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丹师阁偏殿。
缕缕轻烟自四角蟠螭纹青铜香炉中袅袅升起,并非凡俗庙宇中那种浓烈到呛人的香火气,而是数十种灵植药材微妙调和后,经慢火煨出的清净药香。它不霸道,却极有存在感地弥漫在殿宇的每一寸空间,沁入肺腑,试图抚平每一位来此求索丹师内心的焦躁与尘埃。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被切割成细碎的光柱,柔和地洒落。二三十位丹师端坐在蒲团之上,修为多在筑基期,胸前佩戴的三阶徽章在光线下闪烁着各异的光泽,如同他们此刻复杂的心境。光影交错间,映照出众人各异的神态:有沉稳如古井者,亦有焦灼彷徨者;有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者,也有如林凡般,眉宇间带着一丝生存磨砺出的审慎与坚韧者。一股无形的、混合着求知、比较、评估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与戒备的氛围,在这看似祥和的药香中暗流涌动。
林凡择了一个中排靠边的位置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这哪里是单纯的传道授业之所,分明是丹道界的微缩江湖。资源、人脉、声望、理念…一切现实中的纠葛,在这里都以更精致、更隐晦的方式存在着。我来此,非为融入某个圈子,亦非为争一时长短,所求唯二:一为真知,提升安身立命之本;二为识人,辨清可交之辈、需防之人,在这天机城方能走得更稳。)
刚坐定,身旁的低语便印证了他的想法。 “听说这次下了血本,真有准四阶大师来?” “难说。即便来了,讲的也未必是咱能立刻用上的。不如想想课后如何能搭上孙丹师的线,他那‘凝神香’虽贵,但若真能提升半点筑基丹成丹率,这投资便值了。” “唉,我等散修,资源有限,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错不起啊。”
言语间,是赤裸裸的现实考量,是对投入产出的精细计算,带着修行路上常见的焦虑与功利。
正说着,殿门无声滑开,钱铭老者步入。殿内瞬间安静。没有寒暄,直接开始。一尊丹炉,数味灵草,便是全部道具。 “今日讲授‘淬元丹’之文武火转换契机。”钱老声音平稳,开门见山,“火候之差,仅在毫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轻则丹品下降,重则灵材尽毁。此非虚言,乃无数教训所得。”
他指尖燃火,动作简洁至极,没有任何花哨。控火、投药、观察…每一个动作都高效、精准,带着一种将损耗降到最低、将药效提到最高的实用主义风格。这并非艺术表演,而是生产力核心技术的展示。
(林凡暗想:) 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没有玄乎其玄的理念,只有能直接转化为灵石和修为的实操技术。每一分灵力的精准运用,每一息火候的恰到好处,背后都是巨大的成本节约和成功率提升。这省下来的、赚到的,才是实实在在能支撑我走下去的资源。他立刻集中全部心神,手中掐诀模拟,神识更是高度集中,试图将每一个细节拆解、吸收、烙印在脑海,同时袖中玉简飞快记录:“辰时三刻,火力收两分,非为减,实为‘裹’,引药气回旋…”、“凝露草汁投入后,需待其‘化气如雾’,方可进行下一步…”
上午课程过半,孙丹师登场,华服耀眼,言辞激昂,推销着他的“意念凝丹法”和昂贵的“凝神香”。
林凡闻言,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这一套,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归结于虚无缥缈的“意念”、“悟性”,再推销昂贵的“解决方案”,本质是利用焦虑收割灵石。对于缺乏系统指导、急于求成的初学者,确有诱惑力。但这如同空中楼阁,无法持久。我的灵石,每一块都得用在刀刃上,换取确定的、可复现的进步。这“凝神香”,性价比极低,绝不考虑。)
身旁那位朴实丹师的无声警告,更让他确信这一点。林凡点头致谢,并在玉简上记下:“孙氏意念法——疑为噱头,凝神香——性价比低,已验证。警惕丹道中的‘成功学’。”
课间休息,林凡没有浪费时间在无谓社交上,而是直奔角落的李师傅。他看到那位年轻丹师正因李师傅精准的点拨而狂喜,也看到了李师傅那简单却极其实用的火力曲线图。 这才是基层丹师最需要的东西!可量化、可执行、能立刻避免损失、提高成功率的标准操作程序雏形!李师傅这样的人,才是丹师阁真正的瑰宝,却因不擅表达和钻营,被边缘化。他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林凡立刻上前,恭敬行礼后,直陈来意:“李师傅,晚辈林凡。见您这火力控制之法极为精妙实用,若能记录下来,加以整理推广,必能让我等初学者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大量不必要的灵材损耗。晚辈愿协助您完成此事,将其系统化、可视化。这不仅惠及他人,亦是您毕生经验的宝贵备份与传承。”
他同时看向那年轻丹师及其他几位被吸引过来的、眼神中带着务实光芒的同道:“诸位道友,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我等皆非世家大族出身,灵草灵石来之不易,每一次炸炉都是巨大损失。不如将各自遇到的问题、失败的经验、甚至成功的点滴记录下来,共享于此。我们将钱老的要点、李师傅的曲线、还有大家实践中的得失汇总起来,编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避坑实用手册》和《基础操作指南》,岂不比空谈意念、盲目尝试强上百倍?”
