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拜入金灵圣母门下,学艺五十载,本就是为了下山辅佐大商!”
“而且,拜师之初,师尊便言。”
“以我的机缘,恐怕只能停留在金仙境界,大罗无望……既然如此,又有何惧?”
闻太师语气中透露出一股超脱。
其他修道者避之不及的人镞因果,他却主动迎接。
殷寿被闻太师这番话所触动,心中更加敬仰。
难怪闻太师日后能成为雷部正神,被封为九天应雷普化天尊!
他心念一动,直接对闻太师说道:
“那也未必,我相信太师您定能突破至大罗……”
殷寿只是心中有所感触,不知为何脱口而出这句话。
但他未曾察觉,在他真心说出这句话时,脑海中的《人皇紫箓》微微一闪。
玄奥符文中流动的金色液体,竟凭空减少了许多,使得《人皇紫箓》的光芒也黯淡了几分。
与此同时,端坐在殷寿对面的闻太师身体猛然一震,道心剧烈波动。
恍惚间,原本被无数因果遮蔽的道心,竟然变得清明起来。
仿佛有无形的存在,帮他拂去了心头尘埃。
刹那之间,天地豁然开朗。
无数感悟在心中悄然浮现。
“唰!”
闻仲眉间神目猛然睁开,一道刺目的白光迸射而出,三寸毫光在额前明灭不定。
太乙金仙的威压瞬间笼罩整个大殿,仿佛将四周空气都凝固成实质。
“咔嚓!”
他手中的青铜酒樽被突然释放的威势震出裂痕。
但这足以令金仙颤抖的气息,对帝幸毫无作用。
周身自然流转的人皇气运轻轻一动,便将排山倒海般的威压化作微风拂面。
反倒是闻太师额间的那道虚实相生的神光,让帝幸眼中闪过惊艳。
他原本还在猜测这第三只眼是横着还是竖着,没想到竟是贯通虚实的神通具现。
这样的天目,正合雷部天尊的威仪!
闻仲从失神中恢复,努力抑制内心的波动,急忙道歉:“微臣刚才心不在焉,失礼于陛下,惊动了圣驾,请求陛下惩罚……”
他内心却暗自庆幸。
如果不是因为帝幸拥有王朝的气运,刚才太乙金仙的威压足以造成灾难。
然而,大罗道果毕竟是修炼者的最高目标,他虽然常说要顺其自然,又怎能真的放下?
帝幸大笑,挥袖说道:“太师何罪之有?今日能见到天目奇观,正合我心意。”
殷寿立刻请闻太师坐下。
换过新杯后,两人再次举杯共饮。
“太师在北海征战辛苦,既然回来了,不如先在朝歌休息一下?”
殷寿问道。
闻太师却轻轻摇头。
战争尚未结束,他始终无法放心。
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军队也不能一刻无帅。
而且北海那些帮助袁福通的巨妖道行高强,非他亲自坐镇不可。
如果不是担心朝歌有变,他绝不会匆匆返回。
想到这,闻太师想要告辞,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殷寿拦住了。
“太师既然回来了,也不急于一时。
我已经让人准备了美酒和纸张,稍后会派人送到军营……”
闻太师听了,眼神微微一亮。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也不必麻烦别人送,他作为太乙金仙,自有办法带走。
“陛下不必费心,只要告诉我物资放在哪里,微臣离开前自会取走。”
殷寿虽然早已知道人皇无法修炼,也已下定决心做个昏君,但来自后世的灵魂,怎会对修炼之事毫无兴趣?
现在闻太师就在眼前,他怎能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他开始提问,想解开心中的疑惑。
问题无非是:
“太师既然拜在金灵圣母门下,可曾去过金鳌岛,见过通天教主?教主是什么样子,性格如何?”
“多宝道人是否真如其名,拥有许多法宝?那些法宝是真的吗?”
“广成子的修为到底怎么样?世人常说他全靠番天印逞强,没有法宝就不足为惧……”
诸如此类,琐碎繁杂。
起初,闻太师还能耐心回答。
但随着问题越来越荒唐,他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最终忍不住打断道:
“陛下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谣言?广成子乃阐教十二金仙之首,道行深厚……怎么会被你说得如此不堪?”
闻太师心中只觉无奈。
看来陛下对修炼之事始终念念不忘,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这些歪门邪道的消息!
殷寿见闻太师一脸不以为然,轻声一笑。
太师,其他方面你或许比我强。
但若论起“民间传言”,你可远远不如我!
就拿广成子来说。
这位被誉为皇帝之师、金仙领袖,自封为封神大战中圣母的克星——两位圣母都败在他的手下,其中一位甚至被打回原形!
然而,当他的弟子殷郊偷走番天印后,他却显得无能为力,差点败在了自己的弟子手中……
闻太师看到殷寿的表情,脸色稍显沉重。
他对殷寿那种“不理世事,只关心仙事”的态度感到既无奈又不满。
随即严肃地劝告道:
“大王,切勿沉溺于此!”
“大王发明造纸术,对人类而言,其功德可与上古的帝王相媲美,已经走上了帝王的正途,我大商也因此受益,国基稳固……大王为何还要执着于这些邪门歪道?”
“……”
看到闻太师又搬出道理,殷寿原本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位太师确实值得尊敬。
只是他的性格……
实在让殷寿难以放松,不禁在心里嘀咕:
“什么上古帝王,三皇五帝不都被三清困在火云洞了吗?……还说什么千秋万代,我大商只剩下二十八年的气运,封神大战即将开始,你竟然不知道?”
