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曹操尚未称魏王。\"
\"也是这一年......\"
\"五子良将于文则,宁可战死也不愿屈膝偷生!\"
身旁张苞疑惑道:\"伯治嘀咕什么呢?什么魏王什么偷生的?\"
\"无妨。\"诸葛川望向战场,\"我说能打赢,真好。\"
在心底,他默默补上:穿越到前三国与后三国交织的时代何其有幸。魏武、昭烈、东吴大帝尚在,群星虽陨,余晖犹存。这个时代尚未沾染后三国的沧桑。金戈铁马间,谋士死谏,武将战殁——这才是世人心中的三国!
远处曹军箭楼上,曹仁与乐进望着深陷重围却屹立不倒的于禁,铁血男儿的热泪在晨光中滚滚而下。什么大局!什么埋伏!此刻他们只想冲入敌阵,与袍泽并肩血战。
同袍受困,无力相救,眼睁睁看着战友深陷绝境拼死奋战,自己却仿佛局外人般束手无策,这是何等煎熬!
\"啊——\"
曹仁突然仰头爆发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怒吼。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此生从未体会过这般窝囊的处境。
弘农城墙上,幽幽醒转的曹操在许褚搀扶下登上城楼。当他望见联军阵中仍在浴血奋战的于禁,看见八百儿郎如困兽般在敌阵中死战不降的身影时,这位乱世枭雄的身躯难以抑制地颤抖起来。
\"是我的错!全是我的错啊!\"
曹操捶胸顿足,声音嘶哑:\"若非本帅轻敌冒进,文则何至于此!此战罪在曹操,于禁已尽忠职守!\"
忽然他厉声喝令:\"来人!立即派死士前往敌营传话——告诉文则,我曹操准他投降!此役即便他归降,我绝不怪罪!\"
\"他做得够多了!\"
\"诺!\"
片刻后,一名虎卫军勇士乘吊篮滑下城墙,直奔联军大营。诸葛川目睹此景却未阻拦——那位白衣谋士早已洞悉曹操的意图。
\"传令三军:\"
\"放曹军信使通行,敢有阻拦者...\"
\"军法处置!\"
其实无需军令,西凉将士早已自发为那信使让开道路。这些崇尚武勇的西北汉子,此刻皆被于禁宁死不屈的气节所折服。
(
他以行动折服众人,赢得敬重。
少顷。
那名虎卫踏 ** 军营地。
面对四周西凉军与马背上的马超,他毫无惧色。
为执行曹操之命,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来到同袍面前。
站在于禁与八百曹军将士前。
\"于禁,主公有令!\"
\"准尔等向敌军投降!\"
\"于禁听令......\"
\"主公允你等投降!\"
然而。
回应虎卫的。
仍是于禁那魔怔般的声音。
\"杀敌!\"
\"杀敌!\"
\"杀敌!\"
此刻,虎卫彻底震撼。
他明白。
自己已无法完成曹操交付的使命。
他被于禁与八百将士的行动深深触动,岂能眼看他们战死于此。
他嘶声喊道:
\"尔等聋了吗?\"
\"主公......主公允你们投降!\"
\"快降啊!\"
喊声中,虎卫已泪流满面。
\"主公准你们投降啊!!!\"
结果依旧。
回应他的,是八百曹军的沉默,是于禁的呐喊。
喊着喊着。
于禁似被虎卫的声音唤醒。
他环视四周。
望着泪流满面的虎卫,望着死战不退的八百将士,望着面露钦佩的马超、马岱、韩遂、庞德等敌将......
突地。
他脸上掠过一抹悲凉笑意。
\"末将一败涂地,有何面目苟活!\"
\"于禁......\"
\"告辞!\"
寒光闪过。
在众人惊骇注视下,长剑已横过咽喉。
\"嗤——\"
血箭激射,身躯缓缓倾倒。
却在触地瞬间。
那道身躯猛然拧转,面朝弘农重重扑倒。
主在东,岂能面西!
血泊中,八百曹军甲士相视无言。
\"铮铮\"剑鸣接连响起。
没有降卒,只有遍地怒绽的血梅。
劝降的虎卫踉跄后退。
他按住腰间剑柄,突然放声大笑:
\"只要我等尚存一息——\"
\"尔等永远别想踏进弘农!\"
又一道血虹冲天。
联军大营死寂如坟。
[
风尘仆仆赶回的诸葛川,正撞见于禁与八百曹军残兵引刃自尽的场景。
那一瞬。
天地都为之肃静。
这不是寻常的震撼。
而是直击人心的灵魂震颤。
他预料过于禁的结局,却未料到会这般壮烈——\"真豪杰真英雄也\"。
望着面东跪毙的于禁。
再环顾联军大营内噤若寒蝉的将士......
诸葛川嘴角泛起一丝涩意。
将士愿以死效忠!
今日方见曹操麾下竟有如此人物!
此时马超已注意到诸葛川。
他脸上不见胜利的欢欣。
凝视着于禁的尸身,望着八百曹军与后来那名虎卫兵从容就义的模样,他恍惚问道:\"伯治......\"
\"此战,我们当真胜了?\"
这句话。
似在问诸葛川,又似自问。
也在问身旁的马岱、庞德、韩遂,乃至......
