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治既已安排,便在府里住下。\"
\"正好内院冷清,平日里除了几个丫鬟,就剩我们老两口。\"
\"你来也能陪拙荆说说话。\"
这话里话外,俨然已把王氏当作自家人了。
见诸葛亮默许了王异母女的存在,诸葛川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
随即,他转向身旁的青年介绍道:\"这位是机关奇才马钧,字德衡。其巧思妙想之能,与父亲母亲相比亦不遑多让。\"
寥寥数语便道尽马钧价值——诸葛川深知,以父亲的眼界,自会明白其中分量。
果然,诸葛亮眼中立刻迸发出灼热神采。
\"马...马钧,见...见过先生。\"马钧结巴着行礼时,诸葛川补充道:\"德衡虽口齿不便,却是百年难遇的匠才。\"
诸葛亮含笑摆手:\"伯治多虑了。德衡若有闲暇,不妨与亮探讨机关之术。\"
\"好...好!\"马钧应声时,目光在父子俩之间游移——这位父亲竟不知,世间最惊才绝艳的发明家,此刻就站在他眼前?
待引见完王异母女,无需开口,诸葛亮的目光已自然落在九岁稚童身上。
他饶有兴致地等着看儿子如何引荐。
不料那孩子突然俯身叩首:\"学生姜维,拜见恩师!\"
诸葛亮怔然之际,只听儿子轻笑道:\"这份收徒大礼,父亲可还满意?\"
“至于他的本事……”
“等相处久了,你自然会欣赏的!”
“孩儿敢担保,这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 ** 了。”
话音未落,诸葛川已夹起骑在肩头的小英子,转身朝诸葛府飞奔而去。
“小英子,叔叔带你骑马喽!”
“驾!”
“驾!”
“……”
王异略带歉意地看了眼诸葛亮,随即快步跟上,生怕两人摔着。
另一边,马钧默默回到马车里,掏出诸葛川画的织机图纸,继续琢磨起来。
诸葛亮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跪在面前的姜维,无奈一笑,伸手将他扶起。
“你叫姜维,对吧?”
“来,陪为师走走。”
交谈间,诸葛亮注意到姜维眼中的聪慧,心中暗赞——确实是块可造之材。
“诺!学生谨遵师命!”
见姜维略显紧张,诸葛亮温言安慰:“既是师徒,不必拘束。”
说罢,他牵起姜维的手,缓步向家中走去。
一路闲聊,姜维对答如流。
还未到家门,诸葛亮眼中已满是欣慰。
因为他察觉到。
这孩子或许真如儿子诸葛川所说,确实是最合适的 ** 与继承人。
何止是未经雕琢的玉石!
分明就是稀世和氏璧,正待他诸葛亮精心打磨。
……
片刻后。
诸葛府内。
刚踏入院门,诸葛川一行人便瞧见满脸喜色的母亲黄月英等人。
与诸葛亮不同,黄月英对王异的态度亲近许多!
尤其未曾生育的她,对小姑娘赵英格外疼爱,直接从儿子手中接过了照看权。
更令诸葛川无奈的是——
母亲黄月英与王异相处得宛如亲姐妹。
所幸二人仅是情同姐妹。
称呼上,
王异仍称黄月英为夫人,而黄月英则唤王异作……英儿她娘!
这倒让诸葛川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否则,
若真以姐妹相称,身为黄月英之子的他,该如何称呼王异?
姨娘?
想到曾与王异有过肌肤之亲,若再亲近时,难免生出违背伦常的怪异感!
「要命!」
万万不可!
他诸葛伯治,可是堂堂正人君子!
即便身处汉末,也誓要传播正气!
(
**诸葛府中,
随着诸葛川归来,又因马钧、姜维及王异母女的加入,顿时热闹非凡。
宾客既多,
接风宴席自然必不可少。
忆及昨夜教训,这次诸葛川未再贪杯失态。
赵英和姜维身旁端坐着一位安静的身影,那人滴酒未沾。
诸葛川独自在\"孩童席\"就座。
另一边,诸葛亮正与马钧举杯畅谈,两人相谈甚欢。
这般融洽氛围犹如故友重逢。
然而好景不长。
当马钧展示出诸葛川所赠的织机草图时,平静被彻底打破!
诸葛亮眼中迸发出发现至宝的狂喜。
宴席尚未结束,他已然迫不及待。
当即携马钧前往刘备处。
深谙政务的诸葛亮比谁都清楚这些图纸的价值。
更令他振奋的是,马钧已完全掌握图纸精髓,只待付诸实践。
东风已备,只待扬帆!
这便是马钧给予诸葛亮的震撼。
本欲邀约诸葛川同行。
却被少年干脆回绝。
少年自认仅有纸上谈兵之能。
既有马钧担纲,何须再多插手?
况且......
诸葛川目光落向身旁的姜维。这位幼麟已在文谋之道拜师卧龙,尚缺武艺师承子龙。
思及此,他决定午后前往赵云府邸。
要为姜维求得名师。
......