这番话,没有高大上的理想,全是扎扎实实的利益点:省灵石、省材料、提高成功率、避免损失。立刻引起了那几位务实丹师的强烈共鸣!
“林兄此言大善!” “我上次炸炉的教训还记录着呢!” “我这有种处理赤铁矿粉的心得,或许能补充进去!”
一个以“节约资源、提高成丹率”为共同目标的、小小的学习型小组,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没有虚头巴脑的口号,只有最实际的需求作为纽带。
孙丹师的讥讽和李师傅的沉默,山羊胡的挑衅和林凡用技术细节进行的无声反击,都成了这个小团体凝聚力的催化剂。他们越发清楚地认识到,谁在真正解决问题,谁又在制造焦虑和割韭菜。
下午的课程,林凡和小组成员听得更加认真,记录得更加细致,互相之间甚至开始用眼神交流,印证彼此的理解。
课程结束后,钱老唤住林凡。听完林凡不仅谈了感悟,更提出了具体务实的建议——设立“实操工坊”以成果换资源、整理基础教材降低学习成本——钱老眼中赞赏更浓。
“阁主让我转告你,”钱老低声道,“‘丹道如海,亦如世情。潮汐奔涌,泥沙俱下,然礁石永存。知其浊,而不染其身;知其难,而不改其志。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方为我辈修士务实之道。’你所思所想,已触及根本。务实并非独善其身,而是携手同道,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让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和经验得以流传。这才是对抗浮夸虚妄、扎根成长的最坚实力量。阁主会考虑你的建议。”
林凡心中豁然开朗,更深层的感悟涌上心头。(原来如此。玄云子阁主和钱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潜力的丹师,更是一个可能带来改变、营造务实风气、提升丹师阁底层效率的种子。我的价值,不仅在于我能炼出多好的丹,更在于我能影响多少人一起变得更务实、更高效。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稳健”和“复兴”。)
夜色初降,林凡回到青焰阁丹房。地火再燃,他依照今日所学所获,严格操作。当那枚带着云纹的淬元丹出炉时,他心中平静而充实。
小玖带来的消息和那几份丹渣,更是让他看到了希望。(资源共享,经验互换,错误共鉴——这才是最符合我们这些资源有限者现实利益的学习和发展模式。一个人的力量终有极限,但一个务实、互信的共同体,却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他看着炉火,目光坚定。(或许,我无法立刻改变整个丹师阁的风气,但我可以从身边做起,聚集起一批真正务实、愿意沉下心来钻研技术的同道。青焰阁,或许不仅可以是一个店铺,将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微小但坚实的‘技术交流点’和‘务实同盟’的发起之地。这比任何虚名都更有价值,也更符合我稳健发展的道路。)
外界的纷扰依旧,但林凡脚下的路却越发清晰坚实。他的道,不仅在丹炉之内,更在如何于现实的土壤中,更有效、更聪明地生存和成长,并为自己和同道开辟出一片更有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