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诸葛川与马超的五万断后铁骑也消失在尘烟中,这座曾驻扎十余万联军的营地彻底空寂。
只剩卷过营地的朔风扬起沙尘……
以及角落里那些早已干涸的暗红血迹……
再无其他痕迹。
在众将簇拥下,
曹操踏入了这片空营。
“呵!”
“我曹操戎马半生,历经百余战,说来可笑……”
“有朝一日,竟要等敌人撤走才敢进驻其营。”
“若是从前,我曹孟德何至于此!”
他的笑声里,带着说不出的苦涩。
程昱拱手进言:\"丞相,一时之谋非真豪杰!\"
\"经世之略方显雄才!\"
\"昔日高祖数败于项羽,终开四百年汉室基业。\"
\"以属下之见...\"
\"马超、韩遂不过如项籍之辈,迟早沦为丞相阶下之囚!\"
这番比喻令贾诩、荀攸不由侧目。
暗自思忖程仲德竟敢如此直言。
若在许都朝堂,恐要惹出 ** 。
\"哈哈哈!\"
\"仲德此言差矣!\"
\"项羽有破釜沉舟之魄力,具人主气概。那马超...\"
\"徒逞蛮勇之徒,岂配与霸王并论?\"
\"哼!\"
\"若非诸葛川在幕后运筹帷幄...\"
\"这马儿早成我曹操剑下亡魂!\"
言语间尽显对马超的轻视。
西凉军中,唯诸葛川能入曹操法眼。
正议间,亲兵前来禀报:
\"启禀主公!\"
\"前方发现敌军遗留之物。\"
\"似是故意留给主公,未敢擅动。\"
\"请主公移步查验。\"
曹操眉峰微动:
\"专程留给我的物件?\"
\"莫非诸葛川将倚天剑物归原主?\"
“此子终究难入我曹孟德麾下!”
曹操虽如此喟叹,右手却轻轻一抬,令兵卒在前引路。
不多时,众人随兵卒行至一方石台前。
石台之上,横陈一柄断戟。
折戟沉沙,其意昭然!
众人皆了然于心。
断戟之下,
压着两张涂改过的信笺。
信笺旁,
静置一块墨锭。
“丞相,此乃何意?”
初来乍到的荀攸不明曹操与贾诩曾欲离间韩遂之事,故而发问。
然——
身侧的贾诩见此情景,面上平静骤然破碎,
眼底暗潮翻涌。
“何意?哈哈哈!”
“诸葛川这是在笑我曹孟德,离间之计早被勘破!”
“起初,”
“某百思不得其解,这疑惑萦绕至今。”
“此刻方悟……”
曹操上前拨开断戟,
拈起一张信纸细看。“离间”二字赫然在目,旁边便是那封被撕裂的致韩遂书信。
最终,
他的目光钉在那块不起眼的墨锭上。
“文和,你可懂了?”
“可知我等败在何处?”
曹操望向贾诩。
贾诩苦笑着颔首:
“丞相明鉴!”
“非计谋不周,实是……”
“涂改与书写所用之墨,同出一源!”
“诸葛川特留此劣墨,正是对我等的诛心之讽!”
\"即便他年纪尚轻,不懂得揣摩他人心机,可只要他意识到这个关键……\"
\"便足以打动马超与韩遂。\"
贾诩言罢,心中涌起深深的自惭。
以他的智谋韬略。
当初竟也未能看破这层玄机。
正因他们漏算了这步棋。
才导致日后的一败涂地。
\"唔——\"
贾诩正沉思间。
曹操突然发出一声轻呼。
只见他翻过写着\"离间计\"的纸笺背面,赫然现出一篇辞赋:
孟冬十月,北风萧瑟,
天高云淡,白霜皑皑。
晨鸡啼晓,雁阵南翔,
猛禽蛰伏,熊罴酣眠。
农具闲挂,谷堆满场,
客栈张灯,商贾往来。
快哉此景!
赋诗言志。
这诗赋意境浅显。
描绘初冬时节,北风凛冽,天地肃杀,霜浓露重。
拂晓时分禽鸟啼鸣,鸿雁南迁。
猛兽藏踪,熊罴冬眠。
农事休歇,谷物归仓。
旅舍准备妥当,迎接四方行商。
末尾抒发偶得佳句的欣喜之情。
若是平日,曹操见此诗赋定要细细品评。
少不得对诸葛川的文采指点江山。
但此刻。
他却半分也提不起兴致。
只因这纸上墨迹……
分明是他昔年即兴之作。
沉默许久。
曹操终是开口:\"这小辈的字倒有几分风骨,隐约可见独树一帜的气象。\"
八月初秋,诸葛川却将他昔日寒冬时节写下的《冬十月》一诗留给曹操……
\"诸卿觉得他此举何意?\"
\"呵,寒冬未临便送上这等诛心诗文,这分明是在劝本相退兵!\"
\"否则!\"
\"我军便如那猛禽与熊罴,被他打得长眠不起!\"
言罢。
曹操将手中信笺仔细折好,递给许褚。
\"仲康,替本相收好此物!\"
\"待返回许都后,将它悬挂在丞相府书房之中!\"
\"本相要日日观摩!\"
\"时刻提醒自己戒骄戒躁!!!\"
许褚双手接过信笺,肃然应命。
帐中文武默然伫立。
比起主公的豁达,众人只觉得面上无光。
主辱臣死!