问这苍茫天地。
\"胜了么?!\"
诸葛川先是颔首。
继而猛然摇头。
\"胜了,我们击退了夜袭的五万曹军。\"
\"但——\"
\"我们败了!\"
\"败给慨然赴死的于禁,败给这八百壮士!\"
\"甚至可以说!\"
\"在于禁面前,我们既大获全胜,又溃不成军!\"
\"他以死明志,为我们唤醒了一个更可怖的劲敌啊!\"
这番看似矛盾的话语。
在场众人却深以为然。
顺着诸葛川的视线望去——
巍巍弘农城矗立天地之间。
(
城墙内外,曹军将士的目光凝聚成一股锐利的锋芒。
刹那间。
所有人都明白诸葛川所言非虚。
此役虽胜犹败!
随后局势发展正如诸葛川所料。
他们即将迎战更凶悍的对手,更坚不可摧的城防。
长久的静默在空气中凝结。
马超突然策马转身。
\"来人!将于禁与八百死士的遗骸送往曹营!\"
\"这,是他们应得的礼遇!\"
\"纵为敌手,亦当敬重英魂。\"
\"然!\"
\"血海深仇,岂可不报!\"
\"既然要同仇敌忾,那就让恨意来得更猛烈些!\"
马超勒住缰绳,沉声道:\"传我将令,将敌军首级于阵前垒筑京观!\"
\"要让世人知道,与西凉铁骑为敌的下场!\"
此言既出,众将皆惊。
虽知马超意在震慑曹军,瓦解其士气。
但闻此军令时,
众人仍不免心头震颤。
京观之制,向来残暴非常。
此乃——
将敌军首级垒于道旁,覆土夯实,
筑成锥形高冢,以彰武威。
其形若阙,故称京观,
史册亦载为\"坑杀\"。
昔年武安君白起在长平,
便是如此处置赵国降卒。
[
此时此刻。
马超的举动已非简单的复仇宣泄,而是两军气势与意志的正面较量。
城池由曹军严防死守。
马超则必须将攻城的决心贯彻到底。
若不然。
今日目睹\"于禁死战\"而深受震动的西凉军心,恐有瓦解之虞。
此情此景,马超岂能示弱。
\"遵命!\"
庞德率先领命。
率部将于禁及八百自刎曹军的 ** 送至弘农城下。
以此践行马超对敌军的\"敬\"。
与此同时。
其余士兵正将战死曹军的躯体层层堆垒,覆土筑台,垒成\"京观\"。
这既是马超对敌的\"威\"。
亦是\"慑\"。
诸葛川静观渐成规模的尸垒,未加阻拦。
他明白马超的选择无可指摘。
受于禁壮烈赴死所震慑的联军,此刻正需如此手段威慑曹军。
京观,恰是最佳选择。
转身之际。
诸葛川在心底默念。
这。
便是汉末乱世的真貌。
这。
才是战争的本相。
或许。
在将来的某日。
他也将如马超这般。
为提振军威而下令筑京慑敌。
战场清扫有序推进。
然而。
当京观的轮廓清晰展现在所有曹军眼前时。
无论是弘农城内的守军,还是营寨中待命的五万援军,无不骇然色变。
竟筑京观!
他们从未想过,有生之年会亲眼目睹此景。
愤怒爆发
当他们看清眼前堆积如山的竟是己方袍泽的 ** 时,所有曹军士兵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咆哮与谩骂
士兵们冲着马超声嘶力竭地咒骂,斥责他是屠夫、是嗜血恶魔。
被遗忘的仁慈
没人记得,就在数日前,正是马超下令将于禁和八百名曹军俘虏的 ** 护送归还。
隔空对战
联军不甘示弱,立刻派出专门的骂阵队用铜喇叭回敬。
诡异的平静
但双方竟心照不宣地保持着克制,谁都没有再发动大规模进攻。
疲惫之师
经历彻夜血战,不仅伤亡惨重的曹军无力再战,就连获胜的联军也元气大伤。
僵持局面
曹军构筑起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联军再难复制先前对弘农城的四面围攻之势。
暗流涌动
所有人都清楚,此刻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双方都在等待致命一击的时机。
三日沉寂
当士兵们以为这场对峙将持续下去时,第四日的战况突然骤变。
猛将交锋
两军将领仿佛找到了情绪宣泄口,开始轮番上演单挑对决。
鏖战终日
马超与许褚从正午激战至日落西山,甚至点燃火把继续夜斗。
老将之威
黄忠陷入狂暴状态,独自对抗乐进、张合二人,险些将双将斩于马下。若非曹仁及时救援......
士气如虹
此夜过后,联军声威大振,战场上弥漫着新的肃杀气息。
(
黄忠威震三军,昔年斩杀曹洪、夏侯渊的战绩更显辉煌。
其锋芒直逼关羽、马超等名将,渐有问鼎当世第一猛将之势。
翌日拂晓,武将较技再度展开。
此番关兴、张苞异军突起,力压群雄。曹营将校正欲挽回颜面,却因轻敌命丧二人刀下。
然沙场胜负无常。韩遂部将马玩与曹仁交锋之际,竟被曹军无名小卒斩杀。此卒自报家门——(太原)阳曲郭淮!
郭淮横空出世,令诸葛川颇为震动。转念忆及史载郭淮曾随曹操征讨汉中,遂即释然。关中烽火连天,正是豪杰辈出之时,这位曹魏后期名将初露锋芒也在情理之中。
半月后,数辆囚车押至联军大营。正观战张苞激斗郭淮的诸葛川忽见车队中竟有妇孺,当即询问左右。
亲兵匆匆查探后回报:\"禀军师,此乃凉州刺史韦康所献囚犯,系羌道令赵昂全家,交由马超将军处置。\"
\"凉州刺史韦康?\"
\"羌道令赵昂?\"
听到士兵禀报时,诸葛川原本并未特别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