“咦……”
“看太师这副样子……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封神大劫?”
殷寿疑惑地盯着闻太师。
那异样的目光让太师感到有些不自在,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老臣刚才失礼了……但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大王若能奋发图强,振兴大商……”
后面的话殷寿一句也听不进去。
“别说了……”
“封神劫难降临之时,便是你我君臣一同登上封神榜之日!还说什么帝王正道、千秋万代……”
他心中又暗想:
“如果太师真的不知道封神劫难,或者只是略知一二……我该不该告诉他?”
“……让他提前做好准备,免得重蹈绝龙岭的覆辙?”
殷寿顿时陷入纠结。
思考片刻后,他最终决定和闻太师谈谈封神劫难的事。
一方面是为了提醒他,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自己说出来,心里好受些。
——我虽不争,但本心还是善的。
另一方面,也算是给太师一点暗示。
不是我不尽力,实在是天命难违,大势已定。
于是,殷寿稍作思考,试探着问道:
“太师可曾听师父提起过封神劫难?”
果然,闻太师一脸茫然,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殷寿心中不禁叹息:
你们截教到底怎么回事?
阐教那边的人都知道,连替死鬼都安排好了。
你是截教在人间最重要的一个人,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难怪你们会输。
闻太师反复念着“封神劫难”,最后摇头回答:
在师父门下修炼五十载,随后便下山协助大商,历经三代……已久未回山拜见师父。
或许师父曾向他人提及,但我未曾得知。”
闻太师在修炼上天赋异禀,生来三目,拥有神通。
投入金灵圣母门下五十载,便已成就金仙!
然而此后,他的修为再无提升。
金灵圣母曾言,闻太师因果深重,执念过深。
只能达到太乙金仙,无法进阶大罗金仙。
确实如此。
成就金仙后,闻太师便难抑入世之心。
他修道本为更好地辅佐大商。
回到大商后,他勤于政务,借助王朝气运提升至太乙金仙,却止步于此。
也正因为如此,与大商命运相连的闻太师,
其实早已无路可退。
他忙于朝政,多年未曾回过金灵圣母的道场。
——对于修道之人而言,
数十年、数百年的时光,不过是转瞬即逝。
闻太师说完,微微皱眉,心中开始思索。
大王未曾修行,怎会对这些修道之事有所了解?
再回想之前殷寿提出的问题,连闻太师都忍不住神色微变,这是何故?
多宝师伯的法宝都是假货、赝品……这话是谁说的!
闻太师立刻正色劝告殷寿:
“大王,人皇不可修行,这是铁律!”
“况且如今大王已掌握造纸之术,正走在上古的康庄大道上,何必还执着于这些事?”
“大王应把心思放在朝政之上!”
“莫要再被小人挑拨,被那些骗子蒙骗……”
闻太师仍认为殷寿所说这些话,不过是从某些散修那里听来的流言。
殷寿有些沮丧。
难道提起“封神大劫”,闻太师就不感到奇怪,不想了解其中缘由吗?
听他的语气,显然并不在意“封神大劫”这件事。
——大王每天都在朝歌城中,
又怎会知道玄门中的事?
不过是捕风捉影,听来的谣言罢了!
殷寿一时懒得再解释,想了想,说道:
“太师,不如请尊师金灵圣母来问个明白吧!”
闻太师点头:
“我会去问老师……”
见闻太师并不十分在意,殷寿心中忽然又生出一个念头,眼中一亮:
“太师,你可有办法请尊师金灵圣母前来?”
“能教导出太师这样的栋梁之才,我实在敬佩,恨不得当面感谢……”
如果金灵圣母亲自到来,向闻太师说明封神之事,
他必然更加重视。
更重要的是,殷寿对金灵圣母充满好奇……
无当圣母、龟灵圣母、火灵圣母,以及三霄,殷寿渴望亲眼目睹。
若不趁此良机,待广成子的番天印降临,便再无机会相见。
殷寿心中愈发激动,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然而闻太师却显得犹豫。
尽管他能通知金灵圣母,但仅凭殷寿之言,便去请老师降临,是否妥当?
稍作思考后,闻太师开口:
“大王,此举似乎不妥。”
“老师正在道场修炼,我怎能打扰她的清修?”
殷寿神色严肃,语气坚决:
“太师此言谬矣。”
“我亦听闻,修道之人非仅静修苦练,亦需行走尘世,于红尘中炼心……”
“我方才提及封神大劫,你本欲请教老师,既迟早需打扰,何须计较时机?”
“难道太师认为我不值一见尊师?”
闻太师急忙躬身,连声否认。
殷寿所言修道之理、红尘炼心,在闻太师听来皆为虚言——金灵圣母已至大罗金仙之境,何需再炼心?
但殷寿最后之言,却如悬顶之剑。
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
闻太师虽在帝幸面前威严,但仅在君王言行有失时直言进谏,此乃臣子之责。
若此刻答应,便是不忠。
闻太师性格刚直,不善暗中诽谤,否则定会暗自咒骂:
我与你论理,你却以忠义相逼?
真是昏君!
无奈之下,闻太师只能苦笑道:
“大王乃大商之君、当今人皇,尊贵无比,何出此言……”
“只是老师是否愿来,实非我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