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们首要任务是护送赵家人前往新街巷的租住地。
他们都是上次跟随虞兴安来过京城的人,其中一位护卫对路径颇为熟悉,主动打头引路,领着车队向新街巷方向驶去。
离开瓮城,真正穿行在京城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之中,对初来乍到的赵家几人来说,才是一场接一场、令人应接不暇的视觉冲击!
她们正经过的主街,其宽阔气派远超想象,足可容数辆马车并行无阻!街道两侧店铺林立,鳞次栉比。
最夺人眼球的,是那几座招牌醒目、高耸入云的酒楼饭庄!
楼高竟达四五层,雕梁画栋,飞檐如翼,浓郁的饭菜香气混合着酒香从楼中飘散出来。
这两条街巷似乎汇聚了京城不少的美食,空气中交织着烤鸭的酥香、卤味的醇厚、点心的甜腻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诱人气息。
小鲤的鼻子不停地抽动,小脑袋更是努力地探向车窗,使劲嗅着那勾人的香味。
玉娘瞧见女儿这副十足的小馋猫模样,忍俊不禁,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等咱们到了新家,安顿好了,娘亲就带小鲤出来买好吃的,好不好?”
“嗯!好!”小鲤用力点头,咽了咽口水,乖巧地坐好,但眼睛还是忍不住瞟向窗外那些香气四溢的铺子。
拐入稍窄些的街巷,又是另一番景象。
其中最让玉娘双眸发亮的,是一条花鸟街!
整条街巷仿佛被姹紫嫣红淹没,花铺一家紧挨一家,门前台阶上、木架上,层层叠叠摆满了应季的各色盆栽。
更有许多笼中雀鸟,鸣声婉转悦耳。
玉娘素来喜欢侍弄花草,心中已盘算着等在新居安顿下来,若价钱合宜,定要买上几盆花草,装点院子。
就在众人心神被这京城的无尽繁华与新奇景象冲击得恍恍惚惚、一时失语之际,就听到小鲤清脆又充满惊奇的声音。
“娘~快看!那个人!他的头发是黄色的!像稻草一样!” 小女娃小手指着车窗外,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不可思议。
玉娘顺着女儿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人群中赫然立着一个身材异常高大、头发卷曲泛黄的男子!
只是被匆匆路过的行人遮挡,看不清样貌。
玉娘也是第一次见到黄头发的人,心中惊异,温声解释道:“这应当是从外邦来的商人。”
一旁的赵攸好奇地问道:“嫂嫂,那他的眼睛是不是蓝色的?我听人说过,外邦人都是黄头发、蓝眼睛!”
“或许是吧,”玉娘也不确定,“离得有些远,看不大真切。不过京城这般大,定是有不少外邦人,以后出来走动,总有机会再遇到的。”
马车又穿过了几条同样店铺林立、人声鼎沸的商业街市,也路过了几条青石板铺就、门户相对安静的居民街巷。
终于,当车队在一条青石板巷弄停下了,虎子见状,也勒住缰绳,稳稳驱停了马车。
众人这才从一路的目不暇接中缓缓回神。
一位护卫利落地翻身下马,走到赵家马车前,拱手恭敬道:“赵老夫人、赵夫人,图柳巷到了,这里便是赵公子赁下的宅院。”
虎子跳下车,放下脚凳,小心翼翼地先扶着几人下来,又抱下小鲤和团团。
方才说话的护卫上前几步,指着右侧的院门:“就是这里了。”
玉娘抬眼望去,只见一扇院门紧闭着。
大门落了锁,赵惊弦定是当差去了。
她顾不得细细打量四周环境,心中惦记着尽快安顿,连忙从随身携带的小包袱里,摸出赵惊弦交给她的黄铜钥匙。快步上前将大门打开。
几个护卫立刻行动起来,手脚麻利地将赵家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裹卸下,一件件搬进这尚显空荡寂静的小院。
待行李搬妥,玉娘走到刚才和她们说话的护卫面前,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准备好的素色小布袋。
她将袋子递给他,语气诚挚:“辛苦几位大哥一路护送,又帮忙搬运行李。家中初到,灶冷屋寒,实在不便招待茶水,这点心意请务必收下,权当给大家路上买碗茶水解乏。”
袋子里装着约莫二十两碎银子,虽不算丰厚,但也是一份心意。
护卫也不推辞,笑着双手接过,抱拳道:“赵夫人客气了!护送夫人一家是我家大少爷交代的差事,也是我等分内之事。银子我们领了,多谢夫人赏!祝夫人一家在京中万事顺遂!我等这就回去复命了。”
虎子一直等护卫走了,这才牵着那辆风尘仆仆的马车进院子。
他回身,双手用力,“吱呀”一声将两扇厚重的院门稳稳关上,又仔细插上了粗大的门闩。
将外界的喧嚣与初临陌生之地的忐忑隔绝在外,院内顿时弥漫开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这里便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新家了。
赵家几人站在院子,终于能静下心来,细细打量这方她们日后居住的地方。
放眼望去,几人都很满意。
这处宅子比在府城租住的宽敞不少,正屋三间,东西各有厢房,格局方正。
尤其是赵母,刚一站定,目光就被院子角落那棵生机勃勃的石榴树牢牢吸引住了!只见绿叶掩映间,一颗颗饱满圆润、红艳欲滴的石榴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
“哎哟!好!好!好哇!”赵母喜得连连拍手,眼角的褶子都笑成了花,声音里充满了由衷的欢喜,“二郎选的这个宅子,真是顶顶好!瞧瞧这石榴树,多旺相!”
石榴树本就象征多子多福、红红火火,如今她们乔迁新居之际,正逢石榴挂果,红艳饱满,这简直是天降的吉兆!她绕着石榴树走了半圈,越看越喜欢。
院子显然被仔细打扫过,青石板地面干净整洁。
几间屋子的门窗也都擦拭得亮堂堂的。
赵母、赵攸和玉娘也看了几间房屋,里面桌椅床柜一应俱全,虽然略显陈旧,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想来是赵惊弦提前清扫过了。
旅途劳顿,如今她们能省下打扫的力气真是再好不过。
玉娘拿出在上个驿站歇脚时买的一包当地特色糕点分给赵母、赵攸、虎子和两个孩子,权当垫垫肚子。
稍作休息,几人不再耽搁,挽起袖子开始归置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