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闻言,脸上轻松的神色顿时消失。
他沉重地点点头:“赵二哥,千真万确!就是昨儿个傍晚,城里突然涌进来好大一群人!大多看着是拖家带口的可怜人,有的还只是老实乞讨,有些饿得狠了,眼神直勾勾的,透着股子凶光,是真敢下手抢!前街那个挑担卖杂货的老李头,就被几个人围住,硬生生抓走了几大把花生,他吓得愣是没敢吱声。”
赵惊弦眉头紧锁:“这都要过年了,怎会突然多出这么多乞讨的人?”
“唉,我看见的时候也纳闷。”虎子老成地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今儿个早上我在东市口,碰见个看着面善些的老丈,饿得站都站不稳,实在可怜,我就塞给他一个馒头问发生了什么。他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断断续续说他们是西南边陵州府的人。半年前,他们那儿遭了蝗灾!那蝗虫铺天盖地,黑压压一片,田里的庄稼连秆子都给啃光了!!接着闹饥荒,官府压下消息还强征税赋。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结伴四下逃荒。听说整个陵州府,逃出来的人可不少哇!”
虎子的声音带着不忍:“他们这群人就是结伴逃到陵州的。这个时候天寒地冻的,路上病死、饿死了不少人!好不容易昨日傍晚才挣扎着到了咱们府城外。守城门的那两个兵爷,见他们衣衫褴褛,面无人色,又拿不出像样的户籍路引,自然不肯放他们进城。他们有人情急之下动了手,打伤了守卫,这才不管不顾地冲了进来。”
这不是边关,也没有战事,所以城门只有两个负责查阅过往行人的户籍证明的小兵。
虎子又说:“那人还说,官府很快就派了不少官兵在城里抓他们,不少人都被抓起来了,但天色黑,也有好多人躲起来了。”
一旁的虎子爹娘听得连连摇头,面露唏嘘。
虎子娘叹道:“说到底,都是被这天灾人祸逼得没了活路,才做出这等事来啊!可怜,也可怕……”
赵惊弦脸色十分凝重,往日的温和荡然无存。他霍然起身,面色郑重地对虎子一家道:“按虎子所说,城里还藏着不少没被抓到的流民,情急之下不知会做出什么。你们这几日务必紧锁门户,无事千万别出门!”
他他略一沉吟:“我要去囤些粮食,附近的州城闹饥荒,消息一旦传开,陵州的粮价势必会上涨,你们家要不要也买上一些放在家中?”
孙父点头:“惊弦说的有理,我和你一块儿去卖粮。”
虎子:“我也去!”
赵惊弦:“我回家和家里人说一声。”
赵惊弦快步回家将事情简单和赵母、玉娘、赵攸说了一遍,让她们关好门看好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几人心惊胆战,连连应声。
赵惊弦顾不上多言,立刻出门与孙父、虎子汇合,直奔市集。
“城里形势没安稳下来,我家人不便出门了,我还得去买些肉存着。”赵惊弦思虑周全。
如今天冷,多买些肉放在院子里冻着也不会坏。
几人便先去了屠户家。
年关将近,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屠户已不在摊位上售卖,而是在自家院子里杀猪宰羊,每日都有人上门采买,没几天就得杀一只猪宰一头羊。
屠户消息灵通,自然也听说了流民进城的事,他家门关着。
孙父上前敲门。
屠户显然也听说了流民进城的事,院门紧闭着。
孙父上前用力敲门。
屠户警惕地从门缝里张望,认出是熟面孔的本地街坊,这才开了门。
他膀大腰圆,系着油腻的围裙,声如洪钟:“几位可是来买肉?”
孙父和赵惊弦都应“是”。
赵惊弦要了五斤羊肉,两扇排骨和十斤五花肉。
孙家日子虽紧,但过年也要见点荤腥,孙父咬咬牙,买了几斤猪肉、两斤羊肉和一根用来熬汤的大筒骨。
赵惊弦见状,也买了一根筒骨,想着给家里人熬汤滋补。
接着,他们又去菜市场买了些耐储存的应季冬菜,如萝卜、白菜等。
在市集边上的空地,赵惊弦发现有几处施粥的棚子,应当是城里的大户人家设的。
他看了一眼,便移开目光,去了粮食铺子。
虽然附近州城饥荒的消息还未传开,但嗅到风声的粮铺东家已经微微上调了粮食价格。
每种粮食都比原先贵了三文钱,本来过年这段时间就会比平时贵一文,所以因为延城饥荒之事上调的价格实际是两文,再过不久,粮价只会越来越高。
赵惊弦一边看铺子的粮食,一边和小二打探城里的情况。
小二压低了些声音:“官兵把抓到的都关到城西废弃的营房去了,集中看管着,每日管两顿稀饭,哎,也算给他们一个安身之所了,好多进了城没被抓到的流民都主动过去呢。城里好些大户捐了粮食、被褥,我们东家也捐了几百斤粮食呢!”
粮铺东家产业不小,州府下辖各县都有分号,几百斤粮食并不算多。
小二又说:“不过城外的流民就惨了,多不胜数,官府派了重兵把守城门不让流民进来,要是进来了整个府城都乱了套了。所以在城外施粥镇压,可那么多张嘴,唉,杯水车薪啊!就怕起暴乱。”
听到城里的流民大多都妥善安置了,可赵惊弦的心还是不安。
想到前不久赵大伯托人送来的几十斤新米,赵惊弦买了二十斤白面、两百斤大米、二十斤红薯、五斤黍米。
孙父则买了一百斤大米、十斤白面和三十斤粗粮。
结账时,赵惊弦态度谦和地询问小二:“小哥,我们买的粮不少,搬运不便。住处就在附近,两家挨着,能否劳烦店里帮忙送一趟?”
小二见是大买卖,且地址不远,便笑着应承下来,喊来力工用板车装货,想到城里的流民,又特意叫了两个护卫随行。
买了粮食,赵惊弦并未直接回家。
想到漫长的寒冬和可能的混乱,他又带着孙父、虎子转向了木柴铺。
孙父也想起家中的木柴将尽,连连点头。
木柴铺店面狭小,主要用作接单和结账,木柴和炭都存放在郊外的林场、炭场。
赵惊弦订了十担劈柴和五担耐烧的木炭。
孙家也订了相同的数量。
大冬天的,没有柴炭可不行。
付了定金,留好地址,木柴铺掌柜保证次日送货上门。
做完这一切,赵惊弦才稍稍松了口气,与孙家父子一同快步往家赶去。
他只想尽快回到家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