日影西斜。
江陵城的街巷中,一前一后走着两道身影。
前方是白衣少年。
九岁的姜维怀抱着拜师礼紧随其后。
所经之处,惊叹声此起彼伏。
\"快看!这就是诸葛军师家的麒麟儿!关中战场击退曹操的就是他!\"
\"若能得此麟儿,此生无憾!\"
行,给你
江陵街头,一名魁梧汉子抱拳大喝:\"大丈夫当横扫千军!襄阳郭经拜会诸葛公子!\"
阁楼帷幔间传来娇声:\"诸葛公子~看这边嘛~\"
面对不断上前行礼的江湖人士和倚栏招手的莺莺燕燕,诸葛川只觉面部肌肉都笑酸了。
即便早有预料《将军令》等词曲会引发轰动,但当他真的被江陵百姓夹道追捧时,才发现还是低估了影响。这不仅是几首词曲的功劳——先前辅佐马超大破曹军的战绩,才是真正把声望推向顶峰的关键。
从城门到赵云府邸这段路,他几乎是在持续微笑中走完的。揉着发僵的脸颊,他对身后姜维感叹:\"记住,千万别当文抄公。这就是现世报。\"
\"文抄公?\"小姜维眨着眼睛。这个陌生的爵位名称让他困惑不已。
\"对,文抄公。\"诸葛川点头迈进赵府大门。守卫们并未阻拦——既认出了这位红人的身份,也记得数月前他曾随向郎同来拜访。
《将军府记事》
\"师兄对赵府竟这般熟稔?\"穿行在雕梁画栋间,姜维终是按捺不住好奇。
诸葛川折扇轻摇:\"去年随父亲来过一趟罢了。\"忽而促狭一笑:\"你我身为子龙将军的子侄辈,若去自家叔父府上还要递帖子,岂不贻笑大方?若非令堂非得备下贽见礼,原该空手来的——赵叔父最厌这些虚礼。\"
说着忽然想起去岁在翼德府上\"借\"走的那叠仕女图,算来又有半载未去,想必张将军书房又该添新作了。正暗自盘算何时再去\"拜访\",忽闻身后传来清朗之声:
\"拜师?\"
\"老夫不计虚礼?\"
\"伯治啊,看来得传令府门——下次无礼休想进来。\"
银甲染血的赵云不知何时已立于月门下,身后猩红披风猎猎作响。诸葛川见他甲胄未卸便急问:\"叔父方才与人交手?\"
赵云随手解下佩剑:\"晨起奉命剿了三百武陵蛮。\"语气平淡得似在说今日天气,\"南郡百姓总算是能安生了。\"
诸葛川听了不禁哑然。
三百个外族蛮子,这事搁在后世所谓“硬气的大宋”,怕不是能吹成几十年罕见的边疆大胜?
哦?你说这是汉末三国?
那没事了!
杀外族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不顺手灭几个异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就算魏蜀吴三个国君里最拉胯的孙十万,打不过张八百,收拾山越却是一把好手。
被张辽揍了?去打山越!
缺兵源了?去打山越!
女的少了?还是去打山越。
江东周围的山越简直像孙权的韭菜地,割了一茬又一茬,就差连根刨了。
诸葛川还在浮想联翩,他身后的姜维却盯着赵云的白袍银甲,眼睛都直了。
若说温文尔雅的诸葛亮满足了少年姜维对名士的想象,那么赵云的戎装则完美契合了他对战场英姿的憧憬——银甲白袍,浴血厮杀,浑身英雄气概!
赵云察觉到姜维炽热的目光,诧异之余笑问:“伯治,还没回答叔父呢?今天怎么想到来这儿了?不带着向家那小子,换了个小跟班?”
诸葛川笑道:“叔父,我刚回来还没来得及找向宠呢。至于为何来这儿……”他指了指身后的姜维,“想给您找个徒弟啊!赵统、赵广两位贤弟年纪比阿斗还小,暂时学不了您的本事,先找个徒弟让您练练手如何?”
“父亲已收这娃娃为徒,打算倾囊相授!”
“不过还想让他学点战场保命的招式,便让我带他来见你!”
诸葛川说到此处稍作停顿。
“您随便教他两招防身功夫就行!”
“不必太高深!”
“像百鸟朝凤枪、暴雨梨花枪、七探盘蛇枪这类普通枪法即可!”
“能领悟多少全凭他造化!”
赵云:“……”
望着诸葛川轻描淡写的模样,赵云露出无奈神色。
随便教两招?
还说这些闻名天下的枪法普通?
赵云暗自思忖。
除这三套枪法外...
自己还有其他绝学吗?
若非说话的是他看重的晚辈诸葛川,
换作旁人,
早被他提起来扔出府门了。
(此处删除无关内容)
郁闷归郁闷,
但诸葛亮收姜维为衣钵传人这事,仍让赵云重视起来。
对诸葛军师的本事,赵云向来钦佩。
能得诸葛亮青睐,
想必这少年定有不凡之处。
想到这里,
赵云未及卸下染血银甲,径直走到姜维面前。
“孩子,待会或许会疼,你且忍着些。”
九岁的姜维毫无惧色。
忠心被赵云英姿征服的他,得知有望拜入赵云门下,心头涌起无限欢喜。
\"将军请放手施为。\"
\"姜维挺得住!\"
少年清亮的声音回荡在空中。
\"好!很好!\"
\"原来你叫姜维?本将记下了,现在开始!\"
话音未落。
赵云的右掌已轻按在少年颈间,力道如春风般徐徐渗透。
姜维面容平静如水。
这般表现让赵云暗自嘉许。
虽说方才劲道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寻常少年也难以如此从容承受。
仅此一点。
便足以验证此子习武的坚韧心志。
然而。
武道修行绝非仅靠毅力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