诸葛川撤军后仍以诗文羞辱主公,令他们感同身受。
\"传令三军!\"
\"整装出征!\"
\"曹仁、张合率十万先锋!\"
\"夏侯惇、乐进率十万中军!\"
\"两路并进,西征讨逆!\"
至于夏侯惇...
乃是随荀攸同至,此等宗族猛将,曹操自然不会闲置。
\"末将遵命!\"
四将齐声应诺。
...
另一厢。
西凉军撤往曹阳途中。
诸葛川忽有所感,回首望向弘农方向。
\"孟德,但愿你会喜欢这份薄礼。\"
轻声自语后。
他又开始谋划起新局。
(保留
联军大营内,诸葛川凝视着被俘的徐晃与钟繇,思绪渐起。对待这二将,他心中已有计较——徐晃当竭力招降,至于颍川钟氏子弟钟繇,则注定难以收服。
\"唯有交换一途了。\"诸葛川轻捋长须,目光倏然锐利,\"用钟繇向曹操换回那位身在曹营的故人!\"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令后世扼腕叹息的名字:徐庶。这位被迫缄默的谋士若能归来,必能为复兴汉室大业增添助力。
思及此处,诸葛川眼前仿佛看到赵云与徐庶共镇荆州的景象。这位\"低配周瑜\"的韬略配合赵云的勇武,远比关羽独守更为稳妥。即便东吴日后派出吕蒙之流,也难敌徐庶筹谋——毕竟在诸葛川看来,吕蒙与徐庶相较,实在逊色良多。
至于鲁肃,诸葛川并未将其列入考量。
此人在孙权麾下担任谋士,对夺取荆州并无太大兴趣。
按照诸葛川对刘备大业的规划,待其夺取益州、占据汉中和关中后,各路人马部署应如下:
张飞坐镇汉中!
关羽与马超共同驻守关中,由庞统辅佐谋划。
赵云和徐庶留守荆州。
诸葛亮、 ** 、黄忠等人则在益州中枢辅佐刘备,统筹全局。
而他自己,确切说是以他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将静待时机。
进可独当一面,逐步接替老将们的职责,肩负起北伐中原、平定江东的重任;退可随时支援关中和荆州,协同关羽、赵云等人联合作战,确保疆域稳固。
如此,便能形成\"五虎镇四方,谋臣安内外\"的格局!
若能实现这般部署,在诸葛川看来,刘备岂有不胜之理?
回过神来,望着正在撤退的队伍,诸葛川不禁自嘲一笑。
前路漫漫啊!光是让徐庶顺利归来,就需精心筹划。
这时,马超的声音传来:\"伯治,因何发笑?可是想到了破敌良策?\"
自从诸葛川提及要在撤离前再败曹军一次,马超便一直念念不忘。
见马超满眼期待,诸葛川本欲否认,却突然改变主意,含笑点头道:\"确有所得。不过......\"
“目前只是有个构想,至于能否顺利实施……”
诸葛川耸了耸肩,目光转向身后的弘农城。
“还得看曹操那边会不会‘配合’我们啊!”
说罢,他唇角微扬。
“比如,我们故意把军中缺粮、准备撤军的消息‘不小心’泄露出去。”
“孟起将军,你觉得……”
“曹操会怎么想?”
“哈!”
“他若再按兵不动,等我们退回潼关,曹军可就彻底没机会了!”
“要知道——”
“潼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半点不假。”
“曹操想攻破潼关,比我们拿下弘农城还要难上十倍!”
“别说他现在有三十万大军……”
“就算再从中原调来二十万,凑足五十万——”
“我们只要在潼关留五万守军,就能让他寸步难进!”
诸葛川忽然轻笑出声,眉宇间尽是胜券在握的从容。
不待马超回应,他又道:
“况且,我不信曹操还敢继续从中原抽兵!”
“抽调的兵力太多,中原防务必然空虚。”
“到时候中原若乱,他的处境只会更糟!”
他抬手指向南方。
“中原一乱,我主刘皇叔和东吴孙权怎会错失良机?”
“定会趁虚北伐。”
“若是许都的汉室旧臣和小皇帝再添把火……”
“哼!”
“内忧外患之下,曹操必会陷入绝境!”
马背上,马超听完这番分析,心中疑虑尽消。
再无一星半点关于泄露军情的担忧。
他当即问道:“伯治,何时散播消息最为妥当?”
**
“是立即行动,还是等过了曹阳城再决定?”
面对马超的询问,诸葛川回答:“等过了曹阳城,我军前军主力尚未抵达潼关时,再放出这个消息。”
“否则,若消息过 ** 露,曹军极可能拼死纠缠,我们若来不及脱身,反而会被他们牵制。”
马超点头:“好,就按伯治说的办!”
……
三日后,曹阳城。
曹操率军到达这座被西凉军弃守的城池时,沉默驻足良久,似在追忆往事。
“半月前,我的爱将朱灵就战死在此!”
“若非他率先锋开路……”
“或许今日死于此地的,就该是我曹操!”
“传令!”
“从今往后,曹阳城更名为将军城,以彰朱灵功绩,慰其英灵!”
曹操下令,为朱灵献上最高荣誉——以一城之名,永铭其功。
“此外……”
他顿了顿,继续道:“命城中官员在城南山上修建庙宇,供奉朱灵与于禁塑像,香火永续。”
曹操同样未忘于禁的功劳。
众将听闻,无不感动。
生封侯爵,死享庙食——朱灵与于禁身后殊荣,几乎达到武将巅峰,亦是在场诸将毕生所求。
“诺!”
曹操既已下令,部下当即领命执行。