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人他记忆颇深。
史载杨昂曾率汉中兵马驰援马超,助其杀回凉州诛杀刺史韦康...
后来曹操征讨张鲁时,更与夏侯渊、张合等名将直接交锋。
可惜时运不济。
其同袍杨任兵败后尚能突围撤回南郑,而杨昂却遭遇张合截击,不数合便命丧黄泉。
若要诸葛川评价。
只能说...
是个略有能耐的配角。
但,能耐有限。
收起思绪,诸葛川转而问道:\"既然已入关城,不知可否放我等继续赶路?\"
面对诸葛川的询问。
杨昂朗声笑道:\"当然没问题!\"
\"不过......\"
话音突然一转,杨昂接着说道:\"最近我军与益州交战频繁,境内不太安稳。\"
\"常有盗匪出没,山寇横行!\"
\"为保先生周全,不如让我派一队兵马沿途护送?\"
话说到这份上,诸葛川自然明白对方的用意。
名为护送,实为监视。
这种安排尚在情理之中,他倒也能接受。
于是诸葛川含笑拱手:\"那就有劳将军了。\"
说罢翻身跨上马背,朝杨昂再度行礼。
\"杨将军,我们急着赶回荆州,可否调拨些骑兵护送?\"
\"否则......\"
\"待到大雪封路,恐怕要在汉中多叨扰了。\"
\"到时候......\"
\"我家主公刘皇叔在荆州该等急了。\"
见诸葛川没有强烈反对,杨昂暗自松了口气。
\"先生既然开口......\"
在下自当照办!\"
......
汉中的官道上。
诸葛川的车队在前方缓缓行进,后方跟着杨昂派来的五百骑兵。
领队的是杨昂心腹杨秀清,本人并未随行。
当诸葛川得知这支\"护卫队\"的队长名叫杨秀清时。
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诸葛川何德何能,竟能让这位太平天国东王亲自护送?
转念一想,华夏千年历史中,重名之人再寻常不过。
比如。
后世有个叫杨勇的开发商,曾挖出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
然而。
诸葛川万万没想到。
他人都穿越了,居然还能碰上一个汉末版的“东王”杨秀清。
怎么看怎么别扭。
借着与骑兵护卫领队交谈的机会,诸葛川悄悄提醒他改个名字。
叫杨青、杨清,或者杨秀、杨休都行。
谁知。
那护卫领队不知是真没听懂还是装傻。
只回了一句“姓名乃父母所赐,不可更改”。
直接把诸葛川噎得无言以对。
车厢里。
被诸葛川叫进来的姜维。
正一脸困惑地望着他,目光时不时扫向汉中军护卫领队。
“师兄,这个叫杨秀清的人很特别吗?”
“我觉得……”
“你对他好像比阳平关守将杨昂还感兴趣?”
姜维忍不住开口,稚嫩的脸上满是好奇。
“师兄”这个称呼是诸葛川要求的。
反正姜维迟早要拜他为师,提前改口也无妨。
听姜维这么问,诸葛川才收回目光,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啊伯约,我对他确实兴趣不小!”
“但不是因为他本事大。”
“纯粹是他姓杨,偏偏还叫秀清。”
“啧啧,杨秀清……”
想到后世那位乱世枭雄的下场,诸葛川连连摇头。
“我是怕他命不够硬,将来横死啊!”
说完。
他转头看向听得更加迷糊的姜维。
“伯约”的称呼,自然是他随口喊的。
在诸葛川的建议下,姜囧为即将前往荆州的儿子提前取了表字。
与历史记载一样。
姜维的表字仍定为\"伯约\",没有变成其他奇怪的称谓。
\"命格不够硬,会横死当场?\"
\"师兄也信这些鬼神之说吗?\"
姜维无法理解,这位名扬天下的师兄为何在某些事上如此\"古怪\"甚至\"幼稚\"。
换作是他。
绝不会因为一个名字就对 ** 无奇的骑兵护卫队长产生兴趣。
不值得!
他也没那么闲。
\"鬼神之说?伯约,为兄其实并不相信。\"
\"但你忘了吗?\"
\"我们脚下可是道家圣地。是否有鬼神存在,为兄不敢断言。\"
\"可若三清诸神俯瞰人间,最先看到的定是此处!\"
\"所以,\"
\"还是该心存敬畏。\"
若在前世,
崇尚科学的诸葛川定会对此番言论嗤之以鼻。
但穿越这种事都能发生,科学又如何解释?
就算联盟解说管泽猿带着他的\"管理学\"亲至,也说不清缘由!
