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在一旁看得分明,方才这位公子动作迅速地买了一对耳坠,分明是想给身边这位温婉的小娘子一个惊喜。此刻见他对这位小娘子态度温和中透着显而易见的珍重与殷勤,心下了然,这位公子在自家娘子面前,定是极舍得花用银子的。
“两位客官,可是要给家中娃娃挑长命锁?”掌柜堆起十二分的热情笑容,适时地凑近招呼道。
赵惊弦颔首:“正是。”
掌柜立马恭维:“您二位郎才女貌,气度不凡,生出的孩子定也是玉雪可爱,福气满满的!不知是小公子还是小千金?”
玉娘被他直白的夸赞说得脸颊微热,有些不自在地移开视线。赵惊弦则坦然笑道:“是个男娃。”
“哎呀,恭喜恭喜!小公子好福气,有这般神仙似的爹娘!”掌柜一拍手,脸上的笑容更盛,立刻从柜台下小心翼翼地捧出几个铺着红绒布的托盘,上面整齐排列着各式各样的银制长命锁。
他指着其中一个,声音洪亮地介绍:“客官请看这款!祥云如意锁,乃是老师傅精工錾刻,寓意极好,祥云绕身保平安,如意当头福寿全!这锁片厚实,纹路清晰,给小公子戴着,既显贵气,又添福运!”
他又指向旁边一款:“还有这麒麟送子锁!麒麟乃仁兽瑞兽,能护佑孩童祛病消灾,聪明伶俐!您瞧这麒麟形态威猛又带着祥瑞之气,细节处更是栩栩如生,用的是上好的足银,份量足,压得住福气!”
接着,他拿起托盘最右边一款设计相对古朴厚重、锁面较大的锁:“还有这虎头锁!虎乃百兽之王,能镇宅辟邪,护佑小儿平安长大,虎虎生威!这锁用料最是扎实,锁片厚实,边缘圆润光滑,孩子戴着既显精神,又不易硌着。”
玉娘的目光在这三款锁上细细流连,在虎头锁那憨态可掬的造型上多停留了一瞬。
掌柜一边说,一边观察着玉娘的反应。
见她在那虎头锁上停留稍久, 特意将虎头锁托到玉娘眼前近一些,让她能看清那憨态可掬又不失威猛的神态。
“您拿着能看得更仔细些。这锁不仅看着精神喜庆,更是个实打实的护身符!给小公子戴上,定能保他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掌柜语气诚恳。
玉娘接过,指尖传来温润细腻的触感,确实打磨得极好,她意动:“这个价钱几何?”
掌柜笑容满面:“诚惠八两银子。”
玉娘有些犹豫,这长命锁拿着也不过三两的重量,八两银子着实贵了些。
赵惊弦一直留意着玉娘,见她眼神分明是喜欢这锁的样式和寓意,只是被价格绊住了。
他温声开口:“团团戴着定会喜欢。买下吧。”
玉娘想到团团戴上这虎头锁的模样,又想到掌柜说的“护身符”、“长命百岁”,终究是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银子付了账。
掌柜接过银子,脸上笑容更盛,见是玉娘付银钱,只以为玉娘是掌家之人,他有些惊讶的是,赵惊弦看起来不像是会藏私房钱的人,居然也能拿出几两银子买耳坠。
两人出了银铺,便朝菜贩云集的街道行去。
街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蒸腾着市井特有的烟火气,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赵惊弦护着玉娘避开人流,侧头温言提议:“晚食我们去酒楼吃吧,就当是庆祝团团的周岁。可好?”
玉娘下意识摇头,看着熙攘的人群低声道:“那得花不少银子,回家做也是一样的。” 给团团买长命锁就花了她做针线攒下的大半积蓄。
“不妨事,” 赵惊弦笑道,“我这个月额外挣了些银子。”
他原也想着效仿同窗卖几首诗词贴补,奈何诗才平平。
好在他文采不错,文章写得极好,知晓也有同窗为富户写颂文挣钱后,便通过虞兴安打听到府城里几家有钱又好名声的,名声还不错的大户。
给其中两家当家人各写了一篇颂扬其德行的文章,递进他们府中,文章落款处署了书院和他的名字。
没多久那两家的下人就送了银子到书院给他,一家给了十两,一家给了二十两,许是十分喜欢他的文章。
有了这些银子,他手头便宽裕了些。
玉娘见他神情坦然,眉宇间确无半分勉强之色,显然是真心想为团团庆贺,也宽裕得起,便不再坚持,轻轻点头应了:“也好。”
想到小鲤喜欢的枣泥酥,她说:“顺道给小鲤买些枣泥酥吧。”
“自然要买。”赵惊弦含笑应道。
两人买齐了菜蔬点心,赵惊弦拎着菜和玉娘往赵家所在的巷子走去。
刚走到巷子口,一个坐在门口择菜、眼熟的圆脸大娘最先瞧见他们,立刻扬起洪亮的嗓门,笑呵呵地招呼道:“呦!小夫妻俩买菜回来了?瞧着可真登对!” 大娘的嗓门亮,带着街坊邻居特有的热络和毫不掩饰的八卦兴趣,但眼底的笑意纯粹,并无恶意。
这大娘虽没见过赵惊弦,却是认得玉娘的。今早赵母挨家挨户发喜糖,红光满面地宣告了小儿子终于和大儿媳成了好事。
此刻见玉娘身旁站着个身姿挺拔、气质儒雅的年轻男子,不用猜也知道这便是赵母口中那个“有出息”的举人儿子了。往日只当赵母吹嘘,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玉娘脸颊微热,强自压下心头翻涌的尴尬与不自在,回以一个礼节性的微笑。
赵惊弦对那大娘点了点头,坦然应道:“是啊,大娘忙着呢!我们也正要回家做饭。”
没走几步,又碰到个梳着妇人发髻的年轻娘子。
她朝玉娘笑得一脸暧昧,促狭地笑道:“玉娘,新婚大喜啊!”
玉娘瞬间感觉脸上火烧火燎,但她还是对这个常交流针线活的有些往来的相邻笑着道谢:“谢谢!”
两人进家门,小鲤立即蹦蹦跳跳到跟前。
玉娘将手里的枣泥酥给她:“拿去和姑姑、奶奶分着吃。记住,弟弟还不能吃,别给他。”
在厨房生火的赵母探出头,看到赵惊弦手上的菜,皱起眉:“大喜的日子怎么就买了这点菜?”
赵惊弦让玉娘去歇息,自己到井边洗菜:“娘,晚上不在家吃了。之前没能好好给团团过周岁,今儿我们出去吃顿好的,权当给团团补上生辰宴,也是庆祝庆祝。”
向来节省的赵母一听是给她亲爱的小孙孙庆祝周岁,再加之今日是儿子的大喜日子,也不觉得破费了,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