北海,也能感觉到大商国的动荡……”
说完,他目光如炬,直视殷寿。
殷寿听到这话微微一愣。
影响国运的大事?难道是造纸的事情?
“太师稍等。”
沉思片刻,殷寿起身拿来一叠洁白如雪的纸张。
“太师所说的,是不是这个?”
他把纸递给闻仲,并简单说明了用途。
当听到原料竟然是普通的竹木时,
闻太师眼中精光闪烁,额头的天眼也泛起了光芒。
他紧紧盯着眼前的白纸,
随着比干不断的改进,现在的纸张已经变得洁白平整,厚薄均匀。
闻仲立刻明白了这东西对人镞文明的意义!
过去书写困难、知识传承艰难的问题,
竟然因为这张薄纸而迎刃而解!
他猛地拍案,激动地说:
“就是这个!如果不是造纸术的出现,怎么会动摇我大商的国运……”
看到闻仲如此激动,
殷寿心中暗自高兴,但也充满了疑问。
不过是一张纸而已?
虽然比不上神通法术,终究只是凡人的东西;
但你闻太师作为截教的金仙,竟然为这世俗之物动容,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殷寿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闻仲轻抚手中的白纸,微笑着解释:
“大王说得不对。
这张纸虽然是凡物,却比任何神通法术更能造福人镞。”
“燧人氏也是先天人镞,难道他缺少神通法力吗?”
“但他从钻木取火开始,才让人类脱离蒙昧,告别生食野果的生活。”
“那火,也不过是寻常之物。”
“缁衣氏、有巢氏,都是如此。”
这些典故殷寿当然知道。
尽管心中仍有疑虑,殷寿对造纸术的神奇程度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连天界的仙神都无法实现。
他再次向闻仲提问。
面对殷寿的疑问,闻仲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他的目光落在地面上,看到一群蚂蚁正在努力搬运食物。
他指着这些蚂蚁对殷寿说:“大王请看,这些蚂蚁搬运食物如此辛苦,以大王的能力,是否愿意为它们制造更省力的工具?”殷寿一时语塞。
见殷寿沉默,闻仲继续追问:“即使大王能轻易帮助蚂蚁搬运食物,是否愿意亲自出手相助?”殷寿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微不足道的蚂蚁,何必费心……”话音未落,他突然领悟了闻仲话中的深意。
在仙神眼中,凡人不过是蚂蚁,他们怎会站在凡人的立场,为他们考虑发展所需的“凡物”?
看到殷寿已经理解,闻仲稍作沉默后说:“像纸张这样的凡物,实际上承载着人道的精髓。”他继续说:“这与修行者追求的大道相冲突,他们永远无法创造这些……”
“人镞的先贤,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也始终记得自己的根源,才会为镞人付出一切!”
在人镞的发展过程中,各大教派不断涌现,无不是因为功德与气运而介入人镞事务,也都是依靠自身非凡的力量行事。
闻仲再次低头看着手中的纸张,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这位自登场以来一直给殷寿带来巨大压力的闻仲,此刻竟然心悦诚服地向殷寿行礼,殷寿甚至来不及阻止。
闻仲严肃地说:“原本我还担心朝歌会有变故……现在总算放心了!”
“大王英明,颇有上古人皇的风范!”闻仲修为已达金仙境界,自然无法看到大商王朝气运的全貌和细节。
只因他是大商太师,与王朝气运有紧密联系,之前才能察觉异样。
这也是他执意返回朝歌确认的原因!
殷寿急忙跨过案几,扶起闻仲。
他谦逊地笑道:“太师过奖了,寡人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两人重新坐下后,殷寿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如向闻仲请教修行之道?闻仲是截教金灵圣母的弟子,道法高深。
殷寿早就想请他回朝请教!只是担心闻仲回来会影响他逍遥的昏君生活,才作罢。
如今闻仲已经回来,而且心情不错,此时不问更待何时?想到这里,殷寿连忙问道:“太师,我身为大商之主,当今人皇。”
“仅有些微蛮力,与古时人皇的通天之能相去甚远……”
殷寿稍作停顿,轻叹一声:
“我知太师修为高深,我也想修炼——不期望恢复古时人皇的神通,得其十分之一便足矣!”
“太师能否指导我?”
闻太师听后,脸色微变。
随即露出无奈之色,答道:
“大王,老臣确有修为,也愿将毕生所学传授,唯独修炼之事,恐怕不可……”
“人皇不可修炼,这是自古的规矩!”
殷寿心中沉重,眼中却仍有期待。
他早有预感,虽脑海中有《人皇紫箓》,却始终无法激发任何神通,似乎被某种力量限制。
当从闻太师口中得到确切答案时,殷寿仍感到失落。
他已决心成为昏君,但谁不渴望踏上修炼之路,拥有神通与力量?
“太师,这是为何?”
殷寿仍不放弃地问。
他不期望成圣得道——天地间圣人寥寥无几,在他看来那是遥不可及的境界。
但至少有些修为,将来或许能以肉身封神。
——他实在不愿被烈火焚毁!
见殷寿如此,闻太师也感为难,只得急忙安慰:
“自禹帝之后,人皇便无法再修习玄门道法。”
“但大王能造纸,这是大德之举,正是人皇该做的事。”
“大王不必为此烦恼……”
但闻太师的安慰并未使殷寿安心。
所谓的人皇正道又有何用?
大商只剩二十八年气运了!
到那时,所有人都将一同毁灭。
不过,殷寿还是从闻太师的话中捕捉到了关键信息:人皇不能修行,是从禹帝之后开始的。
“太师,这事和禹帝有何关联?”
闻太师见殷寿如此执着追问,沉吟片刻后,决定将所知告诉大王,彻底打消他的念头。
以免自己回北海后,大王又去寻些旁门左道之人乱试。
于是,闻太师讲述了这段秘辛。
“大王可知,我大商九州之地对修行者有压制之力?”
他先问了一句,然后缓缓说道:
大禹治水后,在涂山召集天下诸侯,收缴四方兵器,借治水功德铸就人镞镇运神器九鼎,并以九鼎为阵眼布下九鼎九州大阵。
此阵以人镞无尽因果与万丈红尘之气为结界,守护九州疆域。
“从此以后,九州之地便开始压制修行者。”
“修行者在九州待久了,便会陷入因果,逐渐蒙蔽道心,阻碍修为提升。
若借助王朝气运修炼,因果更重!”
“君王身负亿万人镞之运,因果牵连极深。”
“故而难以修炼……”
殷寿微微颔首,深吸一口气。
“原来如此!”
难怪修道之人偏爱隐居于人迹罕至的洞天福地、海外仙岛,鲜少在人镞繁华之地修炼。
到了后世,真正的修道者也不愿介入王朝纷争。
只有那些无知的山精野怪,才敢在人间王朝任职,与王朝气运相纠缠。
想到此处,殷寿眉头一皱。
“那太师您岂不也会受此影响?”
闻太师未料到殷寿会关心自己,先是一怔,随即开怀大笑。
“哈哈哈……”
“我与他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