因此,
诸葛川只得像晚年的牛顿那样,
当科学无法解释时,便转向\"玄学\"与\"神学\"。
将这离奇的穿越归因于冥冥之中的神明。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物理学,失效了!\"
想到这里,
见姜维一脸索然,诸葛川明白这位师弟是汉末罕见的无神论者。
感叹少年无畏后,他转而提起新话题打发时间。
\"伯约!\"
\"你对如今的汉中治理有何看法?\"
诸葛川掀起车帘用绳索固定,指向路边正在休整道路的民众,以及矗立其间的那尊三清塑像。
他又指向沿途每隔数里就设立的义舍。
这一路特有的景致,是诸葛川向姜维提出的问题所在。
若记忆无误,后世典籍对此皆有明确记载。
史书有云:
张鲁据守汉中,自号\"师君张天师\"。
初入道者唤作\"鬼卒\",笃信教义后便升为\"祭酒\",可统率部众。
统领人数众多者,得称\"治头大祭酒\"。
不设官吏,全凭祭酒治理地方。
承袭祖宗教法,教导百姓以诚待人。患病者需自陈过失。
犯法者可得三次宽恕。
若再犯,方施惩戒。
小错者,则以修路百步赎罪。
依循《月令》,春夏万物生长之时禁行杀伐,又禁酗酒。
设立义舍,内置米肉,供路人免费取用。并告诫:若贪取过量,必遭鬼神降罪。
眼前所见,正是史料记载的鲜活印证。
姜维望着诸葛川所指之景,稚嫩的眉头微微蹙起。
随即语带轻蔑道:\"不过是蛊惑人心的把戏。\"
\"若在三十年前那场黄巾之乱时,此人早该被朝廷剿灭!\"
\"只是...\"
\"如今汉室衰微,政令难出洛阳。而刘璋懦弱无能,才容得张鲁盘踞汉中。\"
\"倘使此人居于曹操治下,必当...身死道消!\"
少年道出自己的见解,对张鲁所为颇不以为然。
这番言语,令诸葛川暗自点头。
暂且不论姜维的观点是否正确,至少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同龄孩子更为成熟。若放在后世,那些刷短视频的网友,基本也就是这种发言水平了。
然而,诸葛川听后却微微摇头。
\"伯约,你犯了个错误。张鲁与三十年前掀起大汉 ** 的天公将军张角不同。张鲁是道家正宗,源自老子道经的正统宗教!若追溯源头,甚至可归为诸子百家的结合体。你难道没发觉......\"
\"如今的五斗米教行事风格,既融合了道家老子的无为,庄子的梦蝶思想,又包含儒家的'仁',医家的救死扶伤,以及阴阳家的术法?正因融汇道家、医家、阴阳家的理念,五斗米教才能在乱世中,当民众需要精神寄托时迅速发展。\"
\"再说张鲁,虽为宗教领袖,但其作为远胜当年的淮南袁术。袁术治下,淮南最惨时尸横遍野,百姓拖家带口逃亡。好好一片富庶之地,硬是被他折腾成人间地狱。而张鲁呢?且看如今的汉中......\"
\"张鲁推行宽松无为的法度,宣扬仁政,救济贫民。正因这些举措,他起兵对抗刘璋时才能获得百姓支持,才能在乱世中雄踞汉中二十余年。\"
还有一点诸葛川未明言:历史上张鲁投降曹操时,大批汉中百姓追随北迁,将道教传入中原腹地。论及华夏道教发展史,张鲁的功绩无论如何都不可忽视。
\"再纠正你一点......\"
第七百六十七回 五斗米教的命运抉择
诸葛川轻抚长须,缓声道:\"张鲁作为五斗米教领袖,若归顺曹魏治下,只要他能安分守己,使信徒各安其业,依在下之见......\"
\"非但不会招致杀身之祸......\"
\"反而......\"
\"曹丞相必当厚加封赏。\"
\"料想封个万户侯也不在话下!\"
此言绝非虚妄。
昔日曹操晋位魏王时,北方疆域仅有两位万户侯。
一位是曹操本尊。
另一位正是这位五斗米教主张天师!
\"万户侯?绝无可能!\"
姜维失声惊呼,面露疑色,只道这位师兄在戏弄于他。
\"世间万事皆有可能。\"
诸葛川正色道:\"伯约切勿轻视宗教之力!当年高祖开国之际,奉行黄老之术与民休养。若当时已有五斗米教这等道门宗派......\"
\"说不定道门早已成为大汉国教。\"
谈及张角时,诸葛川面露不屑。
\"至于那张角?连道门弃徒都算不上。\"
\"不过是个借《太平经》皮毛,装神弄鬼的野心之徒。\"
\"若真得道门真传......\"
\"黄巾之乱岂会数月即平?\"
\"正因如此......\"
\"张角终成过街老鼠。\"
\"纵然喊出天花乱坠的口号......\"
\"终究难掩乱臣贼子之本色。\"
\"这一点......\"
\"从天下世族豪强的态度便可见一斑。\"
\"若张角真得民心......\"
\"投效他的不乏名士贤臣,并非全是草莽之徒。\"
诸葛川心知肚明。
自己这番论断或许有些片面,忽视了农民 ** 的先天不足。
但就本质而言,确实 ** 不离十!
同样是农民 ** 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